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學院中文系
先後有一大批學植深厚,著述豐碩的教授如劉鳴鳳、劉大威、吳土艮、陳冬季、任一鳴等執教於中文系。他們在此闡微探幽,樹蕙滋蘭,倡導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學風教風科研之風,為中文系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截至2002年,中文系已為國家培養了近3000名合格的專科生,其中不乏各級政府機關、新聞媒體、企業及教育戰線上的佼佼者,為本系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目前,中文系共設漢語言文學本科、漢語言文學專科、新聞與大眾傳播專科、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專科等四個專業。在讀本科生近200人,在讀專科生400餘人,函授生500餘人。教學設施齊全,圖書資料豐富,為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數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中文系形成了務實,嚴謹,開放,民主的學風。為培養套用型、複合型人才,中文系針對本專科生實施了“五個一”工程(要求學生在畢業後能講一口流利的國語,能練一手好字,能讀一百本好書,能寫一篇好文章,能有一項特長),收效顯著,形成了良好的“打基礎”激勵機制。由中文系發起並主辦的“讀書報告會”、“論文宣講會”、“博雅學術論壇”及“教師基本功大賽”每年舉行一次,成為昌吉學院校園文化生活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文系畢業的學生,普遍具有功底紮實,能力全面,敬業愛崗,勇於開拓,“後進”充足的素質,受到了社會的廣泛歡迎和一致好評。學校升本後被列入重點學科建設的中文系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立足現實,著眼發展,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各項事業繼往開來,蓬勃發展,日見趼臻佳境,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 。
師資狀況
中文系現有教職工19人,其中專兼職教授3名,副教授5名,講師9名,助教3名、教員2名,專職資料員1名,專職秘書1名,專職輔導員1名。副高以上職稱占全體教師百分比為40%,有在讀與畢業碩士研究生8名,占全體教師百分比為38%。1名教授享受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待遇,2名教授享受自治州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待遇,1名副教授獲得自治州五一勞動獎章;2名教授、2名副教授被學校評為學科骨幹,分別享受教授專項津貼及學科骨幹津貼,3名碩士畢業生享受研究生津貼。
附 中文系專兼職教師基本情況一覽表
序號 姓名 年齡 學歷 職稱 教學研究方向
1 任一鳴 57 本科 教授 現當代文學
2 王多明 38 本科 講師 現當代文學
3 海濱 32 碩士 副教授 古代文學
4 張華 37 本科 副教授 寫作
5 蘇芸 39 本科 副教授 古代文學
6 邴波 31 碩士 講師 文學概論
7 江明鏡 40 本科 副教授 古代漢語
8 王志萍 30 在讀碩士 講師 現當代文學
9 胡冬汶 26 本科 助教 現當代文學
10 魏忠元 42 本科 講師 語文教育
11 閆國芳 28 碩士 教員 民族學
12 王萍 35 碩士 副教授 語文教育
13 寶斗 34 在讀碩士 講師 外國文學
14 鄭亞婕 25 碩士 助教 現當代文學
15 青榮 35 在讀碩士 講師 古代文學
16 付莉萍 23 在讀碩士 教員 古代文學
17 代琴 23 本科 教員 現代文秘
18 任景華 41 本科 館員 圖書管理
19 李鐵 25 專科 輔導員 思想政治
20 李鈞 54 本科 教授 現當代文學
21 陳冬季 52 本科 教授 古代文學
22 張慧誠 44 本科 副教授 外國文學
23 范瑤輝 41 大專 講師 現代漢語
24 林藝鳴 31 大專 助教 寫作
學科建設
在學院升本後,中文系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即從傳統的大專辦學模式轉變到現代本科教育模
式,從以教學為中心轉變到教學科研並重,更新人才觀念和教育理念,創建以人為本的中文系管理體制,從不同渠道營造積極和諧的人文氛圍,引入催人奮進的激勵機制、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賞罰分明的監督考核機制,從而增強了中文系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了中文系教師的教學敬業精神和科研自覺意識,為中文系教學科研能有較大發展做好鋪墊。在這種良好的條件下,2002年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被確定為學院重點建設學科之一,學院每年劃撥專項資金5萬元,中文系配套資金8萬元用於重點學科建設。相信在學院堅強有力的支持下,中文系將極大地發揮重點學科的核心和目標作用,極大地發揮學科帶頭人對中青年學者的引領和導向作用,集中教學和科研優勢力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儘快把漢語言文學學科建設成為自治區重點學科,為迎接教育部驗收和爭取碩士點作出貢獻。目前,中文系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凝練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建學科基地”,專業設定和人才培養要“寬口徑、厚基礎、重質量、求內涵”;學科建設與專業調整規劃的定位是:特色與優勢相結合、社會需求與地方需求相結合、傳統專業與市場變化相結合、規模擴張外延發展與追求質量內涵發展相結合;重點學科建設方向為:西域文化研究、女性文學研究、現代漢語研究、古代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回族文化研究。(一) 教學狀況
目前,中文系共有16個教學班603名學生,其中本科班達到3個年級5個班次,近200名學生,專科班3個年級11個班次,師生比例為1:39.8。為保證教學質量,中文系在如下幾方面狠下功夫:
1、教學制度.除了嚴格遵守和執行《中文系常規教學管理規定》,中文系還根據《中共昌吉師範專科學校委員會2002年黨建業務“雙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辦法》,結合實際情況,本著規範化科學化管理的原則,制訂了《中文系雙目標管理業務考核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聽課制度、教學檢查制度、教學質量評估制度、教學改革獎勵制度、課時津貼分配製度等。
2、教學計畫依據中文系重點學科發展規劃,結合重點學科建設方向,修訂和完善本專科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計畫,制訂成人高升本和函授教育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計畫,撰寫新申報本專科專業的論證報告並制訂相應的教學計畫。
