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史概述
博物館籌建於80年代初,1983年5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舉辦文物普查培訓班,昌江縣文化局派5人參加培訓,成為昌江第一批經過專業培訓的文物工作者。1983年9月,昌江縣文化局在昌化鎮舉辦全縣文物普查培訓班,由參加過自治州普查培訓班的人員擔任教員,培訓學員包括文化館全館人員及區文化站的工作人員。1983年10月,昌江縣博物館從文化館和區文化站抽調人員組成文物普查隊,在全縣進行了為期4年的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
1983年,考古學教授王恆傑帶領昌江文物普查隊在昌江進行了多次的文物普查,並指導編寫了《昌江文物志》的初稿;1985—1986年,中國民族民俗博物館趙培中一行到昌江徵集民族民俗文物1300多件,後除少部份留在昌江外,大部份帶走;1987年,昌江縣文化局邀請中國歷史博物館史樹青教授對徵集留存在昌江的477件文物進行鑑定。經鑑定,267件歷史文物中,二級文物41件,三級文物226件。181件為民族民俗文物;1985——1987年,《中國文物地圖集·廣東分集》開始編纂,昌江縣也開始了資料的收集,經過二年的收集,形成昌江的文物分布圖;1988年,海南民族博物館來我縣徵調了戰國時代青銅斧、漢代銅鼓、宋代清代彩瓷、清代鐵炮等14件文物精品;1998年—1999年,為了編纂《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資料,昌江縣博物館全體人員進行文物複查工作,又新發現了28處文物點,在原有43處各類文物點的基礎上增加到73處各類文物點,並作了匯總整理,按時上報省博物館;2001年10月,海南省博物館及海南省文體廳派人到昌江指導文物分類工作;2003年6月,海南省博物館郝思德、李元茂、丘剛等專家一行7人來昌江對文物進行定級,共評出一、二、三級文物45件;2005年4月為配合大廣壩二期水利開發,昌江縣博物館協助海南省博物館在昌江境內昌化江右岸進行文物調查,發現文物點12處。
1987年9月6日,昌江縣編委正式下文成立昌江縣博物館,為文化局下屬股級事業單位,編制7人。根據館內工作需要,下設文物收鑒組、文物管理組、文物宣展組。
文物陳列
1987年,博物館開始籌建文物陳列廳,共製作了展櫃12個,展台6個,展板16塊,並邀請廣東美術學院師生3人製作了王下皇帝洞、太坡黎族制陶、昌江人民奮勇抗戰三組泥塑,1988年10月1日正式開放。展出的文物主要分為歷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革命文物、自然標本四部份。展出按共處一室、分類排放的形式在文化大樓四樓展出,並作為永久展覽。1998年,鑒於自然標本的保存不善及革命文物數量單一而撤架,展台也全部更換為展櫃。2006年製作展櫃4個,展示昌江黎族美孚、哈、哈應、杞四個方言服飾;2008年製作展櫃1個,展示黎族男裝服飾及樹皮服飾等。目前,展櫃26個、展台8個、展板18塊、泥塑三組。現在展出主要分為歷史文物和民族民俗文物兩部份,歷史文物主要為各時代的陶瓷器及新石器等。民族民俗文物主要為黎族的生產生活工具及服飾等。展出的文物數為432件(2008年4月3日省博物館已徵調48件),較有價值的藏品有戰國時期的綯紋環形器,漢代的銅釜,七叉信沖洞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叉河新石器時代石斧、石鑿,反映黎族生活的獨木舟、生活用具、服飾等。
博物館陳列廳長年免費對外開放,考慮節約人力物力,除春節、“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國慶等重大節日集中開放外,平時參觀多採取預約的形式。
組織過的專題展覽有:1993年,配合全縣“嚴打”行動,在縣城和鄉鎮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中共黨史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三教育”圖片巡迴展;1995年,為展現公安幹警的英勇,震懾惡勢力,在文體局二樓組織了“全縣嚴打鬥爭成果展”,展出形式以圖片為主。2000年以來,每年舉辦一、二場專題文物知識、文化遺產知識有獎競猜活動,每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還舉辦 文物諮詢,有時還邀請省文物專家來進行文物鑑定活動。每年展廳開放參觀人數在3000至8000人次不等。博物館認真對廣大人民民眾進行歷史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宣傳文物保護法,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
考古發掘
2006年5月——6月,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體廳和昌江縣博物館共同組成的考古隊在昌江縣七差鎮信沖洞進行了考古發掘,考古歷時一個月,考古發掘出巨猿、熊貓、猩猩、鬣狗、犀牛、獏、象、碩豪豬等近20種哺乳動物化石,經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震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子自旋共振(ESR)法測定為距今40萬至60萬年前,洞穴內堆積地質時代為更新世中期。這一重大考古發現表明,熊貓、巨猿和猩猩40萬年前曾在海南島生活過,證明了在40萬年前,海南島與大陸是相連的。 此次考古活動,專家們還驚喜地發現兩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3件石製品,其中包括有石核和砍砸器。根據地貌和地層,初步確定這兩地點的地質時代為晚更新世,距今2萬多年左右。這次新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曠野遺址,把海南人類活動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1萬多年。2006年5月,海南省博物館和昌江縣博物館還在七差鎮大仍村昌化江畔進行了大仍村遺址的考古發掘,發掘出大量的石器、鐵器、陶片等,對研究黎族的生產生活習慣具有重要的價值。
館藏文物
