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校報

1958年10月7日,《暨南大學》報第一期正式出版。 1979年12月1日,隨著暨南大學的復辦,停刊10年之久的《暨南大學》報恢復出版。 2001年11月16日,在暨南大學建校95周年時,《暨南大學》報出版了專刊,回顧學校95周年的奮鬥歷程。

校報簡介

暨南大學校報由暨南大學黨委主辦,是學校重要的宣傳媒體之一,是學校和師生相互聯繫的橋樑和紐帶,社會和校友了解學校的視窗。目前報紙為4開4版、彩色印刷,刊期為旬刊,主要版面為要聞版、教學科研版、學生活動版和文藝副刊版。
暨南大學校報的辦報宗旨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以優秀的作品塑造人”,立足“僑校+名校”的教育發展戰略。
暨南大學校報於1958年9月創刊,1970年停刊,1978年復刊,1988年由月刊改為半月刊,1998年為加強第一附屬醫院醫德醫風建設的宣傳,每月增開一期專刊。至此,校報改為旬刊。
暨南大學校報立足校內宣傳,發至校領導、全校各單位及學生宿舍,郵寄至各地暨南大學校友會及校友,交換至廣東及全國120餘所高校。

《暨南大學》報史

“暨南”一詞源於《尚書﹒禹貢》:“朔南暨,聲教迄於四海”,寓意為: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風尚和文化教育,以中國為中心,輻射、傳播至五洲四海。暨南大學的校名即源於此。103年前,繁衍生息于海外各地的華僑,在企盼和欣喜中,迎來了祖國為其設立的專門學校——暨南學堂,海外華僑子弟得以遠赴重洋,負笈祖國,接受規範的中國文化教育,由中央政府創辦的第一所僑校就此誕生。暨南學堂後來發展成暨南大學。今日的暨南大學,已經是中國著名的“211工程” 大學,素稱“華僑最高學府”。
作為學校歷史的見證者,暨南大學校報忠實地記錄著暨南的發展和傳承。如今的《暨南大學》報是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主辦的報紙,它如實地反映著學校的今昔。建校以來,暨南大學三起三落,五度播遷,《暨南大學》報在暨南大學百餘年的發展中,經歷著時代的變遷,報名的更改,風雨兼程,始終伴隨左右。
《暨南大學》報的歷史淵源
談到《暨南大學》報的歷史,不能不提起20世紀20年代出版的《暨南周刊》及《暨南校刊》。《暨南大學》報具體是由哪份刊物發展而來已無從考證,但從兩份官方刊物及學生自發編輯的《星光》、《景風》、《南光》等,可知早在初創時期,富有愛國民主傳統的暨南師生就將報刊作為傳播思想及文化的重要陣地,精心耕耘。
20世紀20年代,暨南學校從南京遷往上海真如,從中等學校逐漸發展成為著名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對暨南文化的孕育起到了關鍵作用。當時的暨南學校就有四種出版刊物:《暨南周刊》、《南洋研究專號》、《經濟匯報》及《文藝月刊》。
《暨南周刊》於1925年9月26日創刊並發行第一期,在當時學生中引起很大反響。第一期發表的《商科訊息》中,刊登了分設學系的改革書,建議針對海外華僑工商業發展的需要,將學校原來單一的普通商業專業擴展為普通商業、銀行理財、會計統計、國際貿易和工商管理等五個學系。《暨南周刊》每周發行,主要刊登校內重要事件、演講辭、學生完成的調查報告等。
1927年6月,教育部批准將暨南學校改組,升格為暨南大學,吸引了大量的名師鴻儒來到學校執教。世界各地的華僑子弟和國內英才紛紛前來就學,享受著高質量的知識教育和道德薰染。10月8日,《暨南周刊》作為暨南大學的核心刊物以全新的面貌再現,本期期數定為《暨南周刊》第一號。刊頭題字為暨南大學首任校長鄭洪年手筆。有人認為,可將此作為《暨南大學》報的起始。
此後,作為官方出版物活躍於暨大校園的刊物是《暨南校刊》。《暨南校刊》每周出版一期,大32開本小冊子,頁數不定。版式為繁體字豎排,售價每期銅元五枚。刊名由時任校長提寫。先後為該刊題寫過刊名的有鄭洪年、沈鵬飛、何炳松等。每期頭版右下角會標註編者——國立暨南大學出版社;發行者——上海真如暨大出版社,印刷者——暨大印刷所的字樣。頭版也會標註每期目錄。《暨南校刊》的內容主要有布告、專載、會議紀要、校聞、附錄等。
1933年9月21日,正值開學期間,《暨南校刊》出版了開學專號,校長鄭洪年在校刊上發表了《紀念日告同學書》,在紀念暨南大學建校二十五周年的同時,也教導學子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學到真實本領報效祖國。
這段時日,《暨大周刊》和《暨大校刊》由何人所編已經由於年代久遠資料散失而暫無法考證,但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學校經歷了由真如到“租借”再到建陽的動遷,想必當年的報刊工作者一定有冒著生命危險仍堅持工作而不留名的熱情和氣節。他們在建設和發展暨南精神的路途中,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今日能夠有幸通過那一頁頁歷經風雨的紙張,去尋覓暨大昨日的舊跡。
《暨南大學》報的歷史使命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當時的國內外形勢,考慮到經費和師資問題,1951年6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暨南大學保留校名,暫時停辦。在華僑學生和港澳學生的迫切要求下,1958年9月,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暨南大學作為新型的、適合華僑學生和港澳學生要求的華僑大學在廣州重建,走上了新的歷史征程。
