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明清時代是中國傳統帝國的晚期,繼承和發展了唐宋元以來的制度和規範,並日臻完備。現存的明清史料浩如煙海,這為研究明清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新議題的日漸開拓,以前不被重視的史料逐漸成為“新史料”。明清時代的法制史研究是現在學界關注的重要領域,而現存明清時代的法制史料也很豐富,既有大量寶貴的檔案文獻,也有當時士大夫撰成的各類論著。這些法制史料既為學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寶藏,也必然存在檢討的空白,很多有價值的史料仍有待發掘和利用。本書就是為了推動這一進程,根據現有研究提供的線索,選輯明清時代的法制史料,按類編排,逐次影印出版,這也許能夠為學者的研究提供更豐富和多樣的信息,使其探討更加周全和嚴密,內容更加豐滿,從而推進現有的研究。
《明清法制史料輯刊》計畫分為三編,第一編為地方公牘類,第二編為刑案說帖類,第三編為律例類。本次先推出第一編,主要以地方官府和地方官為中心,收入各類地方公牘史料共三十七種。本書所收公牘,既有與司法審判直接相關的判牘,也有與地方官府其它各項制度和事務相關的官方文書,因此,本書所謂的“公牘”是就廣義上的法制史而言,並不局限於“判牘”,主要關注地方官府各個層面的制度規範,涉及到當時地方官府的各類文書。
這三十餘種地方公牘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專門編輯的公牘總集,例如《資治新書》、《憑山閣增定留青全集》、《未信編》等,其中《資治新書》和《未信編》是按照地方官府事務來分類編輯的,公牘多與地方官府的各項具體制度和措置密切關聯,《憑山閣增定留青全集》本是一種類書,本書收入卷十八至二十三,其中公牘部分是按照文體來分類編輯的,更多具有“文章”的色彩。二是地方官任官期間的公牘彙編,例如《徐雨峰中丞勘語》、《耐庵公牘存稿》、《寶韋齋官書》等,所收公牘種類多樣,與撰者的仕宦經歷相關,對於研究地方社會有重要價值。三是記錄地方官任官經歷的數據,例如《澄江治績》、《天台日記》、《之游唾餘錄》、《宦遊紀實》等,雖然這些書多以傳記的方法記載地方官個人的經歷,內容不局限於法制史料,而涉及到詩詞、記序等,但仍保存了大量的公牘。這雖然不如前面兩類那樣集中地保存了公牘史料,但卻能反映公牘形成和運作的背景,也許更值得注意。
本書的選目曾參考滋賀秀三先生《清代中國的法和審判》的研究,以及楊一凡先生所編的《歷代判例判牘》,後者已經收入的,本書不再收入。本書所收各書主要按所記載內容的時代排序,其中,《資治新書》和《憑山閣增定留青全集》是清初刊印的,所收公牘保存了不少明代的史料,其餘都是清代各朝的。明代的各類公牘還有待進一步的發掘和整理。本書所收各書主要為清刻本,但很多已經不易看到,此外,本書還收入了三種抄本,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