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點豆娘

星點豆娘

息於珊瑚叢生的沿岸礁區水深1-1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活動於鹿角珊瑚和海藻的周圍,而帛琉群島(Palau)的族群則生活在岩礁區中。常常與庫拉索豆娘(Amblyglyphidodon curacao)組群生活。

基本信息

動物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中 文 名 星點豆娘
俗名別名
英 文 名 Ternate Damsel
星點豆娘星點豆娘

拉丁學名 Amblyglyphidodon ternat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印度尼西亞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北至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以及密克羅尼西亞的貝勞(Belau,太平洋島嶼託管地, 即密克羅尼西亞美國託管地中的一個政治實體)一帶海域。
繁殖方式 卵生,置卵型。
氣 候 帶 熱帶,北緯30度和南緯12度之間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特點介紹

習性 棲息於珊瑚叢生的沿岸礁區水深1-15米之間的水域,通常活動於鹿角珊瑚和海藻的周圍,而帛琉群島(Palau)的族群則生活在岩礁區中。常常與庫拉索豆娘(Amblyglyphidodon curacao)組群生活。進入繁殖季節時,配對的成魚具強烈的領域性,並各自霸占珊瑚礁的一小部分築巢產卵。卵子被置放在珊瑚的枝芽上,成魚在旁邊守護以防捕食者的侵入。
體形特徵 最大體長10cm。背鰭鰭棘(總數):13條 背鰭軟條(總數):11-12條 臀鰭鰭棘:2條 臀鰭軟條:12-13條。成魚體呈卵圓形而側扁。吻短而略尖。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齒端具缺刻。眶下骨具鱗,後緣則平滑;前鰓蓋骨後緣亦平滑。體被大櫛鱗,背鰭單一,軟條部延長而呈尖形;尾鰭呈彎月形或內凹,上下葉外側鰭條不延長呈絲狀。成魚體淡綠色,體側每一塊鱗片均具一黃色斑點,因此得名“星點豆娘”。身體各鰭與體色一致,胸鰭、背鰭軟條以及尾鰭末端透明。星點豆娘與庫拉索豆娘(Amblyglyphidodon curacao)亞成魚較為相似,區別在於後者體側具3-4條不明顯的暗色豎帶,不難分辨。
食性 主要以海藻、浮游生物以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領 域 性 中強
飼養難度 低
水 溫 野外24-28攝氏度,水族箱環境建議不高於30攝氏度。
海水比重 1.022-1.023
Ph 值 8.0-8.5
游泳能力 平均水平
護 理 純魚缸或珊瑚、活石和海藻生態缸。最小缸容量130升水。照明環境:強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