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藝術之鄉

明代末年,詔安書畫風氣鼎盛,先後出了沈起津、徐登第、方映辰等書畫名家。 1993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1992年,文化部命名通渭縣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福建詔安

地理位置

詔安縣,福建省漳州市轄縣,地處福建省最南端,是海西對接珠三角的“橋頭堡”,是著名的“中國青梅之鄉”和“書畫藝術之鄉”,也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素有“福建南大門”、“閩南大溫室”之稱。

書畫起源與發展

詔安書畫,始自唐代。唐開元年間,著名書法家鍾紹京貶任懷恩縣尉,其人“字畫妍媚,遒勁有法”,其書風對九龍江流域書畫藝術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宋代,陳景肅翁待舉等漸山七賢和應他們邀請來訪的丞相陳俊卿、梁克家,知州朱熹,學者陳淳、林用中,以及避禍隱居九侯山的江南趙嘉客、洛陽周直言等人的詩文書畫,豐富了詔安的書畫藝術。南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起先後興辦的石屏、漸山、丹詔等書院,促進了詔安書畫的交流與發展。元代,到九侯山掛錫的僧無礙倚崖題刻的“九侯名山”4個擘窠大字,為閩省金石之寶,對詔安書法起了一定影響。
明代末年,詔安書畫風氣鼎盛,先後出了沈起津、徐登第、方映辰等書畫名家。當時,詔安文人墨客崇尚題記碑刻。至今,詔安城鄉還保留著大量的明代碑石題記、牌坊榜書,挺拔遒勁,嘆為觀止。沈起津的《雙屏泰山廟記》被譽為碑林瑰寶。
清代,隨著海運業的發展,詔安許多書畫家趁商旅之便,南下潮、汕、穗,北上滬、甬、揚、津、京等地,拜會各方名家,交流取經。而外地書畫家也不斷來詔交流,使詔安書畫家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技藝水平。詔安書壇畫苑一時名家輩出,出現了康瑞、劉國璽、謝廷爚、沈錦州、沈瑤池謝琯樵汪志周等書畫名人。當時從北方學成回詔的沈錦州在繼承詔安傳統文人畫的基礎上,大膽吸取北派畫風,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詔安畫派”,他畫風蒼勁,韻致清麗;著色偏重赭石花青,孤冷淡雅,自成一格。後由其學生沈瑤池、謝琯樵繼承發揚他的藝術風格,在各地產生重大影響,被稱為“閩派”。謝琯樵還東渡台灣,作畫授徒,被譽為台灣畫壇的開山祖師。
清末民國時期,詔安書畫家達80多位。馬兆麟等書畫家,大膽吸收海派之長,使詔安書畫在傳統的基礎上呈現出新的風貌。 新中國成立後,詔安相繼出現林林、沈福文、沈柔堅、林仰崢韓柯沈錫純、沈耀初、許海欽等馳名中外的書畫家,以及在藝術上頗有建樹的謝有秋、沈漢楨徐序行、許沙洛、沈榮添高繼文、瀋吉文和一批中青年書畫家。
改革開放20年來,詔安書壇畫苑,新人輩出,能書善畫者參加各級美協、書協的有近百人之多,許多作品入選全國展覽並獲獎。《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記載歷代詔安籍書畫家23人;中國美術家協會13個常務理事中,詔安籍畫家就占了2位,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之職也曾由詔安人擔任,詔安書畫家在海內外藝壇盡領風騷。
1993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詔安書畫名家

“三沈”:沈福文、沈柔堅、沈耀初

用書畫看詔安

從2008年至今,詔安縣先後舉辦四屆青梅節暨書畫藝術節,大力弘揚詔安書畫藝術,同時也邀請CCTV《歡樂中國行》《激情廣場》《紅星藝苑》等欄目助陣,將節會推向巔峰,使得詔安書畫產業蓬勃發展,對詔安書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做響品牌,具有重要意義。

河北通渭

處在渭河北岸支流牛谷山中上游的通渭縣,是東漢著名詩人秦嘉,徐淑夫婦等古代優秀人物的故里。長期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渭人以書畫作為表現感受的載體,城鄉村野處處散發出書畫藝術的幽香,營造出了濃烈的藝術氛圍,被人們稱為“通渭現象”。通渭人的書法作品風格多樣,蘊涵著傳統的技藝和不斷的創新意識。美術作品又有別於陝西戶縣,天津楊柳青的農民畫,風俗畫。而以地道的文人畫成其一大亮點。1986年,通渭書畫作品進京展出。1992年,文化部命名通渭縣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