3、重點課程建設從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兩門系級重點課程入手,著眼於教學的基本環節,積極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進行輔助教學,為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課程建設要求探索新路。
4、本科班教學及管理在本科班教育教學及管理方面基本做到教學計畫教學大綱規範化;師資配備基本以碩士或副教授為主;課程安排能夠做到提前一學期;教材儘量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班主任配備副教授或碩士等。為加強本科教育教學及管理,已召開了中文系首屆本科教育教學研討會,出台了《中文系本專科學生四六級考試獎勵辦法》、《中文系本科高年級導師工作條例》、《中文系關於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管理的規定》、《中文系優秀學生獎勵規定》、《中文系學生特別獎勵規定》等一系列旨在加強本專科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檔案。
5、其他方面.鼓勵老師開設全校跨系選修課;支持教師積極參加對外漢語教學資格考試,在留學生漢語教育教學方面有所突破;在實施相對分散實習的基礎上,全力推進教學實踐和科研基地的的建設和保障實習課的有效進行。
通過以上方面的努力中文系的教學及學風建設已更上一個台階:中文系的教師已連續兩次在學院“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獲得第一佳績,在2002年學校教務處組織的兩次教學檢查中,中文系都得到好評。
(二)科研狀況
自1978建製成系以來,中文系的教師們一直筆耕不輟,在科研上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2002年底,共出版專著11部,編著4部,參編教材12種,參編書籍、辭典14種,發表論文300餘篇(核心刊物47篇,省級刊物134篇)。中文系學者目前已申報1項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申報2項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申報9項學校課題。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5人次,自治區級獎勵7人次,地州級獎勵1人次
附:中文系專著一覽表
序號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時間
1 《情緒與創作》 任文忠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3
2 《小世界》 羅貽榮 重慶出版社 1992
3 《換位》 羅貽榮 重慶出版社 1994
4 《文學形體談》 江永源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8
5 《絲綢之路民間文學研究》 李竟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6 《紅樓夢藝術精神》 陳冬季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7 《西域文化論稿》 陳冬季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1999
8 《女性文學與美學》 任一鳴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5
9 《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 任一鳴 香港青文書屋 1997
10 《漢語教研新探》 吳土艮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9
11 《杜甫詩文注析》 海濱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發展規劃
(一)總體思路
從現在起到2015年中文系在學科與專業方面的發展總體思路是,成立二級學院(人文學院),
1、做強漢語言文學專業,追求內涵發展,教學型與研究型並重,師範類與綜合類同舉,實現一個專業四個人才培養方向(師範類、綜合類、文秘類、新聞類)、七個學科研究方向(西域文化、女性文學、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回族文化、語文教學、漢語教學與測試),2004年進入自治區確定的校級優先發展學科,2004年全面進行與其他高校合作研究生班、實現教授合作帶碩士生並將昌吉學院作為對方學校研究生培養基地來建設,力爭2005年碩士點正式招生,2007年進入自治區重點學科行列,2015年進入自治區重點學科領先行列並爭取博士點;
2、提升文秘、新聞專業,追求內涵與外延同步發展,以教學和人才培養為主,2003年開始面向地州縣市基層單位培養專科層次新聞與傳播人才;分別於2004、2005年開始面向自治區內外大機關、大媒體、大企業培養本科層次文秘、新聞與傳播人才;2007年成立新聞與傳播系;2010年實現新聞系教學培養四方向(傳統新聞學、大眾傳播、影視媒體製作、廣告策劃)、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突破碩士點;
3、開拓和培養新專業。以外延發展為主,開拓旅遊專業,2004年旅遊專科招生,分設歷史與文化旅遊、民族與民俗旅遊、跨境與跨國旅遊等特色方向,2007年旅遊本科專業招生,分設多個方向;2010年成立旅遊文化開發與管理系;以內涵發展為主,創設文化人類學專業,通過西域文化研究所的科研積累、漢語言文學與新聞傳播專業的教學積累、旅遊文化專業的田野調查積累,逐步培育文化人類學專業,設立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或成立文化人類學系(社會學系),2010年文化人類學本科專業招生,2015年文化人類學碩士點招生。
(二)規模目標
1、 實施九大工程.學科帶頭人資助工程,年均5萬元;學科骨幹科研資助工程,年均8萬元;科研項目資助工程,年均5萬元;著作出版工程,年均3萬元;對外學術交流工程,年均2萬元;人才項目引進工程,年均10萬元;圖書資料建設工程,年均10萬元;研究所資助工程,年均5萬元;碩士學位點申報工程,年均3萬元;總計年均51萬。
2、學科隊伍目標.學生規模由2003年的700名,到2010年達1400名,到2021年達3000名,因此在今後五年內學科隊伍要達到50人,其中學科帶頭人5人,學科骨幹15人,碩士學位以上學歷的人員達到50%,副高職稱以上達到50%。
3、學位點目標.保證如期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爭取成為學院第一個碩士學位點
4、人才培養目標.今後五年共向社會輸送本科生300名,其中至少有10名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準備培養好昌吉學院本學科碩士點第一批碩士研究生。
5、科研目標.今後五年結題和在研項目:國際合作項目1項,國家社科規劃類2項,教育部研究項目2項,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4項,自治區教科所項目4項,學院項目10項。
完成專著編著5-8種;完成論文200篇,核心刊物30篇。
6、圖書資料室建設.今後五年建成普通閱覽、電子閱覽和網路閱覽相結合的中等規模的現代化資料室。
7、社會效益.今後五年召開2-3次不同規模和級別的學術會議;派出開會學習講學的老師1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