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相對於初期的較為平淡,明代中後期的雜劇進入鼎盛時期,並實現了雜劇創作的轉型。就創作主體而言,這時的雜劇創作逐漸由宮廷派作家轉入文人士大夫手中,他們或以布衣終其一生,或歷經宦海沉浮,往往藉助雜劇創作來排遣鬱悶、宣洩情懷,雜劇成為他們抒情寫意的工具,故此期的雜劇創作體現出強烈的文人化、抒情化特色。就思想內容而
![明代中後期雜劇](/img/c/855/nBnauM3X4gTMyIjMzAjN5QDN5ETMzkzN1IDMwADMwAzMxAzLwY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代表人物
王九思與康海
1. 二人都居於“前七子”之列,都師承馬中錫,又都受劉瑾牽連而被削籍免官;同時他們在明雜劇的發展歷程中都起著繼往開來的作用。王九思的代表作是《杜甫遊春》,表面上是寫杜甫痛罵、譴責奸相李林甫誤國亂政,並決心隱身避世,實際上是退職後作者心境的自況,借古諷今以抒身世之慨的意圖顯而可見,與初期雜劇相比,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現實性,並開啟了明代文人案頭劇的風氣。另一雜劇《中山狼院本》僅有一折,開單折短劇之先聲,明代短劇從此大為流行。
2. 康海的代表作《中山狼》共四折,取材於馬中錫的文言小說《中山狼傳》,演東郭先生救狼卻險遭狼害一事,當系有為而發的寓言諷刺劇。劇中刻畫中山狼的蒙恩反噬、以怨報德、陰險殘暴,正是對封建官場爾虞我詐、忘恩負義的典型概括,同時也是對世態炎涼、人心險惡的社會風氣的尖銳嘲諷,因此它又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諷刺劇。此劇主題集中鮮明,結構嚴密,關目緊湊,饒有童話意味,富於教育意義,它的出現標誌著明雜劇創作的轉機,在此之後諷刺性雜劇成為明中後期雜劇創作的重要內容。
徐渭與《四聲猿》
1. 徐渭是明雜劇創作成就最
![明代中後期雜劇](/img/a/2ad/nBnauM3X2UjN2kTM3AjN5QDN5ETMzkzN1IDMwADMwAzMxAzLwY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 徐渭是明代最具獨創性的雜劇作家,為明雜劇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第一,徐渭的雜劇是他歷經悲痛之後的抒情寫憤之作,劇中激盪著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洋溢著狂放不羈的反抗意識,閃耀出新的思想光彩,以其驚世駭俗的個性而震撼了整個劇壇。第二,徐渭的雜劇形成了寓莊於諧的創作風格,悲憤的內容是通過喜劇、鬧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在戲謔詼諧之中包含著嚴肅的主題思想,達到了“嘻笑之罵怒於裂眥,長歌之哀甚於痛哭”的境界,從而開闢了諷刺雜劇發展的新方向。第三,徐渭雜劇的曲詞一掃文人雅士雕章琢句之習,多用當行本色語,“如怒龍挾雨,騰躍霄漢間”,氣勢雄奇,詞鋒犀利,豪放奔逸而穠麗爽俊,錘鍊純熟而接近口語,對當時以時文、駢儷為曲的不良風氣起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第四,徐渭的雜劇在形式體制上也表現出不受陳規束縛的創新精神,結構體制長短不定,曲調體式運用自由;他運用傳奇體制於雜劇之中,寫成最早的一部雜劇合集;《女狀元》更是開創了以南曲作雜劇的新寫法,南雜劇從此大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