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明清萬斯同銘端石瓜式硯
類別:名硯
年代:明未清初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長:20.4cm,寬:18.9cm,厚:3.1cm。
硯端石制,紫色,隨材成形。硯堂琢為一瓜,肥大的葉子遮成硯邊,葉上有斑斑蛀痕。瓜蒂處鏤雕出硯池。硯背陰文篆書題“維彼瓜瓞,載詠綿綿,根深蒂固,於萬斯年”,末署陰文楷書“萬斯同銘”,並刻“季”“野”篆書印;左下方鐫篆書“山陰吳氏珍玩”款,吳氏乃萬斯同後又一鑑藏者。
此硯造型厚重,構思巧妙,頗具情趣。雕刻刀法簡潔流暢,圓潤無鋒,於渾樸隨意中表現出工匠純熟的技藝,反映出明末清初的制硯風格。
相關知識
硯,也稱“硯台”,被古人譽為“文房四寶之手”。因為墨須加水發磨始能調用,而發墨之石刑則是硯。其中有陶、泥、磚瓦、金屬、漆、瓷、石等,最常見的還是石硯。可以作硯的石頭極多,我國地大物博,到處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種石頭。產石之處,必然有石工,所以產硯的地方遍布全國各地。
最著名的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的歙硯、山東魯硯、江西龍尾硯、山西澄泥硯。硯台的講究是:質細地膩、潤澤淨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墨而不吸水。有的有乳,有的有眼,有的有帶,有的有星,大約產於有山近水之地為佳。如端硯之出於斧柯,浴在江渭端溪之渚坑中。雖同出一地,其石質也有所不同,如有青花、天青者、蕉葉白、魚腦凍、冰紋金星、羅紋、眉子、紅絲、燕子、紫金石、龜石、等。石佳還須工精,硯台的雕工製作早已形成了一門藝術,從取石、就料、開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運其匠心。有的精品硯已不實用,以其名貴只能作古董觀賞、珍藏,而捨不得濡水發墨了。硯的名貴,有以石質貴者,有以製作貴者,有以名人用而貴者等等。
硯需常洗,不得與沾染,每發墨必須硯淨水新。墨錠則愈古舊愈好,因時間愈久其膠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儲舊,而必須加新。如恐沾油,洗時可用蓮蓬或舊茶葉刷滌。加水以微溫為好,切勿以滾水價值加之,以防爆裂。所以書家不但應懂得用硯,還應會養硯。
中國的名硯
硯作為一種書寫工具,在現實社會中的套用性已是很低,但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是一種有著很高觀賞價值的文物性工藝品,而且只要是中國的書畫藝術存在,硯的實用價值就依然存在。名硯的可貴之處,不僅僅表現在它外在的質量上,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文化內涵--將歷史與文化溶入不足盈尺的小小硯台之中,成為家庭和文人雅士觀賞、收藏、饋贈親友、陶情怡性之硯林佳品。 | |||
澄泥硯台 元長方石硯 宋青石雕魚紋硯 宋舊端石鵝硯 宋三堂款陶硯 唐箕形陶硯 漢十二峰陶硯 明澄泥風字硯 清澄泥石渠硯 清端石瓜田硯 清端石雲紋硯 清端石醉翁硯 明端石琴式硯 明澄泥夔紋硯 | 宋代澄泥蕉葉硯 清顧二娘蕉月硯 明端石雕九龍雲從硯 明澄泥蟠螭紋長方硯 漢辟邪蓋三熊足石硯 唐李顥款風字形硯 明隆慶端石長方硯 菊花石秋潭菊形硯 清乾隆端石鼓式硯 宋代歙石龍尾太極硯 宋代雘村石風字硯 宋代端石雲龍九九硯 清乾隆松花石蟠螭硯 清乾隆歙石荷葉式硯 | 明乾隆御題端石龍池硯 明青石魚子紋長方硯 宋端石雕蟾紋長方硯 明端石漱石銘長方形硯 明端石高空懸月抄手硯 清乾隆歙石井字大方硯 清乾隆端石書卷式小硯 清乾隆端石壽山福海紋硯 清乾隆歙石瓶池長方硯 清澄泥乾隆御製賞硯 清康熙端石雙龍硯 清代銀鎏金嵌琺瑯硯盒 清田黃石雕異獸書鎮紙 | 清松花石海水龍紋長方硯 明白鶴山人端石長方硯 清雍正款松花江石硯 清歙石雙螭壽字池長方硯 清康熙松花江石桃式硯 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硯 清康熙莘田款端石硯 明清萬斯同銘端石瓜式硯 清康熙松花江石瓜池硯 清康熙莘田款端石東井硯 清康熙五彩長方形瓷暖硯 漢代未央官東閣瓦硯西清硯 清代雍正端石福壽萬年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