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察冀畫報社

晉察冀畫報社

晉察冀畫報社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整個建築布局集採訪、編輯、印刷、出版、發行為一體。

地理位置

橋東區解放后街一條一號院,是當年名震遐邇的《晉察冀畫報》社的舊址。中國革命攝影的奠基人沙飛和中國著名攝影大師石少華,分別任畫報社的正、副社長兼總編輯。《晉察冀畫報》(即《解放軍畫報》前身)是我黨我軍創辦的第一個畫報刊物,受到毛澤東主席和延安《解放日報》的高度評價。

報社簡介

《晉察冀畫報》社坐北朝南,是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建築,東西寬30米,南北長40米。迎街是幢二層小樓,一樓正中開門,東西各兩間辦公室,二樓共有5間辦公室。東、北、西17間平房為暗室、製版、排版、放樣、校對等工作室。畫報社院西的幾排平房,為印刷車間。整個建築布局集採訪、編輯、印刷、出版、發行為一體。

畫報社的同志們在毛澤東主席《講話》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國革命文化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貢獻一是最早把攝影、美術、詩歌結合起來;二是畫報社的編輯、記者,最早由鄉村到城市,用攝影、美術、詩歌向全國和全世界報導了八路軍抗戰實況;三是以《晉察冀畫報》社為中心,最早為我國培養、建立起一支革命的攝影美術隊伍和照相製版技術力量;四是最早為黨和國家拍攝、積累和保存了一整套反映我國以晉察冀為首的華北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史進程的珍貴資料底片,為新中國的革命文化樹立了新的風尚,留下了寶貴財富。

那時人稱張家口為"第二延安"、文化城。國際媒體稱之為"東方模範城市"。《晉察冀畫報》作為張家口的一朵文化奇葩,延安《解放日報》載文贊它是"開拓與創舉"。重慶《國風》雜誌載文贊它是"活躍在紙上的人民姿態,豐富的敵後鬥爭內容","這是一種奇蹟"。毛澤東主席稱讚說:"你們把戰爭年代的底片、珍貴的文物資料保存下來是一大貢獻。"

張家口《晉察冀畫報》社舊址,今天保存完好。當年畫報社編輯們在院中栽種的松柏、杏樹,今已鬱鬱蔥蔥,是張家口的一個亮麗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