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灣水電站

映秀灣水電站

映秀灣水電站是岷江上游的一座中型徑流引水式電站。位於四川省汶川縣境內,是成都地區的主要電源之一。電站裝機容量13.5萬kW,年發電量7.13億kWh。該工程由成都勘測設計院設計,基建工程兵00619部隊施工。1965年9月開工,1971年9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72年全部建成。

映秀灣水電站映秀灣水電站
映秀灣水電站是岷江上游的一座中型徑流引水式電站。位於四川省汶川縣境內,是成都地區的主要電源之一。電站裝機容量13.5萬kW,年發電量7.13億kWh。該工程由成都勘測設計院設計,基建工程兵00619部隊施工。1965年9月開工,1971年9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72年全部建成。

基本資料

映秀灣水電站災後的映秀灣水電站
名稱:映秀灣水電站

位置:四川省汶川縣境內岷江上游

壩型:粘土心牆土壩

最大壩高:21米

總裝機容量:14萬千瓦

年均發電量:7億度

開工日期:1965-9-1

竣工日期:1972-8-1

簡介

映秀灣水電站是岷江上游的一座中型徑流引水式電站。位於四川省汶川縣境內,是成都地區的主要電源之一。 電站裝機容量13.5萬千瓦,年發電量7.13億度。該工程由成都勘測設計院設計,基建工程兵00619部隊施工。1965年9月開工,1971年9月第一台機組發電,1972年全部建成。
岷江上游兩岸溝壑縱橫,山崖陡峭,是推移質的主要來源,年平均輸砂量約65萬噸,最大推移質粒徑達一米以上。懸移質年平均輸砂量達642萬噸。豐水季節還有大量漂木順流而下,年木材流運量約50萬米/s,漂木最大強度可達250~500件/分。漂木高峰與洪峰一致。
電站採用低閘引水發電。首部樞紐由混凝土攔河閘、漂木道、右岸粘土心牆土壩和左岸取水口等建築物組成。漂木道設下沉式弧門,以利漂木通過。攔河閘高17米,閘基為細砂、砂卵礫石、大漂石等,深度達35~45米。採用混凝土水平鋪蓋、懸掛式防滲牆及沉井圍固等措施,以確保閘基滲流穩定和防止砂層液化以及閘後水流沖刷。閘前左側設束水牆,閘室為開敞式弧門,以防止漂木迎面撞擊和有利於泥沙排放。電站取水口設於凹岸左岸,取水口前設防沙坎、防漂木檐板及攔木柵等,防止泥沙及漂木進入引水系統。
引水隧洞全長3842.5米,圓形斷面內徑8.0米,後接長方形地下溢流式調壓井,通過三條壓力鋼管引水至各台機組。廠房為地下式,裝有三台4.5萬千瓦的機組。尾水通過長約360米無壓尾水隧洞匯入岷江。廠房利用下游高壓尾水隧洞通風。
映秀灣工程地下石方開挖,使用常規鑽爆法。引水隧洞單個掌子面全斷面掘進最高日進尺6米,最高月進尺120米。利用隧洞開挖石渣,加工成混凝土骨料,用棒磨機制砂,在我國水電建設中,是第一個生產規模較大,工藝流程較完善的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統,並取得初步的經驗。在閘基防滲牆開挖施工中,對大漂石的清除,使用了孔內定向聚能爆破技術。

主要建築

映秀灣水電站映秀灣電站廠房
電站採用低閘引水發電。首部樞紐由混凝土攔河閘、漂木道、右岸粘土心牆土壩和左岸取水口等建築物組成。漂木道設下沉式弧門,以利漂木通過。攔河閘高17米,閘基為細砂、砂卵礫石、大漂石等,深度達35-45米。採用混凝土水平鋪蓋、懸掛式防滲牆及沉井圍固等措施,以確保閘基滲流穩定和防止砂層液化以及閘後水流沖刷。閘前左側設束水牆,閘室為開敞式弧門,以防止漂木迎面撞擊和有利於泥沙排放。電站取水口設於凹岸左岸,取水口前設防沙坎、防漂木檐板及攔木柵等,防止泥沙及漂木進入引水系統。

