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後留名府鎮(houliumingfu zhen) 景縣轄鎮。當地老百姓熟稱【留府】,位於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縣境西北部,衡水市境中東部,距景縣縣城19.6千米,距衡水市區35千米。全鎮總面積84.36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4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後留名府村。1958年建後留名府公社,1984年改為後留名府鄉,1996年西路鄉併入。1997年,全鎮總面積84.4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
歷史沿革
中華民國以前,後留名府原稱後劉名府。相傳,明朝一官員因犯罪被判充軍雲南。至此,接到朝廷的特赦令,被赦免無罪。他高興的對人說:我已年邁,此去雲南有死無生,沒想到至此得以赦免,看起來劉名府乃留命府也。藉此,當地百姓將劉名府改名“留命府”,後逐漸演化為後留名府。後留名府鄉轄地區,歷史上因位於現景縣與武邑縣交界,在戰國年代屬燕趙交界地域,直至元代,其是否隸屬今景縣歷史建置管轄,無明確史料可考。明代以後,有較明晰的文字資料記載,此地區隸屬今景縣(古時稱景州)。其中,西路古莊村一帶,在西漢時期為冀州信都國平堤縣治所(東漢時撤銷該縣治)。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為縣,景州改為景縣,當地隸屬直隸省景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1929年廢社編鄉,始在後留名府村建立鄉治,即河北省景縣第三區第二十三鄉。
1938年,景縣抗日民主政府在王謙寺成立,下設五區。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縣宋門區(治所在今溫城鄉宋門村)。
1940年7月1日,根據抗日戰爭的需要,以安陵—景州城—王謙寺為界,景縣劃分為景南和景北兩縣。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北縣二區(宋門);景北縣抗日游擊政府駐後留名府村。
1945年11月,景南、景北兩縣合併為景縣。後留名府鄉隸屬冀南五專署景縣五區(治所在今溫城鄉宋門村)。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49年8月,後留名府鄉隸屬河北省衡水專區景縣;1952年9月,撤銷衡水專區,改屬河北省滄縣專區;1958年6月,改屬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 年11月,景縣、故城和吳橋三縣合併為吳橋大縣,同時鄉改為人民公社,後留名府鄉改為河北省天津市吳橋縣王謙寺人民公社留名府管理區;1961年6月1日,景縣從吳橋縣分出,撤銷管理區,留名府管理區改為河北省滄州專區景縣後留名府人民公社;1962年6月,衡水專區重新組建後,改為河北省衡水專區(1970年改為衡水地區,1996年5月改為衡水市)景縣後留名府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後留名府鄉,1996年西路鄉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