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集鎮[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時集鎮]

時集鎮[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時集鎮]
時集鎮[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時集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時集鎮位於江蘇省新沂市東南6公里處,總面積127.67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總人口4.8萬。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時集鎮綠色稻米生產基地 時集鎮綠色稻米生產基地

時集鎮位於江蘇省新沂市東南6公里處,總面積127.67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總人口4.8萬。這裡氣候宜人,自然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7℃),日照充足,霜期短,適合農作物生長。這裡交通便捷,北依205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東鄰京滬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境內有新時、顏時、王時、高時、邵時等水泥路通往周邊地區。境內瓷石、金紅石等礦產資源豐富,白石村探明的瓷石和金紅石礦儲量均超億噸,分別為蘇北第一大礦和中國第二大礦。時集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蘇北糧倉”的美譽,年產糧食6000多萬公斤。

歷史

時集鎮優質蠶桑生產基地 時集鎮優質蠶桑生產基地

時集鎮歷史久遠,境內各村原屬沭陽縣所轄,早在南北朝的北周期建德七年(約公元578年)設立沭陽縣,時集與顏集、新河、陰平等鄉鎮同為“沭陽西鄉”。明清年間,沭陽下設九鄉十七里,時集地區屬四鄉二里的劉集鎮所轄。民國17年(1928年)實行區鄉制,時集為沭陽二區轄地。抗日戰爭期間,先後屬沭陽二區、潼陽縣宋山區、虞溪區。至民國34年(1945年)2月始建時集區,仍屬潼陽縣所轄。1949年5月劃歸新安縣(後改新沂縣)。

1956年4月,時集區撤消。1957年原時集區改為時集鄉建制。1958年成立時集人民公社,取消鄉建制。1983年取消公社體制恢復鄉建制,改稱時集鄉。1999年時集撤鄉建鎮。2002行政區劃改革以後,原踢球山鄉三個村(白石村、郝湖村、山東村)先後劃歸時集鎮管轄。時集鎮共有十八個行政村,人口4.8萬人。

經濟發展

千年古松 千年古松

時集鎮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積極挖掘農業資源,提高農業產出效益。在種植業方面,利用地多優勢,採取長短效益結合,重點發展蠶桑、花卉和林業生產。時集鎮已擁有蠶桑面積1萬畝,年養蠶3萬張以上,鮮繭年產量100萬公斤。林業總面積2萬畝,木材年蓄積量200萬方,是新沂市木材蓄積量最大的一個鎮。在養殖業方面,利用糧多、草多、飼料豐富的優勢,著力發展肉牛、奶牛、波爾山羊、草雞、肉雞等蓄禽養殖業,特別是肉牛養殖已成為時集鎮一種高效、富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業。時集鎮存欄肉牛1萬頭,奶牛2000頭,波爾山羊1.2萬隻,雞圈存量30萬隻。水產養殖也是時集鎮富有特色的一個致富項目,時集鎮有大小漁塘近千個,水面l萬畝。水產養殖水源清潔,無污染,水產養殖大有潛力。

時集鎮是農業大鎮,同時剩餘勞動力多,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投資的最佳選擇地。工業大多以小型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時集鎮私營企業已達近百家,個體工商戶發展到近千家。擁有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繅絲廠1個,年產值達1000萬元的大型板材加工廠1個,年產值50萬元左右的小型板材加工廠13個,千頭奶牛養殖廠1個,蘇粵米業有限公司、時集米廠等稻米加工企業產銷兩旺。糧食加工、板材加工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經濟發展蒸蒸日上。

時集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素有“蘇北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年產糧食6000多萬公斤,主要農產品有綠色稻米、花生、花卉、七彩山芋、蠶繭、生豬、肉牛、奶牛、波爾山羊、焦魯牌雞蛋等,其中糧油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無公害農產品,“蘇粵”和“亞奧”大米暢銷國內市場。時集鎮擁有蠶桑面積4000畝,年產繭50萬公斤;成片林木總面積3萬畝,木材蓄積量達20萬方,是新沂木材蓄積量最大的一個鎮。鎮黨委、政府一手抓全民創業,創建民營工業園;一手抓小城鎮建設,走“以工拓城,以貿聚人”之路。現擁有規模以上企業3個,11家企業落戶民營工業園,板材生產、建材生產、糧食加工和新興服務業成為時集鎮民營經濟的主導產業。同時,大力實施“東擴南延西連北改中豐滿”的城鎮發展戰略,構建“三縱四橫”的城鎮框架,打造商貿重鎮。

行政區劃

位於江蘇省徐州新沂市東南部,距市區12千米。2008年末,面積134.3平方千米,人口49825人,轄時集、大周、陳墩、西洪、陳劉、敬元、蔣溝、溫墩、白科、新莊、萬溝、蔣劉、明甫、鳳雲、山東、馬場、白石、郝湖1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時集。地勢平坦,黑馬河貫穿南北,新時、顏時、王時、邵時等公路過境,北有205國道、連霍高速公路和隴海鐵路,東有京滬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北距京滬、連霍高速公路入口處5千米。