9月24日暨南大學正式開學,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暨南大學》報創刊號也在這一天出版發行。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政委兼暨南大學校長的陶鑄為《暨南大學》報親筆題寫刊頭。從此,暨南校報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創刊號報紙為建校紀念特刊,4開4版,整張均用紅色繁體字書寫。刊有何香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為暨南大學復校的題詞:“全世界青年聯合起來反抗殖民主義,暨南大學紀念”。頭版回顧了暨大重建的經過,刊登了社論,全體師生向母校的獻禮辭。此外,紀念特刊還刊載了後來擔任暨南大學校長的陳序經、王越等前輩的慶賀文章,特刊還刊登了暨南大學各專業介紹及副刊。
1958年10月7日,《暨南大學》報第一期正式出版。闡明《暨南大學》報的任務是:向全校教工、同學進行毛澤東思想及共產主義教育,進行宣傳黨的路線、政策,進行宣傳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為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針,報導(道)我校勤儉辦學、勤儉生產、勤工儉學的動態和科學研究的情況,總結各方面工作的經驗,藉以推進工作和學習,發揚先進,推動後進,激勵大家,共同辦好共產主義的暨南大學而努力。其次,通過本刊,與各兄弟學校交流辦學經驗,向有關單位和社會人士及時報導本校的情況。中共暨南大學委員會、暨南大學校務委員會《關於出版校刊的決定》也在頭版刊出。
那一階段的校報,在反映學校風貌及科研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宣傳人民當家作主、推動思想改造運動,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等內容,為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
學校重建伊始,校內一片荒涼,辦學條件相當困難。為了改變校園環境,1959年冬,學校決定,將學生們的勞動課時間集中起來,組織一次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建校勞動——修建明湖。1959年12月30日,明湖基本建成。為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暨南大學》報特出版《明湖建成暨迎接1960年大會校刊專刊》,並發表:“暨南大學建明湖指揮部關於完成明湖修建任務公報”,用濃濃的筆墨,將學生們用自己的勞動汗水引來的盈盈綠湖保留起來,增強了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也給後人留下了自豪的回憶。如今的明湖,已成為暨南園中一棵璀璨的明珠。
從現有的史料來看,這一時期的《暨南大學》報至少出版到1960年8月,第43期。之後由於國家三年經濟困難,經費和紙張短缺等原因而停刊。
1965年3月15日,為了適應當時時局的變化,《暨南大學》報復刊之後出現了一系列的變化。那一時期的《暨南大學》報不定期出版,大約半月一期。1970年,暨南大學再度停辦,《暨南大學》報被迫再次停刊。
新時期的《暨南大學》報
“文革”結束後,全國高校處於撥亂反正與恢復、整頓時期。1979年12月1日,隨著暨南大學的復辦,停刊10年之久的《暨南大學》報恢復出版。繼出版了一期試刊之後,1980年2月6日,《暨南大學》報正式復刊。刊頭採用了1978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葉劍英委員長為暨南大學題寫校名的手跡。版式為4開4版,黑白鉛印。校刊編輯室由周方全任主任,隸屬學校辦公室。復刊後的《暨南大學》報為不定期出版,約每月一期。各版面內容相對固定為:一版為要聞;二版為教學科研;三版為學生園地;四班為文藝副刊。復刊後的校報思想性強、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重點突出、版面活躍,受到全校師生的喜愛。
1986年9月,暨南大學迎來了建校80周年校慶,這是暨大復辦以來的又一個值得重筆書寫的日子。9月21日《暨南大學》報出版《校慶專刊》,頭版刊登了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榮毅仁“慶祝暨南大學建校八十周年獻詞”;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秘書長、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姬鵬飛的親筆題詞“勤奮學習 培養人才”;暨南大學校長梁靈光在紀念慶典上的講話“繼往開來 改革創新”;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暨大校友吳學謙獻給母校的文章“懷念母校”等。
1988年10月起,《暨南大學》報由不定期刊改為月刊,1990年3月,正式定為半月刊。此後,校報新聞報導的時效性進一步加強,緊密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進行改革和建設的宣傳。1990年,《暨南大學》報開始有了廣東省報刊出版許可證,編號為第310號,1991年1月10日第106期起開始擁有廣東省報刊出版許可證(91)粵字0055號。
1990年10月10日,校刊復刊100期出版了一期紀念專刊。校長梁靈光,第一副校長何軍,校黨委書記書記張德昌分別為校刊題詞。梁靈光校長一直十分關心校刊的出版工作,他的題詞為:祝暨大校刊復刊100期,為將暨大辦成有特色的新型的華僑大學而奮鬥。這次紀念專版首次採用套紅形式。
1992年4月10日第129期起,校刊獲得廣東省報刊出版許可證第55號。開始採用雷射照排。
1993年上半年,校刊編輯室劃歸暨南大學黨委宣傳部,《暨南大學》報從此由黨委宣傳部主辦。
1996年6月15日,為了慶祝暨南大學建校90周年暨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暨南大學》報出版了特刊,首次以對開套紅的形式出版,共出報6版。特刊的頭版刊載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詞:“愛國愛校,團結奮進”。
