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博覽園

明清博覽園

明清博覽園位於土默特左旗台閣牧鄉境內,金川開發區西南,占地l70畝。園內以明清建築為主體,有寺廟、祠堂、書院、四合院,戲台等。是呼和浩特市在舊城區改造中為進行名城保護,採取易地遷建辦法建成的。該園占地面積130畝,其建築包括寺廟、民宅、戲台、商肆等8個類型。匯集了呼和浩特明清時期具有地區特點的建築群體。

景點介紹

在這裡,除了有明代邊寧古寺,還有呼和浩特現存最早的明代道教寺廟三官廟、明代觀音廟、明代關帝廟、清代官宅參領府、有名的清代三官廟戲台、呼和浩特僅存的清代書院芸香書院、造型獨特的清代商肆九間樓、清代一家銀號的小姐繡樓、“德厚堂”主人家的曹家大院、民國時期著名的麥香村飯莊……青城人耳熟能詳的建築均錯落有致地分布於此。

明清博覽園 明清博覽園

明清博覽園工程動工於1999年6月,設計規劃以呼和浩特市舊城區城市布局為參照,將舊城區改造過程中拆遷的一批著名明清建築按照“原物利用、不變原狀、整舊如舊”的原則異地遷建。全園按寺廟、民居、商肆、戲台、城市設施等分類,形成以上元博物館為中心的五個區。

總體規劃構思參照明代歸化城的基本格局,按照建築的類型、功能、體量、等級、今後功能利用等作適當調整組合,布列為中心、東北、西北、西南和東南五個分區,展現了一座微縮的舊城區景象。這裡匯集了蒙、滿、回及以晉商為代表的各地多民族建築,有不少是鮮為人知的典型實例。從年代上看,既有明代和具有明代風格的清代早期建築,又有康熙、乾隆以至清末的建築,還有部分民國時期的舊建築。

明清博覽園 明清博覽園

從功能上看,有寺廟、祠堂、商肆、書院、醫院、四合院、戲台、公用建築、城市設施等。從建築形制與結構分類上看,有殿堂類的前卷後殿式、歇山硬山結合式、懸山式、硬山式、硬山卷棚式,同時包括有廊、無廊或前置抱廈種種形制,還有中西結合的樣式。

明清博覽園位於台閣牧鎮,由呼和浩特地區及內蒙古現存的明清古代建築按照“原物利用,不變原狀,整舊如舊”的原則異地遷建而成,匯集了由明代到清末以來蒙古、漢、回及晉商為代表的各地建築,按照類型、功能、體量等級布列為中心園區和若干分區,占地面積約30餘萬平方米。3000餘間(座)明清古建築構成的老明清博覽園已形成一個集古代建築、歷史文化為一體的傳統建築群,並按歷史原有建築的使用功能形成不同文化景觀,分為古建築、考古、民俗、藝術、宗教等相對完整、具有不同展示功能的園中園。這是目前中國最大規模集中異地遷建保護的古建築群的典範。建設部將此項目評為“科技進步獎”,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兩級政府將此項目列為重點開發的文化產業項目。

景點重建

呼和浩特市將舊城區改造過程中拆遷的一批明清古建築遷建到新的開發區,實行易地保護,集中興建一處別具特色的“明清建築博覽園”。

在剛剛竣工的“明清建築博覽園”一期工程現場了解到,博覽園將按寺廟、民居、戲台、城市設施等分類,形成以上元博物館為中心的五個區。近階段竣工的第一期工程已完成219間共約4000多平方米的建築面積,建築包括三官廟、魯班廟、關帝廟、曹家大院及大戲台等。據介紹,博覽園全部竣工後總建築面積將達到15000平方米。

為解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城市建設協調發展的難題,呼市按照“原物利用、不變原狀、整舊如舊”的原則,對這些明清古建築採取了易地遷建保護的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