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老頭

暴走老頭

暴走老頭,是一個源自日本的名詞,指的是日本社會中有不良犯罪行為的男性老人。2015年10月,東京捷運內發生了64歲老人襲擊嬰兒事件,引發輿論一片譁然。而21世紀初以來,日本老年人犯罪數量呈現快速上升的態勢。由於日本社會的轉型,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暴走老人也越來越多。

名詞由來

曾被稱為“暴走老頭”的石原慎太郎曾被稱為“暴走老頭”的石原慎太郎
為了簡潔明了的概括時下的社會現象,日本媒體真的很善於造詞,比如已經出口到中國的“草食男”、“婚活”、“和平痴呆”、“空巢老人”、“就業冰河期”等。

2000年前後,日本連續發生多起少年犯罪事件,涉案人員的年齡集中在17歲左右,“暴走少年”這個詞也應時而生,搶占了雜誌報紙的大標題。

有“暴走少年”,就有對應的“暴走老頭”。2012年,日本“購島鬧劇”的始作俑者、原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被媒體冠以“暴走老頭”的綽號。但不妙的是,在石原慎太郎日漸消停後,日本社會卻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暴走老頭”。

2015年9月29日上午11點,東京地下鐵有樂町站內,64歲的老人新井說夫在走過一輛嬰兒車旁時,突然伸出右拳打了車內的1歲嬰兒的頭部,隨後拔腿就跑,被嬰兒的父親當場制服,聞詢趕來的東京警視廳警員以涉嫌暴行罪將其逮捕,並在電視上曝光了他的容貌。新井供述的暴行理由是,“覺得嬰兒車礙事”。在這種情況下這類老人被社會上稱為“暴走老頭”。

社會現象

據日本防衛白皮書上統計,2013年因為暴力罪被逮捕的65歲以上的日本老年男性有2384名,這個數字是十年前的6.6倍。這個數字明確顯示了“暴走老頭”的增長態勢。更何況還有許多沒被逮捕的暴言暴行老人。“究竟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已經成為一個社會話題。日本的車站裡,經常能見到這種突然間言行失控的老人,有年輕情侶從他眼前經過,便要罵罵咧咧,自己走路毫無章法,卻大吼別人“邪魔”。

2013年9月,日本媒體刊登的一組介紹老牛如何吃嫩草的專輯,招致板磚無數。一位女性陶藝家說,她開辦的陶藝教室對學員年齡沒有太多限制,很多年輕女子報名參加。但一群60歲左右的男人了解到教室這一信息後,也接踵而至。在陶藝教室里,他們的目光不是放在陶藝上,而是在年輕女子身上亂轉,下課後也儘是色情和性的話題,並伺機接近這些女子。不少年輕女性掉進色老頭的陷阱,與“色老頭”們有了“一夜情”或“多夜情”。最無恥的是,這些老頭們公然在陶藝教室里交流經驗、互相炫耀,還彼此取了“摧花老手”、“老情郎”等外號。

66歲的日本紀實電影導演就在採訪中透露過,“當我看到有中學生在車站內追趕打鬧,不由自主的就大聲呵斥,這個舉動根本沒經過大腦,就像是一種生理反射一樣。事後我也有想過這行為背後的動機,我覺得,這是一種對自己所剩時間不多的焦慮,是發現自己越來越沒價值所致。”

出現原因

日本老人日本老人
一,日本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缺乏溝通和愛。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提供的研究數據表明,1980年日本獨居人口還不足總體的20%,但到2012年時,獨居人口已接近人口的40%了。獨居的人主要是老人,他們沒有辦法建立新的朋友關係,對外溝通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少,漸漸產生了一種自暴自棄,用暴言暴行來發泄心情的想法。

二,信息社會裡,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更新換代讓人們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老人們的接受能力非常差,他們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淪為生活的弱者。在他們看來,四處都是看智慧型手機的人,自己好像被邊緣化被疏遠了。

三,日本社會沒有好的老年範本,過去“沉默是金,寡言少語”都是老年美學的內容,代表人物如著名演員高倉健等。隨著這些人的去世,這樣的時代好像結束了,擁有老而寡默的態度也無法贏得尊重。

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著有《自尊的社會學》的奧井智之也分析認為,“在昭和年代,從退休到去世的那段時間,被稱為與死亡對峙的時間,也是值得謳歌的第二人生,老人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消費政府養老金,以及如何實現年輕時不曾有時間和機會去實現的夢想,比如再學一門外語或學會交際舞等。然而眼下的社會,是一個老齡化問題嚴重和追捧年輕文化的社會,不再以老為貴,年輕人認為老人是占用社會資源,消耗國家醫療費用和養老費用的無用之物。”眼下正是一個發展變化越來越快,對老人來說也越來越難應對的時代,是從前的老人都沒有經歷過的大環境,因此大家找不到較好的生活範本和實用的生活指南。

應對建議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對於社會上出現的越來越多的“暴走老頭”,人們不能只是批評和同情,更應該將這種現象視為社會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黃色信號,一個時代的過敏反應。如果不能改善、解決,或早或晚我們都要“被暴走”一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