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官渡區 阿拉彝族鄉 ,距鄉政府所在地1 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有7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1009 戶,有鄉村人口3131 人,其中農業人口 2643 人,勞動力 187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391 人。
全村國土面積 12.05 平方公里,海拔 1908 米,年平均氣溫 14.5 ℃,年降水量 900 毫米,適合種植 蔬菜、水果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384.65 畝,人均耕地 0 .44 畝,林地 6402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167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468 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第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84.65 畝(其中:田763.5 畝,地 621.15 畝),人均耕地0 .44 畝,主要種植蔬菜 等作物;擁有林地 6402 畝,水面面積 10 畝,其中養殖面積 10 畝;荒山荒地 437 畝,其他面積 9841.35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 1009 戶通自來水。有1009 戶通電,有 748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009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782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533 戶。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0.5公里;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 是 ;距離最近的車站 0 .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5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8 輛,拖拉機 9輛,機車 56 輛。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家庭經營收入) 11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400萬元,占總收入的 34 %;畜牧業收入 205 萬元,占總收入的 1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223 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562 萬元,占總收入的 48%;工資性收入 61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4468 元,農民收入以 第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27人,在省內務工 12 人,到省外務工 15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三產業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1009 戶,共鄉村人口 3131 人,其中男性 1252 人,女性 1879 人。其中農業人口 2643 人,勞動力 1876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1475 人,占人口總數的 55.8%;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3609 人,參合率 100%;享受低保 23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3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2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29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18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38 人,在校學生284人,距離阿拉民族中學1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85人,其中小學生284人,中學生201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8 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12 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二輪土地承包已簽定契約 75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564.35 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 459.1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 0 元(勞均 0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 47640 萬元,有固定資產 2407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 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 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7 個,,共有黨員110 人,少數民族黨員 100 人,其中男黨員 84 人、女黨員 26 人。
村委會由總支書記兼主任、副書記、副主任等組成,下設 7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 1 個,團支部 7 個,共有團員 82 人。
人文地理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80 萬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因城鎮化加快,土地被大量徵用,失地農民增多。村民看病難、看病貴,因病改貧的村民較多。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利用好剩餘土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