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以前,後留名府原稱後劉名府。相傳,明朝一官員因犯罪被判充軍雲南。至此,接到朝廷的特赦令,被赦免無罪。他高興的對人說:我已年邁,此去雲南有死無生,沒想到至此得以赦免,看起來劉名府乃留命府也。藉此,當地百姓將劉名府改名“留命府”,後逐漸演化為後留名府。
明代,留府鎮隸屬景州管轄。其中,本鎮西路古莊村一帶,在西漢時期為冀州信都國平堤縣治所(東漢時撤銷該縣治)。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為縣,景州改為景縣,留府鎮隸屬直隸省景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1929年廢社編鄉,始在後留名府村建立鄉治,即河北省景縣第三區第二十三鄉。
1938年,景縣抗日民主政府在王謙寺成立,下設五區。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縣宋門區(治所在今溫城鄉宋門村)。
1940年7月1日,根據抗日戰爭的需要,以安陵—景州城—王謙寺為界,景縣劃分為景南和景北兩縣。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北縣二區(宋門);景北縣抗日游擊政府駐後留名府村。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兩縣合併為景縣。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縣五區(治所在今溫城鄉宋門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8月,後留名府鄉隸屬河北省衡水專區景縣;1952年9月,撤銷衡水專區,改屬河北省滄縣專區;1958年6月,改屬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 年11月,景縣、故城和吳橋三縣合併為吳橋大縣,同時鄉改為人民公社,後留名府鄉改為河北省天津市吳橋縣王謙寺人民公社留府管理區;1961年6月1日,景縣從吳橋縣分出,撤銷管理區,留名府管理區改為河北省滄州專區景縣後留名府人民公社;1962年6月,衡水專區重新組建後,改為河北省衡水專區(1970年改為衡水地區,1996年5月改為衡水市)景縣後留名府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後留名府鄉,1996年西路鄉併入。
留府街-魁朴路
魁朴公路,又叫魁朴大街,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留府鄉,是原省道武景公路的老路線,起點從魁星莊村西的385省道經留府鄉老政府街、朴莊集貿市場大街至朴莊村東的385省道為止,全長約3公里,所以當年規劃這條路時叫魁朴大街,該路現為鄉級公路,交管部門命名該路的編號為960鄉道,路寬由原來的6米寬,改建時縮為現在的4米寬,因該路起點在魁星莊村,終點到朴莊村,所以被當地居民稱為魁朴路。該路是景縣修建的第一條柏油路,如今,留府中學、留府國小、留府醫院、留府鄉教委、留府養老院、留府農村信用社、留府糧站等政府所轄的公共場所或部門都在這條路上,可見這條路在留府鄉的重要性。魁朴公路是因為當年毛主席鼓勵魁星莊發展養豬業,政府而修建的這條路。這條路因長時間無人維護,屢次遭破壞,如今已成為到處坑窪不平的三不管路段,因此這條路也成為景縣境內現存保留原始路基最古老的一段路。該路的嚴重損壞,更加嚴重的影響魁星莊、留府街、朴莊等村居民的出行和留府的經濟發展,希望政府能早日維修、拓寬魁朴公路。
省道武景公路從魁星莊、留府街、朴莊三村的村南繞行後,本世紀初,對武景公路留府街里路段維修時,不知道什麼原因,別處的公路都是越修越寬,而這段長3公里的路將原有6米寬的路面縮為了4米寬。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該路既窄,損壞又嚴重,隨著百姓的生活不斷提高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如今車輛劇增,兩車相會錯車都錯不開,遠遠不能滿足當地交通的需求和當地經濟的發展。希望政府能真正履行“要致富先修路”的職責。
行政區劃
後留名府鎮轄後留名府、前留名府、小營、曹上營、宋上營、王上營、野廠、鄭黃古莊、張王柯枝、白王柯枝、曹王柯枝、柴王柯枝、魁星莊、辛莊、朴莊、南莊頭、霸家寺、北西莊、苦水營、呂屯、北馬村、大果義、小果義、西路古莊、後路古莊、馬路古莊、韓黃古莊、閆黃古莊、白黃古莊、張黃古莊、房辛旺、趙辛旺、白辛旺、小馮古莊、東馬村、聖堂、大孔村、王家莊、北高莊、房莊40個村委會。
轄區代碼
131127204:~201魁星莊村、~202 霸家寺村、~203 呂屯村、~204 北馬村、~205 後留名府村、~206 柴王柯枝村、~207 張王柯枝村、~208 曹王柯枝村、~209 白王柯枝村、~210 小營村、~211 辛莊村、~212 南莊頭村、~213 野廠村、~214 王上營村、~215 宋上營村、~216 曹上營村、~217朴莊村、~218 前留名府村、~219 北西莊村、~220 苦水營村、~221 大果義村、~222 小果義村、~223 北高莊村、~224 房莊村、~225 王家莊村、~226 大孔村、~227 韓黃古莊村、~228 閻黃古莊村、~229 鄭黃古莊村、~230 白黃古莊村、~231 張黃古莊村、~232 聖堂村、~233 東馬村、~234 馬路古莊村、~235 西路古莊村、~236 後路古莊村、~237 小馮古莊村、~238 房辛旺村、~239 白辛旺村、~240 趙辛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