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後裔

《明的後裔》,作者楊選,書中開篇虛構一個明崇禎年間遺留的桃花源般與世隔絕的村子保存至今,村中三個年輕人從村子走到當今世界所經歷的一系列事情。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明的後裔

書中開篇虛構一個明崇禎年間遺留的桃花源般與世隔絕的村子保存至今,村中三個年輕人從村子走到當今世界所經歷的一系列事情。 全文緊緊圍繞逃避與面對的辯證來闡述這個世界和人生選擇,著重描寫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下現代人的浮躁與衝動,以及人性內心深處的無助。中心思想結合韓非子是禍為福說來闡述禍福,以此鼓勵人們在一切挫折面前的正確選擇態度應該是要首先去面對然後去解決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內容節選

我一直有一種不成形的生死觀,這種生死觀以前似乎隱藏在心中並不常冒出來,但是現在卻強烈地浮出水面。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得沒有意義。如果一個人活得沒有意義還不如儘快地死去。這意義因人而異,或者為了一個信念,或者為了一個目標,或者只是為了證明生存與死亡的區別。身為一個人,該死的時候就得死去,想不死都不行。對我來說。這完全無所謂,如果上天讓我一出門就被車撞死,那我也毫無怨言。死與生只是完全不同的一種狀態而已。現在我活著,我就要做活著的事情,所以我也要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等死,不是活著的人該做的。李川說我雖然這么想是不無道理的,可這樣講起來還是有些極端。我說極端又如何?在這種問題上,要么生,要么死,這本身就是極端的事情,做人總不能生不如死的。這生不如死,一種含義是講痛苦到一定地步,另一種含義是講活著沒意義還不如死了。

楊選憋氣已經憋了近二分鐘,按常理推斷也該憋不住了,李川在旁邊擔心的要死,這么下去非出人命不可。他見楊選臉色越來越青,幾乎到了無法辨認的地步,剛剛要上前制止,誰知道楊選"呼"的一聲長吐一口氣,轉過頭死一樣的看著李川。李川怕他人死,而現在怕他眼死或者說怕他的死眼。這眼睛直直的毫無生氣的對著李川,李川望去仿佛照著鏡子,愣愣的看著鏡中的自己。

事實證明了,夏天不但會發脾氣,而且這脾氣發的碩大無比。當晚楊選就自己睡在被嘔吐過的床上,她抱著枕頭睡在了沙發上,繼而第二天便不見了人影。第二天醒來楊選方才意識到自己惹了麻煩,這麻煩帶給他的思考是無窮無盡的,他問李川和盈盈是不是女人都是有這么大脾氣--包括平日裡乖巧懂事兒的夏天。盈盈對楊選坦言說雖然沒見過夏天這么發脾氣,可是身為女人發這種脾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只有你們男人才不會顧慮別人的感受,難道犯了錯誤還要女人乖巧的聽話不許指責嗎?楊選頻頻贊同,李川在旁更是一再加以肯定,並且幫著楊選檢討。

認錯誤的態度好並不代表犯錯誤的代價就可以減輕,好比說殺了人後在法律面前講什麼痛改前非是不管用的,不能因為這些就將死刑撤銷。所以說犯了錯誤就得付出代價更是順應天理的事情。但楊選這代價似乎大了些,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夏天這人影兒一不見就是三天。起初的兩天裡任憑楊選幾人怎樣都找不上她。這期間自責焦急埋怨氣憤等等百感交集在楊選心中,百思不得其解,索性來了個婊子罷工--歇了。看來歇了還是正確的,第三天夏天就默不作聲的回到家中。氣氛濃郁的像瀰漫了硝煙。無論盈盈怎么講話打圓場還是講話扯開話題,楊選沒有對這件事情提過隻言片語,隨口問一聲夏天到哪裡去了,夏天也十分配合的回答說回家了。這事情就算結束,沒有引起任何風浪的結束卻在幾人心中都引起了或多或少的莫可名狀。

眼看外面的天一天冷似一天,不常出門的楊選他們索性在家準備過冬,夏天和盈盈照常工作上班,兩個男人卻整日無所事事的呆在家裡。無論如何都有些說不過去,為此偶爾會引起兩個女人的埋怨,盈盈以前可是個性格剛烈的女子,自從有了李川後性情稍微溫順了一些,所以李川尚好。苦了楊選,他原本從未想到過夏天大多時候也是讓人備感頭疼的,比如說回到家中埋怨他無所事事還不知道收拾房間等等的雞毛蒜皮。可是形勢所迫,他和李川整天在家憋悶著,況且所剩時間已經不多,兩人心中彷徨的很,越是彷徨越是不知所措,不知所措自然不知所做,什麼都不做自然少不了被埋怨。

編輯推薦

書中我僅僅是寫一部分人的生活,還闡述了一種不成形的生死觀。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得沒有意義。如果一個人活得沒有意義還不如儘快地死去。這意義因人而異,或者為了一個信念,或者為了一個目標,或者只是為了證明生存與死亡的區別。身為一個人,該死的時候就得死去,想不死都不行。本書作者在書中抒發了個人的人生觀點。

作者簡介

楊選,山東東營人,生於1985年1月,曾就讀于山東廣饒第一中學,2007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2007-2008年於英國劍橋某學院就讀PRE-MBA,08年九月進入英國巴斯大學攻讀管理碩士至今。性格善感又理性,多愁且剛強,愛書,善文,通理,明智。堅信男人成功的概念就是要為社會創造應創造的價值,即“經世濟民

明的後裔

”。

明的後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