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鄉

曙光鄉

曙光鄉隸屬於雲南文山州廣南縣,位於廣南縣南部,距縣城74公里,全鄉國土面積296平方公里,國道“323”線穿境15公里,衡昆高速公路橫穿境內16.4公里,地勢西高東低,東連南屏鎮,南接黑支果鄉,西鄰珠街鎮,北與董堡、舊莫鄉接壤,平均海拔1506米,地形多為喀斯特地形地貌,屬高寒山區,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降雨量1110毫米。

基本信息

(圖)曙光鄉曙光鄉

農村經濟

(圖)畜牧業畜牧業

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完成4440萬元,比上年增398萬元,增長 10%; 糧食總產量達969.8萬公斤,比上年增長25.7萬公斤,增長2.72%;人均有糧達312公斤,比上年增長5公斤,增長1.6%;農民總收入達2968萬元,比上年增264萬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77元,比上年增81元,增長10.2%; 2006年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0萬元,比2005的12.54萬元增長139%。財政支出714.11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35‰,比上年的7.85‰下降0.5個千分點;鄉鎮企業總收入完成3556萬元,比上年增長17.73%.

農業

始終堅持“市場為導向,經濟為槓桿,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全年共推廣兩雜10731畝,其中,雜交包穀5587畝,雜交水稻5144畝,完成水稻品種多樣性混栽3926畝,水稻旱育秧407.3畝,水稻旱育稀植6092畝;糧食總產量達969.8萬公斤,比上年增長2.76%,完成優質蔬菜種植2210畝,占任務數2000畝的110% ,完成優質油菜種植2130畝,占任務數1500畝的142% 。

林業

加大對已種植的核桃、八角、油桐、梨子等經濟林木的管護力度,使其發揮其應有的經濟效益。大力發展大理漾濞核桃種植,在前期已規範化種植6000餘畝的基礎上,2006年下半年又爭取到2046畝退耕還林指標用於發展大理漾濞核桃種植,並已全部種植結束。加大能源建設力度,切實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年內共建成沼氣池271口,在改善農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使自然生態環境切實得到保護。

畜牧業

生豬存欄17432頭,比上年增長1.3%;肥豬出欄11421頭,比上年增長7.7%;大牲畜存欄10434頭,比上年增長3.3%;肉牛出欄1696頭,比上年增長13%;山羊存欄846隻,比上年增長35%;肉羊出欄524隻,比上年增長13%;家禽存欄4.652萬隻,比上年增長0.9% ;出欄肉禽6.81萬隻,比上年增長4%;全鄉實現畜牧業產值501.8萬元,比上年增長0.3%。人均畜牧業純收入271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877元的31.4%,比上年增長29%。

鄉鎮企業

增加值完成1017萬元,比任務數1003萬元增長18%;工業增加值完成321萬元,比任務數309萬元增長22%;實交稅金完成9.7萬元,比任務數9.5萬元增長17%;從業人員完成463人,比任務數453人增長8%。

特色產業

(圖)核桃產業核桃產業

為全面加快全鄉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曙光鄉黨委、政府在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決定把核桃產業作為全鄉支柱產業加以開發。並於2005年初,引進大理漾濞核桃26000餘株,在硝洞、革樂、大倮泥、馬鞍山、大路邊,老沙底等6個村寨規範、連片種植2000畝,成活率均在95%以上,目前長勢良好,並把上述6個村寨建成全鄉漾濞核桃種植示範基地。計畫2005年底,全鄉核桃種植面積達12000畝,到2007年,全鄉核桃種植面積發展到47000畝以上。該項產業建成後,初果期年可產核桃1410萬市斤,產值4935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122.4元,盛果期年可產核桃3525萬市斤,產值12337.5萬元,實現人均增收3651.5元。如達到辦廠條件,可對核桃進行精深加工,使核桃產業發揮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基礎設施

(圖)曙光鄉曙光鄉

截止2006年底,全鄉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鄉有3481戶通自來水,有2012戶飲用井水,有11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2.3%)。有5071戶通電,有18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45戶(占農戶總數的89.3%、3.3%和4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73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59戶(分別占總數的30.6%和22.2%)。

集鎮到縣城的道路為柏油路。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有集市3個。全鄉共擁有汽車29輛,拖拉機58輛,機車529輛。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78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7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面積0.023畝。 

到2006年底,全鄉共有1763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12戶,建有小水窖54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76戶。全鄉有9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11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4個自然村已通路。全鄉大部分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0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87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0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全鄉現有農戶5676戶,總人口29631人,其中男性15638人,女性13993人。農業人口29253人,勞動力14796人。全鄉以漢族、壯族、苗族為主(是漢族、壯族、苗族混居地)有漢族14022人,壯族5977人,其他民族2894人。

到2006年底,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253人,參合率100%;享受農村低保335人。村民的醫療保障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全鄉共有醫生18人,鄉衛生院位於集鎮所在地。全鄉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56戶,占農戶總數的5.4%。

文化教育

全鄉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科技興農、興牧、興企、興林為重點,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積極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全鄉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園)27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國小25所,幼稚園1所;教職工232 人,其中國小157 人(含代課24人),國中75 人;學生4455人,其中1—6年級學生3098人,7—9年級學生1357 人。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99.74 %,適齡少年毛入學率96.56 %;年輟學率:國小0.87%,國中2.83% ; 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79%,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 82.86 %。全鄉現有15—50周歲青壯年1676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1人),文盲半文盲 129人,文盲率 0.77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