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古文化遺址

昭通古文化遺址

過山洞位於昭通市城北15公里北閘鎮塘房二社過山洞村後35米處。前洞向東稍偏北,洞寬10米有餘,最高處約5米,後洞面向東南,略小於前洞。1982年11月,市文物普查隊在後洞約20米處發現一些哺乳動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

介紹

雲南昭通有很多古文化遺址,主要有以下幾種。

過山洞舊時器

過山洞位於昭通市城北15公里北閘鎮塘房二社過山洞村後40米處。前洞向東稍偏北,洞寬10米有餘,最高處約5米,後洞面向東南,略小於前洞。1982年11月,市文物普查隊在後洞約20米處發現一些哺乳動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經專家鑑定,哺乳動物化石有東方劍齒象、中國犀、猴等種類,其生存時代為更新世晚期或晚更新世早期。人牙化石是我省首次發現的早期智人化石,定名為“昭通人”。

繼發現過山洞後洞內舊時器遺址後,又在前洞左側發現一個新石器時代遺址。

野豬洞新石器

位於昭通市灑漁鄉巡龍灣村公所北300米。洞寬3至4米。高1.5米至3米不等,深10餘米;兩側有岔洞,深4至5米。出土器物有石錛、石斧、網墜、夾砂紅陶、灰陶;有人下頜骨和野牛、狗等的骨骸。出土器物與過山洞新石器器物比較,石器製作更為粗糙。其文化年代可能早於過山洞遺址。

野石新石器

位於魯甸縣城東郊5公里的桃源鄉普芝嚕村野石社。遺址面積達1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今野石自然村村口小河兩邊。文化層厚1.3米,出土器物有夾砂紅陶、泥質磨光黑陶、灰陶,遺址內還發現有古墓葬和半地穴式房基。遺址中約有200平方米範圍土質呈灰白色,摻雜有大量陶片。野石遺址是迄今雲南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規模較大、文化層較厚、破壞較輕的少見的大型村落遺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1987年12月批准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廠新石器

位於魯甸縣城東5公里的茨院鄉葫蘆口村馬廠營。遺址面積達10萬餘平方米。依山傍水,文化層主要分部在東、南、西方向土丘邊緣臨水處。西向一方文化層厚達1.3米。又分上下兩層:上層褐紅色,下層深灰色,均有紅色燒土塊、木炭屑、陶片。出土陶片500多件,泥質灰陶居多,余為夾沙灰陶、泥質黑陶;可辨認器型有碗、單耳罐、平底瓶、帶流瓶、單耳瓶、斂口罐、久形器、長頸小口小底壺、束頸扁鼓腹圓底盂。部分器物施黑色陶衣,為雲南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器物中所僅見。石器有刀、斧,石質堅硬,磨製也比較精細,穿孔技術也達到較高水平。

晚期墓葬

位於巧家縣城中心小東門。晚清迄至民國,此地均為衙署所在。1950年後為縣委、縣人民政府後院範圍。由於地面被建築物覆蓋,從未進行過有計畫的勘察、發掘,墓葬面積不詳。歷年基建,時有器物出土。1984年縣科委建房,發現墓葬6座,採集到出土器物3件。陶器質地為夾沙灰陶,平底鼓腹侈口罐。底部有葉脈紋、肩部及口沿為平行劃紋。1990年,縣人民政府建蓋職工宿舍,再次發現石板墓葬,報經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擇成昭通地區文物管理所和縣文物管理所作搶救性發掘。歷時27天,發掘面積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9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貝類器物50餘件。石棺由自然砂石塊鑲嵌而成,死者頭部一律向南。隨葬物已清理已清理、登記,有待鑑定。石板墓葬初步斷代為新石器晚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