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到
明代嘉靖年間,傳奇創作出現新的轉機,首先是魏良輔等人融合其他聲腔之長,對崑山舊腔進行了成功改革,創造出一種紆徐宛轉、流麗悠遠的崑山新腔,崑腔從此成為傳奇“正聲”,崑腔傳奇也成為我國古代戲曲史上最為完整的表演藝術體系,並在城市劇壇雄據霸主地位近三百年,明清傳奇的音樂體制已走向規範;其次是大批文人涉足劇壇,並在傳奇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力圖藉助傳奇創作來表達時代感受,張揚主體精神,同時文人的審美格調也逐步滲入傳奇創作,使得傳奇的舞台性不斷削弱,劇本的文學性大大加強;第三,《寶劍記》、《浣沙記》、《鳴鳳記》三大傳奇先後問世,這是明代中期傳奇創作轉變最為顯著的表征,表明作者開始有意識地對政治、歷史和人生進行積極探索,有力地提高了戲曲的思想水準與審美品格,這三部作品的出現,標誌著明傳奇已發展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預示著傳奇創作高潮的即將到來。從萬曆年間開始,明代傳奇創作進入了蓬勃發展的繁榮期,無論是創作實踐還是理論探討都呈現出萬象更新的熱鬧局面,其繁榮興盛的主要標誌是:第一,傳奇戲曲的徹底文人化。大批文人士大夫以傳奇創作來表達主體精神、抒發個人情感,其間名家輩出,佳作如林,“曲海詞山,於今為烈”,尤其是誕生了湯顯祖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家,他以遒勁之筆創作了《臨川四夢》,躍進到時代思想文化的頂峰。第二,戲曲創作流派的正式形成和相互競爭。這主要指以沈璟為代表的吳江派和在湯顯祖影響下形成的臨川派,兩大流派的互相論爭,是中國戲曲觀念空前活躍和戲曲創作空前繁榮的標誌,也是中國戲劇發展史上的一大盛事。第三,曲論著作的蔚然可觀。沈璟的《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呂天成的《曲品》、王驥德的《曲律》等,都是此期重要的戲曲理論專著和曲譜著作,它們對中國戲曲的源流、風格、表演、聲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總結,為明清傳奇音樂唱腔格律化和規範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代表人物
沈璟與吳江派
1. 沈璟的傳奇作品有十七種,合稱《屬玉堂傳奇》,今存七種,作品的立意大都在宣揚封建的倫理道德,以達到勸諭世態人情的目的,其中演武松故事的《義俠記》較為出名。相對於他的創作實踐,其曲學理論影響更大。概而言之,沈璟曲論的要點有二:一是強調“合律依腔”,這是他曲學主張的核心理論,在他看來格律至上,甚至認為為了合律可以犧牲抒情表意;二是崇尚“本色”語言,著重於語言的通俗自然、朴拙淺近,對明傳奇過於偏重辭藻駢儷的傾向有所糾正。沈璟注重場上之曲,有力地扭轉了文人傳奇走向案頭的傾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過分強調音律,割裂了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的血肉聯繫,也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另外,他還致力於傳奇音樂體制的格律化、規範化,使之趨向嚴謹規整,這是他對傳奇戲曲作出的突出貢獻。
2. 明代後期,在沈璟的影響下,出現了一大批用崑山腔創作傳奇的作家和戲曲理論家,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戲曲流派,因為沈璟是吳江人,故後人稱之為吳江派。此派作家認為傳奇創作要嚴守音律,強調曲辭必須本色,比較注重舞台演出實踐,作品大多以倫理教化或懲勸風世為主旨。主要作家有卜世臣、呂天成、王驥德、袁於令、葉憲祖、沈自晉等,但他們的理論主張並不完全等同於沈璟,創作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臨川派及孟稱舜
1. 臨川派為明萬曆時期出現的戲曲文學流派,因開創者湯顯祖為臨川人,故戲曲史上往往將追隨、效仿湯顯祖較為明顯並有所成就的劇作家稱為臨川派。湯顯祖論曲強調“曲意”,主張兼顧“意趣神色”;講究文采,崇尚“麗詞俊音”;要求格律服從內容、文辭,偏重於劇作的文學性。臨川派作家作家大多繼承了湯顯祖重才情、重文采,不受形式、格律束縛的特點,作品也大都是敘寫男女之情,但往往忽略了他重視立意、以情反理的傾向。此派作家主要有孟稱舜、吳炳、阮大鋮等。
2. 孟稱舜是受湯顯祖影響最深、成就也最大的明末傳奇作家,劇作以雜劇《桃花人面》和傳奇《嬌紅記》最為著名。《嬌紅記》是一部純粹的愛情悲劇,在當時眾多的才子佳人戲曲中獨樹一幟。劇中的王嬌娘渴望在婚姻問題上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她企盼的愛情理想是能夠獲得同生死、共患難、志趣相投的“同心子”,申純也是一個把愛情幸福放在功名富貴之上的痴情男子,因此兩人的愛情是超越了一切功利目的純真之愛、相知之愛,這就把以往劇目男才女貌、兩情相悅的婚姻標準推進了一大步;由於帥府逼婚,兩人不得結合,嬌娘抑鬱而亡,申純在科舉及第後也毅然拋棄前程殉情而死,這種悲劇結局也完全突破了過去狀元高中即終成眷屬的大團圓模式。作者對男女主人公真情至性的頌揚,顯然得益於湯顯祖;同時也表現了《牡丹亭》以後愛情傳奇的一個新的轉折――向現實主義的道路發展。在藝術上,此劇情節從實境實情出發,通過動人的細節和個性化的語言,展現了人物的精神面貌;曲辭華美而自然,幽清雅艷,深情邈綿,顯示出駕馭語言的高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