基本信息
作 者: (春秋)老子 著,李亦安 整理
出版時間: 2009-10-1字 數: 350000
頁 數: 全2冊
印刷時間: 2009-1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700282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哲學/宗教 >> 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定價:¥48.00
內容簡介
本書為想要感悟《老子》的讀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文本。以八十一章原文為底,本書對《老子》作了全方位的解析:
欲通文句,必先明其字詞。對於文中的疑難字詞、專業用語,本書作了全面的注釋。
古文艱澀,賴白話以通之。以權威注本為依據,本書對原文作了全面的翻譯。
名家評註,先人讀老精華。選用歷代名家注本,擇其精要觀點,發掘《老子》內蘊。
篇頭題解,點明章節要旨。每一章前都有題解,解說這一章的主要觀點。
篇後心得,細講老子真諦。每一章後都有讀解心得,聯想擴展,引申討論,深入理解本章內容。
托之空言,不如見於行事。本書精心挑選了近百篇經典事件,看老子智慧在歷史上所散發出的光芒。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全書配有豐富的彩圖,圖文並茂,圖或為說明,或為補充,或為延伸,配以簡潔明了的圖說,帶給讀者讀圖時代的全新閱讀感受。
書大概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知識的,審美的,思想的。讀知識的書,目的是要了解和掌握新的東西,讓人聯想到的是在書桌前的刻苦學習。讀審美的書目的是為了欣賞和休息,讓人聯想到的是臨睡前躺在床頭的閒翻書。
讀思想的書,最好不要想著目的。當然,也可能把它當知識的書讀,記下幾個知識點;也可能把它當審美的書讀,發現幾句精彩的話語。但那樣其實並沒有發揮其思想的意義。讀思想的書最戒貪多、貪快,也不用按照什麼順序,每次讀幾句或幾段,有那么一兩句有會於心,慢慢地體會那種感覺就是了。
《老子》就是一部思想的書,對於這本書,根本沒有所謂讀過、讀完了,它是那種隨時隨地隨便拿起來隨便讀幾句的書,是一輩子也讀不完的書。
原本書能與你長伴此生!
圖書序言
中華文明的歷程,源遠流長,據地下出土的實物考證,迄殷商之際,就已經出現文明起源的標誌——文字。此種文字,或刻於甲骨,或銘於青銅,概因材料限制,所記史事無不約略而簡明。春秋時期,簡牘出現,而後縑帛流傳於世。但仍未步入尋常百姓家。直到紙張的出現,典籍才真正擴大了傳播的範圍。
璀璨的中華民族文化典籍,先後在這些載體中延續,為後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延至唐代,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加快了典籍的傳播進程。有宋以來,活字印刷術的出現,使大批量典籍的印製成為可能。刻書不再為官府獨有,開始轉向了民間。兩宋三百一十六年間,刻書事業最為興盛,據不完全統計,官私刻書竟達一萬多種,而印刷數量更是以千萬來計,各種名目的圖書進入了百姓之家。即便元代,歷時雖不足百年,但是刻書數目也達到三乾多種,數量蔚為可觀。
然而,隨著朝代更迭,『兵燹』與『禍亂』盛行,各種典籍散佚極其嚴重,加之歷代執政者焚書,傳世典籍已經日趨珍惜。至明清,唐、五代時期所刻典籍,如片鱗只甲,大多湮沒於世:而宋元時期所刻典籍,亦所剩無多。宋版書乾金難求,一旦偶獲,即被奉為瑰寶。無怪乎清代版本學家、校勘學家顧千里發出這樣的慨嘆:司宋元本距今『遠者八百餘年,近者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間乃已萬不一存。
圖書摘要
春秋時期,鄭武公娶了申國的武姜為妻,武姜生下莊公和共叔段。莊公出生的時候出現了異常情況,腳先出來,武姜因此受到驚嚇,就給他取名為“寤生”,對他非常厭惡。武姜十分偏愛共叔段,想立他為世子,還曾經多次向武公請求,可是武公沒有答應。
莊公即位以後,在武姜的要求之下,把京邑封給了共叔段,人們都稱他為京城太叔。大夫祭仲對莊公說:“都城城牆如果超過三百丈長,就會成為國家的禍患。按照先王的制度,國中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都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都城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都城的九分之一。如今,京邑城牆不符合規矩,怕是會對您有所不利。”莊公說:“既然姜氏想要這樣,我又怎么能避開禍患呢?”祭仲向莊公建議:“姜氏沒有滿足的時候,不如趁早處置,千萬不要讓禍根蔓延,否則就難辦了。蔓延開的野草尚且不能剷除乾淨,更何況是您的弟弟呢?”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等著瞧吧。”
沒過多久,太叔段使原本屬於鄭國的西部和北部的邊邑也歸為自己所有。大夫公子呂對莊公說:“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君主,您現在打算怎么辦?您如果想把鄭國交給太叔管理,那么我就去輔佐他;如果不想讓他當權,就請儘快除掉他,千萬不要使臣民產生疑惑。”莊公說:“我不必除掉他,他自己就會遭到災禍。”
後來,太叔又變本加厲地擴充自己的土地。公子呂對莊公說:“現在應該行動了!他的土地擴大了,將要得到百姓的擁護。”莊公說:“他對君主不講忠義,對兄長不講親情,即使土地擴大了,他也會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