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書懷貽京邑同好
維先自鄒魯,家世重儒風。
詩禮襲遺訓,趨庭沾末躬。
晝夜常自強,詞翰頗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親向羸老,喜懼在深衷。
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
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
當途訴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離異,翻飛何日同。
作品注釋
1、京邑同好:即詩所云“當途知己”。按,頗疑此輩即韓思復之鑄。據兩《唐書·韓思復傳》,韓曾兩度任襄州刺史,卒後,“故吏盧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峴山”。可見韓、孟關係之不同一般。
2、維:發語詞,無義。先:祖先。鄒、魯:是儒家所推重的禮樂之邦。孔子是魯國人,孟子是鄒國(今山東鄒縣)人。此句謂先人·是孟子的後代。
3、沾,言受雨露之惠。全唐詩校:“一作紹。”末躬,猶言賤體,自謙之詞。
4、《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5、翰:全唐詩校:“一作賦。”工:全唐詩校:“一作攻。”陶淵明《詠貧士》:翳然絕交遊,賦詩頗能工。”
6、《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7、嗟吁:宋蜀本、《文苑英華》作“吁磋”,是。嘆詞。
8、慈親:指父母。向:趨向、接近。羸:弱。
9、《論語·里仁》:“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何晏《集解》:“孔(安國)曰:‘見其壽考則喜,見其衰老則懼。”,本詩“喜懼”義偏在“懼”。深衷:內心深處。
10、甘脆:美食。《戰國策,韓策二》:“聶政謝曰:‘臣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養親。”
11、“簞瓢”句: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褐穿結,革瓢屢空。”
12、此句猶言慕孔夫子執鞭之言。《論語·述而》:“子日:‘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執鞭,指賤役。感激:感到激奮。
13、此句猶言“訴於當途之知己”。當途:當路,身居要職。《孟子,公孫丑上》:“夫子當路於齊。”
14、投刺:遞上名片。刺,名刺,名片。匪求蒙:《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疏:“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童蒙,闇弱愚昧者。句謂白己願通於明哲,非求助於闇弱。
15、秦、楚:分指長安、襄陽。
16、翻飛:高飛遠舉,喻仕途得意。
創作背景
《書懷貽京邑同好》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59卷第11首。據此詩“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句,則此詩當作於開元六年(浩然三十歲)稍後。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