1998年3月3日第229期開始,《暨南大學》報每月出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專刊一期,自此,《暨南大學》報實為旬刊。
1999年10月10日,《暨南大學》報第267期出版國慶50周年特刊,首次使用銅版紙及彩色印刷。
1999年10月30日第268期,《暨南大學》報有了國內統一刊號CN41-0816(G)。
2000年9月15日第290期,《暨南大學》報報頭開始使用套紅版。
2001年11月16日,在暨南大學建校95周年時,《暨南大學》報出版了專刊,回顧學校95周年的奮鬥歷程。報紙刊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副主席榮毅仁發來的賀電以及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全國政協副主席、暨南大學董事會董事長錢偉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暨南大學董事會副會長霍英東,全國政協副主席、暨南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馬萬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郭東坡,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暨南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何厚鏵,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暨南大學董事會副董事長曾憲梓的賀詞。本期4開12版,使用雅粉紙,全彩色印刷。
2002年12月31日第348期起,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專刊停刊,此後其自行出版發行,《暨南大學》報總共出版了37期專刊。
2003年3月10日第350期,《暨南大學》報開始全彩色印刷,版式仍為4開4版,紙張改用新聞紙。
2003年9月,《暨南大學》報正式改為旬刊。
2004年12月30日,《暨南大學》報出版復刊400期專刊,劉人懷校長、蔣述卓書記為校刊親筆題詞祝賀。
2005年11月8日至11日,“第一屆亞洲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在暨南大學隆重舉行。來自亞洲19個國家和地區40所高校的大學生運動員參加了男子22項,女子20項比賽項目的角逐。運動會期間,《暨南大學》報連續出版了4期專刊,及時報導運動會賽事。各期專刊均為4開4版,首次以雙語——中英文版(1-3版為中文,第4版為英文)出版,彩色版面圖文並茂,生動活潑。
2009年3月9日,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粵新出版[2009]20號文,批准了《暨南大學》報開本由4開4版改為對開4版、刊期由旬刊改為半月刊。3月15日,《暨南大學》報第510期出版,以全新的版式與讀者見面。改版之後,《暨南大學》報的內容進一步得到了擴充,每期信息量達增多,圖片數量也有相應增加,可讀性進一步增強。
自1979年迄今,《暨南大學》報總共出版了510期,每期發行量8000份,第一版為要聞版,報導學校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動;第二版為理論及人物版,刊載包括學生工作研究等理論性文章及在各個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暨南人;第三版為院系和學生版,主要內容有院系新聞、院系動態及深度報導,就學校某階段的熱點、焦點話題進行討論;第四版為副刊,刊登通訊、評論、散文、詩歌等文章,均選登學校師生的投稿。此外,《暨南大學》報還推出多個專刊專欄,並經常舉辦師生參與的徵文、討論及評選活動,不僅及時傳遞重要的新聞信息,也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
作為暨南大學的黨委機關報,《暨南大學》報已經成為校內師生公認的主流媒體,它也是暨南大學宣傳部所主辦的一份面向校內外師生員工、暨南大學校友、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的報紙。《暨南大學》報的辦報宗旨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精神;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應面向海外、面向港澳的辦學需要,及時報導學校思想政治、教學科研和對外學術交流動向及學生校園生活。在學校範圍內充分發揮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傳播信息、導向輿論、交流經驗、活躍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成為學校和師生員工相互聯繫的橋樑和紐帶,社會和校友了解學校的視窗。
《暨南大學》報的發展與成長,離不開暨南人的支持與扶助。新中國成立前,《暨南周刊》及《暨南校刊》的編者已經無史可考,但歷任校長無不關心校園刊物的辦刊情況。1978年復辦後,《暨南大學》報的負責人為周方全;80年代中期,校刊室主任為朱海明;1994年至今,劉斌擔任校刊室主任。此外,自1989年起,校刊編輯部也一直活躍著一批教師通訊員及學生記者,他們積極地為《暨南大學》報寫稿,《暨南大學》報成為學生記者大學生活中一抹亮彩,他們一批批地成長、畢業,而把“暨南精神”以其特有的方式傳承給了後來的暨南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