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瑞麗市姐相鄉,地處姐相鄉西邊,距 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鄉道路為公路,交通方便,距市17公里。下轄弄別自然村、小廣弄自然村、弄煥自然村、新建村自然村、賀雙自然村、等豐喊自然村、南簡自然村、暖波自然村等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06戶,有鄉村人口3059人,其中農業人口3035人,勞動力194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18人。全村國土面積8.68平方公里,海拔752.2米,年平均氣溫21.2℃,年降水量1355.2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599畝,人均耕地2.35 畝,林地1486.98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2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599畝(其中:田6259畝,地 1340 畝),人均耕地2.35畝,主要種植水稻、橡膠等作物;擁有林地1486.9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86.9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畝,主要種植毛葉棗、橡膠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92畝,其中養殖面積292畝;荒山荒地 0 畝,其他面積3637.02畝。基礎設施
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706戶飲用井水,有70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0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99戶(占農戶總數的99.0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70台。該村到鄉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0輛,農用運輸車7輛,拖拉機481輛,機車73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3472 畝,有效灌溉率為49.3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44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6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2戶;全村沒有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自然村通路燈。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4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戶居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0於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2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04.7萬元,占總收入的65.91%;畜牧業收入332.1萬元,占總收入的17.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984頭,肉牛420頭);漁業收入10.6萬元,占總收入的0.58%;林業收入32.1萬元,占總收入的1.76%;第二、三產業收入248.2萬元,占總收入的13.58%;工資性收入75.6萬元,占總收入的4.14%。農民人均純收入371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5.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0人(占勞動力的9.3%),在省內務工87人,到省外務工83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6戶,共鄉村人口3059人,其中男性1516人,女性1543人。其中農業人口3035人,勞動力1946人。該村主要是以傣族為主,漢族人數為413人,少數民族人數為2646人,其中傣族2634人,景頗族6人,德昂族3人,其他民族3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64人,參合率100.03%;享受低保24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4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2.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365 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距離鄉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1人,其中小學生210人,中學生111 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9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86.0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0 畝。年末集體總收入13.7萬元,有固定資產327.7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6.05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政務和村務公開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87人,少數民族黨員76人,其中男黨員65人、女黨員2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文書組成,下設8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228人。人文地理
本村主要以傣族為主,具有濃厚、傳統的傣文化,節日有潑水節、傣歷新年,在豐收、喜慶後傣族人們都會歡聚一堂——趕擺,跳起傣家的嘎秧舞,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新農村建設
姐相鄉暖波村委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又是國家“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目標。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據村“兩委”班子和駐村“禁防”工作隊共同研究,結合暖波各村民小組現實情況,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如下初步規劃: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村民為主體,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和諧村組。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建設標準,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切實推進全村經濟、文化、社會與黨的建設,逐步改善和提高全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實現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二)規劃原則:1、堅持以人為本,思想領先,黨建先行,產業支撐,“禁防”推進,試點先行,分步實施;2、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用現代理念教育村民;3、堅持分類指導,一村一策,科學規劃,統籌協調,在尊重當地現有自然與人文環境基礎上最佳化和美化環境;在尊重當地村民意願與選擇基礎上教育和引導廣大村民;4、堅持村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按照以民為主,依靠民眾,分級負責,分類考核,政府引導,市場動作,村組組織的原則,注重發揮村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與爭取上級政策和資金扶持相結合;5、堅持總體規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齊頭並進,山、水、田、林、路、村綜合規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二、規劃目標和內容
