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瀉

每日中午晚上各服6克,對晨瀉患者可獲良效,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三)取芡實、百合、粳米各5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時加少許食鹽調味。 經常於每晚配餐食用,有止晨瀉之效。

年過五十以後的老年人每每易患“晨瀉”,又稱“五更瀉”。

症狀

患者每當清晨就感到臍下作痛,腹鳴則瀉,瀉後則安。經檢查無細菌性感染因素,多數為腸功能紊亂。有些晨瀉病人還伴腹部畏寒、四肢不溫、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等症象,纏綿不愈。中醫認為病因主要是由於脾腎陽虛所致。腎司二便,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養脾胃,則運化失常,關門不固則瀉之;五更時分正當陰氣最盛、陽氣未復之際,在這種特定環境下,虛者愈虛,因而形成了五更瀉。患有這種病症者尤須注意腹部及下肢的保暖,忌食生冷食物,以防加重腹瀉

方藥

中藥治晨瀉的首選藥物是“四神丸”,這種中成藥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生薑、大棗等6味中藥組成。不僅能善補命門之火,而且具有溫腎暖脾,固腸止澀之功效。每日中午晚上各服6克,對晨瀉患者可獲良效,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食療

(一)取3至5個核桃的果仁,生食或炒食,每日2至3次,服用數日後,晨間腹鳴、腹痛及泄瀉會逐漸好轉,連服20天左右可望痊癒。此方對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尤為適宜。

(二)取適量生薑,洗淨切成薄片,用米醋浸醃24小時即可。使用時,每次用3片生薑加適量紅糖,以沸水沖泡代茶,常飲有效。

(三)取芡實、百合、粳米各50克,加水適量煮粥,食用時加少許食鹽調味。或用荔枝肉50克,山藥、蓮子各10克,三者混和搗碎加水煎至爛熟後,再取大米50克一起入鍋,加適量水煮成稀粥。經常於每晚配餐食用,有止晨瀉之效。

(四)取補骨脂60克,浸泡在500毫升白酒中,約一周后,每晚可飲用一小盅。或用補骨脂10克,豬腰子一對(洗淨切成小塊)加水煎煮一小時,調味後分2至3次食用,隔日一次,連用數次,對止晨瀉也有一定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