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化肉不常得

昌化肉不常得由宋朝李光著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簡介

詩詞名:昌化肉不常得(並序)
作者:李光
朝代:宋朝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昌化肉不常得(並序)①
昌化肉不常得,予蔬食已慣,每聞有豬,則召一二友生②同飯,月不過二三。四月二日聞有豬,亟令召三職事③。
顏樂簞瓢孔飯蔬④,
先生休嘆食無魚⑤。
小兵知我須招客,
市上今晨報有豬。

作品說明

這首詩反映當時儋州物資缺乏,詩人被貶昌化軍生活十分艱苦。此種情況蘇東坡被貶儋州寫的詩文中也有充分反映。然李光卻學習古代聖賢孔子、顏回安貧樂道的精神以之自慰,來之則安之;又以戰國馮諼嘆“食無魚”來表示對朝廷當道者不滿。這首詩寫得真實,符合當時儋州的實際情況,並說明自己如何對待困難的思想。

作品注釋

①昌化,指昌化軍,即今海南省儋州市。
②友生,朋友與學生,當時亦有不少人拜李光為師的。
③“亟令”句,急令招待三位官員吃飯。亟,使令,召,呼喚使來,引申為招待。
④“顏樂”句,讚揚孔子,顏回安貧樂道精神。《論語・雍也》:“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優,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顏回,孔子的學生。《論語・述而》:“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⑤“先生”句,先生,詩人自指。休嘆,不必慨嘆。“食無魚”,語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左右以君賤之也,食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作者簡介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發,一作字泰定,號轉物老人(《輿地紀勝》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東南)人。徽宗崇寧五年(一一�六)進士,調知開化縣,移知常熟縣。入為符寶郎,以言事貶監汀州酒稅。欽宗即位,擢右司諫,遷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書少監。三年,知宣州。改知臨安府紹興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撫使,改江東安撫大使、知建康府兼壽春府,落職提舉台州崇道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五二、五八)。尋知湖州,歷知平江府台州溫州。七年,為江南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書卷一一七)。八年,拜參知政事。九年,因與秦檜不合,出知紹興府,改提舉洞霄宮(同上書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貶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瓊州:二十年,移昌化軍;二十五年秦檜死,內遷郴州;二十八年,復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書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書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賜訁益莊簡。有前後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兩宋名賢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有《莊簡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