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溢字三益,別號損齋。八都橫溪村人。元末,組織地方武裝,助元將石抹宜孫在龍泉一帶對抗農民起義。至正十八年(1358),授溢以龍泉主簿、浙東都元帥府金事,皆辭不受。退隱龍泉與浦城交界之匡山。朱元璋克處州後,至正二十年三月,溢與劉基、宋濂、葉琛同被聘用,於應天府(今南京)建禮賢館待之。溢提出“唯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初授營田司金事,巡行江東、兩淮,推行按田分等納稅。任湖廣按察金事時,倡導分兵屯田。龍風十一年(1365),升任浙東按察副使,巡視處州。溢以處州山多、田少、民貧,課稅累重,奏準仍按舊額。浙東建造海舶,向處州徵集巨材,溢力諫罷征。洪武元年(1368),任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因奔母喪,辭官歸鄉里。一年後卒,終年56歲。著有《龍淵集》。《明史》有傳。
葉琛(1314—1362),字景淵,麗水人。元至正四年(1344)任歙縣縣丞。十二年,升任處州路總管府判官,元將石抹宜孫在處州一帶鎮壓農民起義,琛積極為其出謀劃策。十八年,官至行省元帥。次年,朱元璋軍攻取處州,琛隨石抹宜孫避走福建建寧。二十年,與劉基、章溢、宋濂同時被朱元璋徵聘至應天府,初授營田司僉事,不久調任洪都(今江西南昌)知府。二十二年,降將祝宗、康泰叛亂,琛被俘,不降,為叛軍所殺。明洪武元年(1368),追封南陽郡侯。
劉基字伯溫,生於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於明洪武八年(1375),終年65歲,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武陽村人(舊屬處州府青田縣),明代政治家、詩文家。字伯溫,晚號犁眉公。故時人稱他為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為劉誠意。他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被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縣(浙江金華市)人,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相關詞條
-
周敘[明初南京侍講學士]
周敘,字功敘,號石溪,吉水人,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官至南京侍講學士。漢未東吳偏將軍周瑜三十八世裔孫。負氣節,篤行誼。曾祖以立曾為元時翰林編修,父...
人物生平 人物事跡 古籍記載 -
明初詩文三大家
明初詩文三大家,是指我國明朝建國初期的三位文人:宋濂、劉基、高啟,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被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宋濂著有《宋學士文集》。劉基的作品被後...
宋濂 劉基 高啟 -
張君寶[元末明初道士]
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字元元,道號三豐。武林至尊,民族英雄 [1] 、內拳始祖、太極始祖、武學泰斗、龍行書法始祖。 張三豐集各派絕學於一身,威震武...
人物生平 師承關係 軼事典故 名字含義 主要成就 -
明初制度設計
元季末造,皇綱墜地,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最後朱元璋混一天下,奄有四海,可謂一代雄豪之主。孰料這個出身於世代僱農之家的朱重八,竟會有如此一朝,就是連朱元璋...
明初的制度設計-明初的制度設計 -
李泰[唐太宗四子]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長孫皇后。雅好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史載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寵冠諸王,是太宗最寵...
姓名 介紹 個人簡介 平生經歷 李泰作品 -
浙西四賢
浙西四賢指元末明初時四位著名的大臣、文士,在元末,朱元璋對元的戰爭中他們同時被徵聘,又都為浙江西部人士,故名“浙西四賢”。這四人是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
劉伯溫 宋濂 葉琛 章溢 -
內閣侍讀學士
簡介內閣侍讀學士官名。清內閣置侍讀學士,滿族四人,蒙、漢各二人,從四品,位次內閣學士,掌收發校閱本章,總稽翻譯。 清代內閣設大學士、協辦大學士、學士、侍讀學士、侍讀、中書等官。 其中學士掌復奏,侍讀...
-
延平四賢
延平四賢,又稱“閩學四賢”,是指兩宋時期崛起於福建南劍州(今南平)道統相繼,學術思想一脈相承的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位理學大儒。因為南劍州自元代改稱...
延平四賢 楊時 羅從彥 李侗 朱熹 -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1]選自《宋學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西北),明初...
百科名片 原文 譯文 注釋 重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