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門恐龍化石

同年8月,由省博物館張興永教授領隊,玉溪文管所和易門文化局有關人員組成的恐龍工作隊,在腳家店山進行了首次搶救性發掘,獲得3噸多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恐龍化石標本,揭開了玉溪恐龍科學考察的序幕。 8月6日雲南省博物館向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申報,對易門縣十街區公所腳家店鄉太臘主村的恐龍化石進行“搶救發掘”。 由省博物館、玉溪地區文管所、易門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發掘隊經17天的發掘,出土恐龍化石11個個體,;3S大箱,約3噸重。

簡介

易門縣腳家店恐龍化石群不僅數量多,且保存較好,是我省僅次於祿豐的第二個恐龍化石重要分布區,並招睞了國內外專家或學者多次到實地考察。

歷史

1987年7月23日,易門二中化學教師李長友十街鄉腳家店山腰的大臘主村探親恐龍化石。同年8月,由省博物館張興永教授領隊,玉溪文管所和易門文化局有關人員組成的恐龍工作隊,在腳家店山進行了首次搶救性發掘,獲得3噸多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恐龍化石標本,揭開了玉溪恐龍科學考察的序幕。1993年,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宗冠福為領隊的發掘隊又在腳家店山上進行了野外發掘,取出恐龍化石5噸多,代表7個以上的恐龍個體,其完整程度在70%以上。腳家店山恐龍化石個體多,數量大,保存完整,時代延續長,屬早期較為原始的原蜥腳類恐龍,是一個新屬種,對恐龍起源、演化有重大科學價值。易門恐龍化石骨架標本還曾兩次遠渡重洋到美國展出,美國哈佛大學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埃佛里德教授稱讚我們的標本是“世界一流”,美國聖姆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凱斯則稱我們的標本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2001年4月,腳家店恐龍化石保護區被列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區的範圍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
8月4日以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張興永為首成立省、地、縣聯合調查組到現場調查研究確認為恐龍化石。8月6日雲南省博物館向省文化廳、國家文化部申報,對易門縣十街區公所腳家店鄉太臘主村的恐龍化石進行“搶救發掘”。由省博物館、玉溪地區文管所、易門縣文化館聯合組成的發掘隊經17天的發掘,出土恐龍化石11個個體,;3S大箱,約3噸重。從化石形體分析,可分體型較大和較小兩類。大者體長約8米,高3米,小者體長約5米,高2米,從出土的兩個頭骨牙齒分析;+均屬勺齒龍類,生活時代為早侏羅紀,距今約1.8億年。9月3日易門縣人民政府易政發(1987)96號檔案《關於建立腳家店山恐龍化石保護區的通告》,將保護範圍確定為:從占馬田村沿十街河、經十街農場——大臘主村——腳家店村--p匝老吾公路——大村、小臘主村——占馬田村,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並將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責成縣、區文化部門配合有關區、鄉行政部門嚴加管護。9月13日縣人民政府在十街區公所召開發掘恐龍化石慶功大會,省文化廳、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及博物館,《雲南日報》、《春城晚報》、《經濟信息報》社,玉溪行暑、行暑文化局、文管所,縣委、政府,十街區委、區公所領導,腳家店、大村鄉幹部及社員出席了會議,對發掘工作有功人員給予了表彰獎勵。之後,由玉溪地區文管所復原裝架了兩條,其中一條陳列在易門縣龍泉公園。
1993年12月4日,玉溪地區文化局組織,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的宗冠福教授領隊,地區文管所的白子麒擔任發掘隊長,歷時1月多時間對易門縣十街鄉腳家店村恐龍化石群進行“重要科學發掘”,共開挖7個坑,獲化石3個大套箱,7個小箱,7個石膏包,重約6噸,獲恐龍化石標本7個個體,其中存好率在70%以上的3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