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759件,根據2003年省文體廳和省博物館專家制訂的分類標準,分為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貨幣四大類。古代文物分為化石類、石器類、陶器、瓷器、銅器、鐵器、其它金屬器七大類,共289件,近現代文物分為陶器、瓷器、武器及其它四大類,共94件,民族民俗文物分為陶器、竹木器、棉麻製品、飾品及其它五大類,共339件,貨幣主要為清代的方孔錢,共37件。這些館藏文物全部徵集於昌江縣境內,主要通過博物館人員下鄉從村民家中有償徵集而來,一部份通過田野調查採集而來。2007年至今徵集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49件。
文物普查工作
2008年8月,昌江縣博物館3名工作人員與局1名打字員,參加全省第二期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訓班。2009年3月昌江縣文物普查隊成立,由於博物館普查技術隊伍薄弱,文體局抽調局2名公務員和1名打字員充實文物普查隊伍。目前,我縣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有71處,已完成4個鎮的田野文物普查,複查了原已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9處,新發現文物點28處,採集標本300多件(未入帳登記)。其中在烏烈鎮普查工作時發現的烏烈村遺址,文物內涵比較豐富,地表採集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文物和歷史價值,為海南西部新石器時代文化分布、區域類型、文化譜系等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已編輯傳送昌江縣文物普查簡訊六期。
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9年11月,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即王下皇帝洞、趙鼎衣冠墓、盧王公墓、昌化城遺址、治平寺碑、禁採石碌碑、南天策馬碑、死難礦工紀念碑、石碌日本碉堡、海尾南羅十三村家民抗捐起事遺址——里仁橋、才地抗日戰場遺址;1998年6月,公布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即峻靈王廟、棋子灣遺址;1999年5月,公布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即混雅嶺信沖洞更新世紀晚期洞穴遺址。2009年5月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即信沖洞動物化石地點(年代:更新世中期)、昌化故城(年代:明代)。2008年,縣博物館已協調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保護範圍;2009年,縣博物館已協調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保護範圍,並於本月初由縣文體局已向縣政府請示批文。
相關詞條
-
昌江縣
昌江黎族自治縣是海南省直轄自治縣,位於北緯18°53’至19°30’、東經108°38’至109°17’之間。地處海南島西部,總面積1569平方千米,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昌江黎族自治縣
歷史沿革昌江縣是海南島建置較早的郡縣之一。西漢元封元年(前110年)置...昌江縣,隸屬廣東省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2月,昌江縣與感恩縣合...),隸屬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管轄。1961年6月,三縣又分設,復置昌江縣...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海南屯昌
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
地理和氣候 海南歷史 海南名人 民俗風情 海南資源 -
景德鎮市
,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歷史沿革景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 景德鎮市 漢屬...
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大事年表 自然概況 區劃人口 -
東方市
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1月,昌江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5月,中共撤銷昌感縣,分置昌江、感恩兩縣,感恩縣政府駐地在中沙村。1949年12月將中共昌江、感恩兩縣合併為昌感縣,縣政府駐地在王外村。隸屬海南...
歷史沿革 行政人口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
東方[海南省東方市]
,國民黨設立的感恩縣政府和昌江縣政府與共產黨領導的縣抗日民主政府並存。民國...1月,昌江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3年5月,崖感聯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政府成立,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共撤銷昌感縣,分置昌江、感恩兩...
歷史沿革 行政人口 地理環境 資源 人口 -
景德鎮[江西省地級市]
,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歷史沿革景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 景德鎮市 漢屬...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景德鎮市[江西省地級市]
,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武德八年(625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景德鎮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9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中國瓷都
歷史沿革 1景德鎮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資源 人口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