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聖母

晉祠聖母是中國的一個神話人物,屬於虛擬事物。

簡介

自古中國民間各地敬拜的聖母各不相同,像北方的聖母大多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王母娘娘”的化身,南方閩粵和台灣一帶的聖母大多是民間傳說人物媽祖的化身。那么,晉祠聖母殿中供奉的聖母又是誰呢?讓我們還是從晉祠的歷史講起……

基本資料

聖母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它是中國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內的核心建築,位於晉祠中軸線的最後方。聖母殿前臨魚沼,後擁危峰,殿高19米,殿頂筒板瓦覆蓋,黃綠琉璃剪邊,整個殿宇富麗莊重、雄偉壯觀。奇特的是,晉祠聖母殿內沒有一根柱子,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豐碑。那么,這座獨特的建築是如何建成的呢?這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宋朝年間,朝廷下旨要在晉祠內修建聖母殿,按照朝廷的旨意,聖母殿內還要擺放43尊塑像。眼看著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工匠們還是沒有想出好辦法來,大家焦急萬分卻又不知所措。突然有一天,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閒庭信步地來到了工地上。老人旁若無人地擺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只見他將這些木料左一搭,右一搭地拼接起來,最後竟搭起一座小小的聖母殿模型,更絕妙的是,這座聖母殿模型內竟沒有一根柱子,老人巧妙地將整座殿宇的受力點放在聖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

工匠們看到這個模型興奮萬分,他們決定就按照這個模型來修建聖母殿,本來想感謝一下這位老人的幫助,可是老人卻再也杳無音信了。有人說,這位老人是古代木匠鼻祖魯班顯靈。當然這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是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後來,人們在離聖母殿不遠的地方建了一座魯班廟。魯班廟與其說是為祭祀魯班而建,倒不如說為了紀念當時建造聖母殿的能工巧匠而建。工匠們加緊工期,很快聖母殿就建好了。聖母殿採用“減柱法”營造,殿內外共減去16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頂屋架,因此,殿內沒有一根柱子,殿前廊和殿內顯得十分寬敞。

建好的塑像共43尊,每一個都獨具特色,這位捧印的侍女,穩重老練、不苟言笑,是一位稍有權勢的侍女;這位身材纖弱的侍女,神情落墨,好像有滿腹心事;這位老年侍女,一看就是歷盡滄桑,她微微下撇的嘴角表明對現實的不滿;這位小侍女,頭微微左傾,初入宮幃、未經世事和拘謹小心的神態被表現得惟妙惟肖。聖母被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裝飾的42名侍女守護著,顯得氣派非凡,那么這位美麗的聖母是誰呢?

歷史典故

據記載,唐叔虞在位期間,把國家治理得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後人為了奉祀唐叔虞,在晉水源頭修建了祠宇,稱唐叔虞祠,也叫晉祠。公元976年,宋太宗趙匡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傳說有一次,趙匡義微服私訪,坐在酒家裡,這時一個說書的講了一個段子,說太原是龍城,唐朝的李淵、後唐的李存瑁、後晉的石敬瑭、後漢的劉知遠,都是從太原起兵奪取天下的開國皇帝。這個說書的談古論今,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趙匡義琢磨起來,看來,自己要想坐穩皇帝的寶座,還真不能放鬆了對太原的警惕。回宮後,趙匡義找了幾位頗懂星象的大臣商議,隨後下旨便要把太原城夷為平地。他先選派了不少有名的精兵強將,又調集了50萬大軍,親自督陣,開赴晉陽。

趙匡義的大軍浩浩蕩蕩占領晉陽後,他下令將全城百姓趕出晉陽城,又命令士兵四處放火,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城不出數天就化成一片平地;趙匡義還是不死心,第二年,他又下令引決汾水和晉水,把已燒得一塌糊塗的晉陽城又漫灌了一遍。就這樣,太原城經歷了一場浩劫,晉祠聖母殿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損壞……

相傳,重修晉祠是皇帝宋仁宗趙禎下的旨,但是在當時的朝廷,還有一個實權人物,這就是宋仁宗的母親——劉太后,巧的是劉太后也是晉陽人,一天,劉太后宣自己的幾位親信進宮,說自己晚上經常夢到城裡百姓,有的生病、有的破財,她頗為擔心。劉太后一聽自己的音容能流傳千古,自己十分高興。但是,她心裡也非常清楚,此時距離趙匡義摧毀晉陽城不過五十年,如果此時在晉祠為她興建祠堂的話,無疑會激起晉陽老百姓乃至天下人的民憤。

於是劉太后宣布,為唐叔虞的母親邑姜修建聖母殿,這既了卻自己想流芳百世的願望,也正應了“五十年來帝母臨”這句碑文。聖母坐像居聖母殿的正中位置,高2.28米,鳳冠蟒袍,端莊氣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