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其父景天相湖南衡陽知府任中。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為應試回陝,被選送三原宏道書院;二十四年(18 98)入京師大學堂進士館法政學堂,二十九年(1903)應汴梁(今河南開封)舉子試不第,三十二年(1906)入協和醫學堂(協和醫院前身),畢業後在北京行醫。期間,景與當時名醫蕭龍友、孔伯華、施今墨等,探討中醫、藥學經典與近世各家的優長偏執,參證取捨,開拓了他獨擅、多面的醫術道路。他還汲取現代(西)醫學的科學成就,但卻嚴守中醫的整
體辨證,恪遵經方規範,妙於化裁,巧用單方、驗方,用一把“草草兒”立治危症“虎烈拉”(即霍亂)。他堅持凡針灸可治的病,儘量不用或少用藥物;理、法、方、藥首重於理,望、聞、問、切尤精於望。景於1913年回陝,繼續精研醫學,博涉文史經政星曆及近代科學,並執教於陝西陸軍測量學校。1930年冬楊虎城主陝政後,景應聘任省政府秘書處主任秘書,公余照常應診,並在省立第一中學、第三中學代課,參加編纂《續修陝西省通志·星斗(天文) 》部分。抗日戰爭爆發後,蔣鼎文主陝政,1938年7月調景任省府秘書處法制室主任。他寫過不少詩篇文章,鼓舞人心;作畫義賣,支援抗日;並在陝西省立商業、師範、醫科三個專科學校及西北大學任教;曾編《傷寒經證脈治表》。抗日戰爭勝利後,祝紹周、董釗先後主陝,聘其為省府顧問。因時勢全非,故再未涉足公門。西安市中醫師公會成立,任理事長,並創辦《中醫周刊》。新中國成立後,任政協西安市委員會委員;參與籌辦陝西省文史研究館,任館長;後當選為西安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任農工黨陝西省委員會組織部部長;醫師公會改建為中醫學會後,任會長;組織西安市名、老中醫創辦中醫聯合診所,任所長;受西安市衛生局聘,任中醫顧問組組長;編著《吐納練氣法》。抗美援朝時,與成友仁等組織醫療隊赴高陵縣通遠坊等地,為志願軍歸國傷病員義務治療;在西安市廟后街中藥店坐堂應診,診費收入全部捐獻前線。1955年,西安市中醫醫院成立,任院長,並任陝西省中醫研究所副所長,還任教於西安醫學院、第四軍醫大學。1956年,特邀列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1957年任中華醫學會西安分會副會長,出席中華醫學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195 9年主持編寫《陝西中藥志》(上冊),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景平生勵志苦學,博聞強記,諸子百家、三教九流、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天文星曆、山川形勝、錢糧貢賦及近代醫藥科學,無所不究。執教西安各大中學校,講授文學、史學、地理學與中醫學等課,論析徵引透徹精闢,敢言人之所不敢言,因而贏得雅號“景萬有”(《萬有文庫》)、“景百科”(《百
科全書》),他則自嘲為“字紙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