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神學

普世神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是指基督教系統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專門研究基督教不同教派之間的合一和統一的努力及與之相關的神學問題,尋求基督教各個宗派之間的共性是主要目標。

一、普世神學

普世神學(Ecumenics or Ecumenical Theology)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是指基督教系統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專門研究基督教不同教派之間的合一和統一的努力及與之相關的神學問題,尋求基督教各個宗派之間的共性是主要目標。
廣義的普世神學被用來指“不同宗教的普世神學”、“世界神學”(World Theology)“宇宙神學”(Universal Theology)或“人類宗教歷史的神學”(a Theology of the Religious History of Mankind)。廣義的“普世神學”跟宗教對話(Religious Dialogue)密切相關,主要研究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和交流,不一定以尋求共性和合一為目標,而且它涉及的是不同宗教,而不是同一個宗教內部的不同宗派。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是在19世紀誕生的,當基督教會的不同教派都在海外積極傳福音的時候,在傳教的工場上,他們遇到了很多跟差傳有關的神學問題,為此,他們進行了交流溝通和合作。
由此可看出普世神學的誕生是出於實踐的需要。從19世紀末期開始,全世界就開始了一種普世教會合一運動,而改革運動深刻地影響了教會的活動和神學,這就構成了普世神學誕生的背景因素。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思想和運動的意義持續不斷地加深對世界的影響,很多基督教會現在都把合一的努力當作教會生活本質性工作的一部分。比如,芬蘭的教會就特別投入到了不同教派之間簽訂協定的工作之中,這跟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密切相關。其中最著名的協定之一是:在北歐及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信義會跟英國和愛爾蘭的聖公會之間達成的“波爾沃共同宣言”(Porvoo Joint Declaration)。這類協定的誕生反映了不同教會之間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及其研究的相互影響。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真正起點,被認為是從1910年在愛丁堡舉行的世界差傳大會(Edinburgh Mission Conference)開始。基督教會的差傳事工是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重要背景因素,因為基督教會的分裂問題在其差傳工場上的表現特別明顯。
普世神學研究世界各個宗派的基督教會努力合一的運動,那么,基督教會有哪些宗派呢?
主要有三大宗派。基督教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統稱,都是以聖經為經典,儘管這三大宗派的聖經經卷之間有些微差異。自從耶穌基督復活以後,他的門徒在耶路撒冷、猶太和撒迦利亞等地傳福音建立教會,後來經過小亞細亞傳到希臘和歐洲的其他地方,直到顧了羅馬帝國的國教,這段時間的基督教被稱為大公教會。
1054年,基督教發生第一次大分裂,正式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西方的以拉丁文化的羅馬為中心。東方的以希臘文化為中心。
1517年,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要求廉儉化教會,回到聖經,由此引發宗教改革風暴,很多國家和地區從天主會脫離出去,另立新教。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大致上確定下來。

二、普世神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有: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及其歷史;普世教會合一神學;基督教會各種各樣的信條基督教會不同教派之間的神學對話。如信義會跟羅馬天主教的對話、信義會跟東正教的對話、羅馬天主教跟五旬節教會的對話等;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社會倫理學;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理論前提研究。如對教會的權力關係和合一努力的教會權利的前提和結果進行研究;路德神學的研究等等。

三、普世神學的核心有二個:

基督教會的不同教派之間在關於某些問題的概念上的差別到底是什麼,這些差異的最終去處和方向是什麼。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各種努力中的方法是什麼。
從20世紀開始,基督教會的不同教派之間就開始了積極的神學對話,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不同教派的基督教成功地在大家的不同觀念之中尋找到了相互理解的共同之處,有的甚至得出結論,教派之間的根本差別其實是不存在的。普世神學研究的是,這些合一或共識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的。

四、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產生的組織。

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的國際宣教協會(IMC);194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的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WCC),都是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產生的組織。

推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主要著名人物有:

穆德(J. John Mott)—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之父納坦·瑟德布盧姆大主教(Archbishop Nathan Söderblom)— 瑞典信義會布蘭特主教(Bishop Charles H. Brent)— 美國聖公會威廉·湯朴大主教(Archbishop William Temple)— 英國聖公會第98任坎特伯里大主教俄南會督(Bishop G. Bromley Oxnam)— 美國衛理公會教宗若望二十三世(Pope John XXIII)— 天主教教宗保祿六世(Pope Paul VI)— 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天主教羅哲兄弟/修士 — 泰澤創立人


五、從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看當下教會的發展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代表著20世紀基督教發展的趨勢,它的產生和發展順應了當時代教會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從開始在傳教事業上的合作,到後來生活與工作的層面,進而深入到最棘手的問題----教義與體制上,從最初的“普世基督教生活與工作聯合會”和“信仰與體制運動續行委員會”發展到世界基督教聯合會,進而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會團體。
21世紀的教會仍面臨許多來自自身或社會的挑戰,比如,面對靈恩運動、後現代主義思潮、生態保護問題、同性戀問題等,教會如何在回應時代的需要並且繼續實踐耶穌所祈禱的:“使他們都合而為一”(約17:21)。時至今年,普世教會合一運動一百餘年,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其發展的歷程,乃是它不斷適應新形勢,關注社會的需要,解決教會發展的難題,謀求最大範圍內的合一。這對今天教會的發展有著美好的歷史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