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懷新

晏懷新是1867年在遵義老城出生,老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晏懷新(1867一1945),字夢琴,遵義老城人,幼年喪父,家貧,由母撫養成人。夜讀無燈油,常至鄰家借打鐵爐火光讀書,16 歲考取秀才,26歲鄉試中舉。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赴京會試未第。後因母老有病,絕意仕進,受聘主講湘川書院。辛亥革命後,改任遵義中學教師,直至病老告退。

教書經歷

晏懷新主授語文,首重識字教育,常說:“讀書須從識字始,不僅要讀出聲,還須明其意,字義既明,淺顯文章便一目了然,不必逐字逐句講解。”當時,學生髮蒙,多讀《千字文》 、((百家姓》、《三字經》等。晏懷新不以為然。常說:“讀書在於明理。而《百家姓》 、《千字文》是字紙簍,無理可明。《三字經》雖然有理,但過於簡括,蒙童不能接受。”評改學生作文,著重因勢利導,啟發學生文思。當時老師布置作文,一般二周一次,晏懷新卻一周一次,常工作至深夜。妻問其何必如此認真,晏懷新說:“馬虎了事,就象做虧心事,於心不安。”評價學生,必先德行而後文藝,以立品為量才第一標準。一生教書,培養人才眾多,朱穆伯、萬蘇黎、傅夢秋、周林、韓念龍、雍文濤等知名人士均出其門下。 其母年老多病。晏懷新隆孝道,自學中醫,鑽研《傷寒論》、《金匱》等醫著,為母診治侍藥。貧窮親朋、鄰里診治概不受值。一王姓婦女患病,晏懷新診為“熱入血室”,處方之後數日不見王氏複診。晏懷新生疑,親往探視,方知王氏無錢,轉請江湖郎中醫治。晏懷新見處方大驚,說:“此藥下喉,人即癲狂。”另開方賜藥。王氏病癒,提雞相謝,晏懷新以超值禮物回贈。清光緒年間,遵義兩次遭受特大旱災。遵義人黎庶昌、華國英在川作官,先後募捐濟助桑梓尚有積余,晏懷新恐官府挪作他用,建議購置田產,建倉儲谷,以備荒濟。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占東北,聞黔軍師長蔣在珍準備北上抗日,周桑儒等請其寫長文相贈,晏懷新許諾。其後,見蔣在珍不僅未去抗日,反與王家烈為爭奪遵義而火併。忿然作色說:“污我筆矣!”便要周桑儒等索回贈文,因此遭蔣記恨。民國34年(1945年)病逝,葬南鄉張王壩,時年78歲。 其女晏淑陶(1900-1937),字湛君,先後就讀於遵義、貴陽師範學校。畢業後,執教於遵義元天宮女子國小。時值青年才華橫溢之時,一心想“為遵義女子開一條求學上進之路”,
於民國12 年(1923年)隻身經重慶、武漢,考入上海大夏大學教育學院。越五年畢業,獲學士學位,應聘執教貴陽男、女兩師範學校。
民國 18年,返遵任省立第三中學史地教師,開遵義女教師執教男子中學之先例,作詩寫道:“但得鬚眉皆弟子,何妨執教過平生。” 晏淑陶教書,強調備課。講歷史,務使學生把握歷史主線,並對歷史事件的發展、影響及事件中的人物作用,有準確了解;講地理,自繪地圖、圖表,結合地理環境的產生、演變,講清生態、物產特點。學生多受其益。考察學生成績,不以分數論高低,而以學有所得為標準。所命試題容易及格,難得高分,中下水平的學生不失興趣,上水平學生不致自滿。 晏淑陶善吟詩,愛國之情甚熾。九一八事變爆發,東北淪陷,夜作從軍夢,醒來即作《夢從軍》一首:“忽傳飛檄事遺征,睡起匆匆理羽族;衣帶只將撩草結,槍刀不整便行程”。所教省立三中學生畢業,晏淑陶寫文誡之:“持身處世,當有堅毅之精神,尤有超拔之品誼。高車胭馬,珠玉錦繡,無非過眼曇花....況今日何日?東鄰進遙,亡國之禍迫於眉睫。諸君皆青年英俊,實國家之中堅,尤當臥薪嘗膽,誓雪國恥。” 民國25年調省教育廳任職。民國27年回遵任縣立女子中學校長。次年復調省教育廳,與貴陽一中教師程二如結婚,逾年病逝,時年37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