(一)規劃目標:1、全村現有8個村民小組基本實現飲水自來水化、電視有線化,70%的村、戶實現環境生態化,80%以上的農戶基本實現沼氣和太陽能光電轉換等多種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自給,環境污染治理達到國家標準;2、8個村民小組的村寨道路達到國家規定的通達和硬化水平;3、村黨總支、支部創建有新氣象,基層組織內增素質,外樹形象,戰鬥力、凝聚力、創造力明顯增強,禁毒和防治愛滋病取得實質性突破,“平安村”、“無毒村”創建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取得較大成效;4、新環境建設促進新型農民精神的塑造和農民理念、習慣和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山、水、田、林、路以及村容村貌顯著改現,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建設進一步加快,村民戶均有一個乾淨整潔的院落、有一個綠化美化的花台、有一個乾淨衛生的廚房、有一個明亮舒適的堂屋、有一個實惠經濟的庭院、有一個人畜分居的畜圈,初步實現小康村、文明村、生態村、和諧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二)規劃內容:通過農業產業化、住房新型化、社會和諧化建設,使暖波各村民小組成為富裕村、文明村、和諧村,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村集體經濟、村容村貌、村民素質、村風民風、社會秩序、村組幹部公認程度在本鄉領先。
富裕村標準:達到五個顯著、五項基本要求,即:村民人均純收入顯著增加;村級集體經濟顯著增強;從事農業的人口比例顯著下降;居住環境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文明村標準:達到三個基本、三個明顯、六項基本要求,即: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建立完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建立能夠發揮作用的科技、文體等活動陣地;群星文明創建工程、公民道德建設有明顯成效;村民思想道德建設、科技文化素質有明顯提高;村風民風有明顯改善。
和諧村標準:達到四個實現、四項基本要求,即:基本實現基層民主;基本實現農業生態化、居住園林化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基本實現村組安全和穩定;基本實現特困戶生活救助、大病救助、遺孤遺老、特困學生救助、優撫、助殘助困等社會保障。
著實對村寨的規劃、建設、管理,加強村寨內環境的整治。從邊境、民族的實際,住房新型化達到“五個一”的要求:有一個特色實用的村寨建設規劃、戶型設計和實施辦法;建一批統一的公廁和“三堆”(柴堆、糞堆、草堆)堆放點;村民每戶有一棟統一式樣或統一穿衣戴帽的小康住房;有一個硬化、美化、亮化、淨化的村內環境;形成村委會辦公地點、學校、科普文化體育衛生場所、購銷點等一批公共場所亮點。
社會和諧化達到“六個四”的要求:村民實現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法律素質“四個提高”;村風民風實現無毒品和愛滋病、無賭博斗歐、無惡習迷信、無亂丟亂放“四無”;村民組織有宣傳、治安、科技、文藝“四支隊伍”;民主管理實現政務公開、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一事一議“四個到位”;社會管理實現無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違紀案件、集體上訪、違反計生案件“四為零”;基層組織建設實現好班子、好隊伍、好制度、好形象“四好”目標。
三、具體任務
(一)近期任務:2006年至2007年。按照“五清五改五進”的要求,清垃圾、清糞堆、清路障、清草叢、清院落;改水、改路、改灶、改廁、改散養為設施圈養;現代理念、先進文化、致富信息、文明習慣、村規民約進家為標準,分步推進村民炊事沼氣化、熱水太陽能化、飲水自來水化、電視有線化、道路彈石化、垃圾日清化、排污專管化、環境生態化。通過設施改造和建設,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引導村民與傳統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徹底決裂,無新增吸毒人員,愛滋病患者得到關愛,樹立新風尚,營造新環境,平安村寨建設卓有成效。
(二)中期任務:2008年至2010年。通過兩年的努力,調整和最佳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按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要求,調強優勢產業,調優特色產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種糧效益,糧經種植比例進一步最佳化,穩定、完善和強化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擴大實行糧食直補及良種、農機購置補貼規模;深入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加大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套用和普及力度,強化科技指導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廣新機制,使各村民小組戶均有1—2個科技明白人,70%的勞動力掌握2—3門實用技術,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農業良種綜合覆蓋率達到90%,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到70%以上;解決村民飲水困難和飲水衛生安全問題。
(三)遠期任務:2011年至2015年。使全村8個村民小組95%以上村寨建設成:產業穩步發展,集體經濟實力增強,農業生產總值翻兩番,村民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以上,最終達到“五變五好五有”:山變綠、水變清、路變寬、觀念變新、生活變好;居住條件好、民風民俗好、計畫生育好、社會治安好、發展環境好;支部建設有載體、村組活動有陣地、村民活動有場所、經濟發展有產業、村民增收有門路。
(四)籌資辦法:按照中央關於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強調的“五要、五不”: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根據暖波各村民小組邊境、民族的實際,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採取政府投、村民籌、部門幫、社會助的籌資辦法方能完成建設任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缺乏資金投入,產業不成規模和技術知識培訓;
2、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發展大牲畜養殖業和水產養殖;
2、大力引進訂單農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