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欲伐衛

《智伯欲伐衛》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

作品原文

智伯欲伐衛,遺衛君野馬四百,白璧一。衛君大悅。群臣皆賀,南文子有憂色。衛君曰:“舉國大歡,而子有憂色何?”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也。野馬四,白璧一,此小國之禮也,而大國致之。君其圖之。”衛君以其言告邊境(一作,衛君以其言告鄙將)。智伯果起兵而襲衛,至境而反。曰:“衛有賢人,先知吾謀也。”

智伯欲襲衛,乃佯亡其太子,使奔衛。南文子曰:“太子顏,君子也,甚愛而有寵,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使人迎之於境,曰:“車過五乘,慎勿納也。”智伯聞之,乃止。

作品譯文

智伯想攻打衛國,就送給衛君四百匹野馬和一壁白玉。衛君十分高興,群臣都來慶賀,南文子卻面帶愁容。衛君說:“全國上下一片喜慶,而你卻愁眉苦臉,這是為什麼呢?”文子說:“沒有功勞就受到賞賜,沒費力氣就得到禮物,不可以不慎重對待。四百匹野馬和一壁白玉,這是小國應該送給大國的禮物,而如今大國卻將這種禮物送給我們,您還是慎重考慮為好。”衛君把南文子的這番話告訴邊境的將領,讓他們加以戒備。智伯果然出兵偷襲衛國,到了邊境又返回去了。智伯失望地說:“衛國有能人,預先知道了我的計謀。”

智伯還是想襲擊衛國,於是假裝驅逐他的太子,讓他逃往衛國。南文子說:“太子顏,是一介君子。智伯又很寵愛他,他沒有犯什麼大罪卻逃亡出來,這其中必有蹊蹺。”南文子讓人到邊境迎接太子,並告誡道:“如果太子的兵車超過五輛,就要慎重,千萬不要讓他入境。”智伯聽說後,無可奈何,只好打消了偷襲衛國的念頭。

作品評析

智伯送給衛君重禮,是為了麻痹衛國,鬆懈武備;再次叫太子到衛國,是為了找尋發動戰爭的理由,智伯明白,作戰之前一定要有準備,要有一個發動戰爭的名正言順的響亮名義。南文子高過智伯一籌的是在開戰之前就挫敗了敵方的戰爭謀劃,贏得了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伐課”,就可收到不戰而勝,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現代戰爭和商場上的競爭也是如此,在正式開戰之時,實際上勝負大局基本上已經定了。

作品出處

《智伯欲伐衛》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