沿革

1945年建時集區,1956年分屬耀南、王莊二區,1957年建時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轄時集、大周、陳墩、西洪、趙莊、盛湖、陳劉、敬元、蔣溝、溫墩、歡墩、萬溝、白科、新莊、蔣劉、明甫、晏圩、鳳雲18個行政村。2000年,將原踢球山鄉的老宅村、山東村、小魏村和踢球山農牧場併入時集鎮,面積115.87平方千米,人口4.28萬人,轄21個行政村、1個場圃。2007年12月,將北溝鎮的白石、郝湖2個行政村劃歸時集鎮管轄;調整後,時集鎮面積127.67平方千米,人口4.83萬人,轄18個行政村。

原踢球山鄉位於江蘇省徐州新沂市東南部,距市區15千米。205國道、洛連公路、新長鐵路過境。1959年由時集、北溝、高流3個公社析置宋山公社,後改稱踢球山公社,1961年改踢球山林場,1964年恢復公社,1983年改踢球山鄉。1996年,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石澗、大陳、小毛、小何、老范、官王、白石、小徐、郝湖、山東、老宅、小魏12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踢球山鄉,以二七乾渠為界:將二七乾渠以北的石澗村、大陳村、小毛村、老范村、小何村、官王村、白石村、小徐村、郝村和踢球山林場併入北溝鎮;將二七乾渠以南的老宅村、山東村、小魏村和踢球山農牧場併入時集鎮。

城鄉分類代碼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320381113:~201 121時集村 ~202 122大周村 ~203 220陳墩村 ~204 220西洪村 ~205 220馬場村 ~206 220陳劉村 ~207 220敬元村 ~208 220蔣溝村 ~209 220溫墩村 ~210 220白科村 ~211 220新莊村 ~212 220萬溝村 ~213 220蔣劉村 ~214 220明甫村 ~215 220鳳雲村 ~216 220山東村 ~217 220郝湖村 ~218 123白石村

特產資源

中國儲藏量第一的時集礦產——金紅石

金紅石 金紅石

金紅石名稱rutile來自拉丁語rutilus,意思是紅色的,化學成分為TiO2,就是較純的二氧化鈦,一般含二氧化鈦在95%以上,晶體屬四方晶系的氧化物礦物,是提煉鈦的重要礦物原料,但在地殼中儲量較少。它具有耐高溫、耐低溫、耐腐蝕、高強度、小比重等優異性能,被廣泛用於軍工航空、航天、航海、潛艇、機械、化工、海水淡化等方面。金紅石本身是高檔電焊條必須的原料之一,也是生產金紅石型鈦白粉的最佳原料。

世界著名產地有挪威、瑞典、俄羅斯伊爾門山、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美國的維吉尼亞等。中國江蘇、遼寧、山東、河南、湖北、安徽等省也有產出。金紅石屬於中國供應嚴重短缺的礦種之一,年生產量僅有三四千噸,被有關部門列為中國嚴重依賴國外資源的14種戰略儲備礦種之一。中國國內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價格昂貴。2000年以來,有關專家在時集鎮的小焦村境內發現一個特大型金紅石礦,探明儲藏量超過1億噸,儲藏量中國第一。有關專家認為,這一特大礦床的發現,一舉扭轉了中國金紅石短缺狀況,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城鎮建設

時集鎮人民路(北街)改造工程效果圖 時集鎮人民路(北街)改造工程效果圖

人民路(北街)是時集鎮早先形成的主街,東西全長470米,西寬東窄,西街口寬55米,東街口寬37米,緊挨新時路東側。街中間有一條東西大溝,是大周水庫的泄洪渠道的尾段,該渠南北寬6米,常年敞口朝天,渠兩側砌有石板擋土牆,由於年久失修,部分渠段擋土牆已出現坍塌、淤積,加之街道兩邊的經營戶、住家戶把垃圾全部拋撒在渠中,嚴重影響大周的水庫行洪期間的泄洪安全暢通,又給街道帶來髒、亂問題,每到夏天,垃圾發酵,臭氣熏天,蠅蟲滿天飛,嚴重影響鎮容鎮貌。人民路(北街)整治改造工程,東臨黑馬河西至時新路,規模宏大,全長465米,整個改造工程分為,東、中、西三個組團,每個組團約5000平方米,整個規劃建成總面積約15000平方米,該工程建築風格以楚漢風格為主,全景演繹楚漢文化。人民路整治改造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市規劃局、環保局、水利局、國土局等行政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整個改造工程採取招商建設,總投資約三千萬元,擬於二零零八年底建成,屆時,人民路的髒、亂、差現象及蛛網狀管線,油黑、簡陋的蓬護,臭氣熏天的泄洪渠將得到綜合治理,時集鎮城建品位將得到全面提升,鎮區的經濟載體功能將得到進一步的發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