引水隧洞全長3842.5米,圓形斷面內徑8.0米,後接長方形地下溢流式調壓井,通過三條壓力鋼管引水至各台機組。廠房為地下式,裝有三台4.5萬千瓦的機組。尾水通過長約360米無壓尾水隧洞匯入岷江。廠房利用下游高壓尾水隧洞通風。

映秀灣工程地下石方開挖,使用常規鑽爆法。引水隧洞單個掌子面全斷面掘進最高日進尺6米,最高月進尺120米。利用隧洞開挖石渣,加工成混凝土骨料,用棒磨機制砂,在中國水電建設中,是第一個生產規模較大,工藝流程較完善的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統,並取得初步的經驗。在閘基防滲牆開挖施工中,對大漂石的清除,使用了孔內定向聚能爆破技術。

TPM活動

映秀灣水電站映秀灣水電站建設中

2007年6月6日上午10時50分,在四川映秀灣水力發電總廠映站中控室。該廠總工程師趙玉忠一聲令下:映秀灣電站開始全面推行TPM全員設備保全工作。緊接著,該站當值總值班虞錦華電話通知映電總廠集控中心值守長:映秀灣電站現在開始TPM全員設備保全工作方式,停止輔助巡屏,巡屏責任全部移交集控中心;

TPM 是全員生產保全,起源於日本。它是以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以設備的時間、空間全系統為載體,以全體人員參與為基礎的設備保養、維修體制。TPM活動的實施,目的使企業從“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交貨期、安全和員工士氣”方面得到效益。通過TPM活動對設備的自主保全,達到設備運行保養一體化即設備自主保全,維護班組實現設備的專業保全,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檢修質量,最終實現設備零故障,提高電站設備管理水平以及設備健康水平。

映電總廠在四川省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了設備技術改造力度,逐步實現從一個相對簡單的人工監控向計算機監控的轉變,有效地提高了各站機組安全運行的穩定性;此外,科技進步已經滲透到映電總廠運行管理的各個環節,各種先進、實用的現代化管理技術已成為全面推行TPM管理的基石。映電總廠於2007年2月13日對映站實行TPM活動進行了評估後認為:映秀灣電站已經基本具備了推行TPM活動運作的條件。

剛參加完TPM啟動儀式的該廠總工程師趙玉忠高興地說:映秀灣電站率先在中國電力系統推行TPM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該項活動的推廣套用不僅是一場全新的運行管理模式的變革和技術進步,還將極大地提高增強企業競爭力和提升企業的知名度。

災後重建

映秀灣水電站武警水電部隊修復映秀灣水電站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後,電站開關站和所有二次設備損壞嚴重,地下廠房進水1米多深,整個電站處於完全癱瘓狀態。

作為一座震中的水電站,恢復生產對整個災區的重建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8年11月23日,國網電科院所屬南瑞自控公司派出調試人員到達映秀灣水電站,開始了監控系統的現場調試工作。由於處於災後重建階段,時有餘震發生危及個人生命安全,電站現場工作生活條件也非常艱苦。但是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監控系統上位機、三號機組LCU和公用開關站LCU的投運工作,南瑞自控公司技術人人員邢小博和於沛,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克服種種困難,連續加班加點,為電站災後重建提前併網發電保駕護航。

映秀灣水電站原計畫12月底恢復發電,但在各單位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下,三號機組於2008年12月12日正式併網成功,進入商業運行。作為岷江上第一個恢復發電的水電站,也是5.12特大地震後在災區率先恢復生產的國有企業之一,映秀灣水電站從受災到重新併網發電僅歷時6個月,為災區重建樹立了優秀榜樣。

映秀灣水電站為災後重建工程,有著深刻的政治意義,南瑞自控公司從一開始就高度重視,從設備採購到出廠一路綠燈,派出了最強陣容參加出廠前調試和現場調試。映秀灣水電站監控系統從確定恢複方案到設備的生產、加工、齊套、調試和現場恢復僅僅用了短短的3個月時間,實現了南瑞自控公司對映秀灣水電站的承諾,為電站災後重建提前發電做出了重要貢獻,電站對南瑞的及時回響、產品質量、工程服務質量均給予非常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