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易良品(1910年9月----1943年3月) 湖北省麻城縣萬義鄉(現歸屬乘馬崗鎮)易家畈村人。自幼在本村讀私塾,高小畢業後,考入長沙市第三師範。他思想進步,求知慾強,經常接近進步老師和學生,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經老師王樹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邱家畈、易家畈國小任教。
抗戰之前
1926年,大革命進入高潮,他義無反顧地參加了大革命,率先在東嶽王廟、邱家飯、易家畈建立農民協會,成立自衛隊。
1927年11月3日,參加了鄂東特委在黃安七里坪文昌館召開的黃麻兩縣黨的積極分子會議。會後,深入到各區鄉組織發動民眾,積極打擊地主豪紳的反動武裝,奪取槍械,武裝農民,發動武裝起義。1928年1月1日,被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同年7月,工農革命軍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一師,他任九十一團排長。
1930年5月,他所在的紅一師,參加了對六霍、廣水的出擊作戰。戰鬥中,他衝鋒在前,率先切斷敵人的去路,殲滅敵人一個營,受到上級表揚。同年冬,隨紅一軍粉碎了敵人10個師的圍攻。
1931年初,任紅四軍紅十一師三十一團一營連長。他帶領全連戰士參加了紅四軍反對敵人第二次圍剿的作戰,戰役結束後,被提升為一營副營長。
1932年,任紅四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一營營長,不久,提升為團長。
1934年10月,任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九十一師團政治委員。曾參加長征。
1936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後,任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一團團長。
抗戰之後
“盧溝橋”事變後,他所在的部隊赴陝西三原地區集結待命,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他任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團長,後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38年6月,“抗大”畢業,分配到一二九師隨營學校任校長。
1940年5月,冀南軍區將冀南地區部隊主力,統一編成四個野戰旅,他任新七旅旅長。他所領導的新七旅三個主力團,在華北敵後主戰場上,轉戰各地,頑強拚搏,畏震敵膽,屢立戰功,成為冀南平原抗戰的主力之一。
1941年2月,冀南軍區新組建了第六軍分區,他兼任分區司令員。
1942年,敵人反覆進行“掃蕩”,使我根據地遭受嚴重的摧殘。他率領新七旅3個團和直屬大隊以及騎兵團部隊,同敵人進行了殊死搏鬥,經受住了嚴酷的考驗。他率領部隊打了許多勝仗,他領導下的十九團,由於在對日作戰中屢建戰功,被十八集團軍總部譽為“冀南戰鬥模範團”。同年6月,新七旅與六軍分區合併,他任六分區司令員。
1943年3月25日,在河北省棗強縣西高莊與日軍遭遇,突圍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3歲。
人物評價
易良品犧牲的噩耗傳到第六分區,軍政領導、部隊官兵和民眾無不感到萬分痛惜。
1943年4 月12 日的《新華日報》(華北版)向全邊區人民報導了易良品犧牲的不幸訊息。
1949 年11 月1 日,易良品烈士的忠骨被移葬於晉冀魯豫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