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昌化江是海南島的第二大河,它發源於海南瓊中縣黎母山林區的空示嶺,橫貫海南島的中西部,河流自東北向西南經瓊中、保亭,在樂東縣轉向西北,流經瓊中、五指山、樂東、東方等市縣,最後從東方市穿過昌江縣的昌化港西流入南海,在入海口衝出一個廣闊的喇叭口。昌化江幹流全長232公里,流域面積5150平方公里,總落差1270米。
幹流與支流
昌化江幹流在番陽以上為上游,番陽至叉河為中游,叉河以下為下游,中游東方縣的廣壩處河床陡然下跌約40米。幹流上中游坡陡水急,洪水暴漲暴落,兩岸地面一般高出河床20-30米,無大片窪地和居民集中地帶;下遊河床寬闊,水流宣洩順暢,未發生過洪水災害。昌化江支流眾多,流域內的較大支流左岸有南滿水、通什水、樂中水、大安水、南巴水、東方水、右岸有南繞河、七差水、石碌水。流域內集水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0條,其中通什水集水面積最大,石碌水次之。集水面積分別為660平方公里和546平方公里,其他均在400平方公里以下。昌化江全程大部分流淌在原始的熱帶雨林中,流經地區沿岸無大城鎮,在下游是東方市和昌江縣的界河,南邊由東方市管轄,北邊由昌江縣管轄。
地形
昌化江流域地勢北面和東南面高,西北和西南面低,其中河流下游一帶地勢最低,北面以黎母山脈與南渡江、珠碧江為界東,和東南以五指山脈與萬泉河、陵水河、藤橋河和寧遠河毗鄰,西和西南面以尖峰嶺與望樓河、白沙溪、南港河、感恩河和八所河相隔。流域內大部分地區山嶺重疊,呈多層山嶽地形,平地較少。在幹流的番陽至抱由、鎮江邊村、廣壩和支流的東方鎮支尾村、白打村等附近地區地勢較平緩。
植被與土質
昌化江流域的山區土質為黃棕色壤土,盆地土質為黃色和灰色沙壤土,沿海為堆積沙土。流域內植被良好,山區多為森林覆蓋,盆地和流域下游多為叢林或草地,雖有各級林場、農場採伐營造和耕作,但尚未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水資源
昌化江流域水資源總量為71.02億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1530毫米,即130—140億立方米,正常變化幅度為1690—1170毫米。平均入海水量50—5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8.53億立方米。降水量上游多於下游,5—10月雨量占年雨量90%。一般在5—6月和8—9月出現兩個降雨高峰。保國站最大3天雨量922毫米就發生於1963年9月。但也有例外,樂東縣天池最大24小時雨量962毫米出現在1983年7月17日。全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42.8億立方米。寶橋站(集水面積4683平方公里)年徑流均值39.3億立方米,1963年最大值為85.49億立方米,1970年最小值為11.21億立方米。寶橋站洪峰流量1963年9月實測最大值為20000立方米每秒,查測1897年歷史大洪水流量達到30200立方米每秒。另一方面,昌化江流域的乾旱問題也十分突出。歷史記載1681年5月至翌年2月曾連續9個月無雨。建國後,1969年9月至1970年4月共8個月無雨;1977年8月至1978年5月共10個月無雨。寶橋站平均年輸沙量83.8萬噸,河道有較明顯的淤積現象。昌化江下游兩岸及其附近的東方和昌江兩縣地區是海南島的嚴重乾旱區,除充分利用當地中小河流水源外,約60萬畝待墾荒地及40萬畝耕地均須由昌化江提供灌溉水源。昌化江中下游地區是海南島重工業基地之一,而水能蘊藏量之豐富又居全島各河流之首位。因此灌溉、發電和供水是昌化江流域水利的主要目標。流域內大小水利工程主要是水庫和提引水工程,這些水利工程對流域枯水期的徑流有一定影響。目前昌化江流域建國後已建成大型水庫2座(石碌水庫,集水面積353.63平方公里,總庫容1.41億立方米;大廣壩水庫,庫容17.1億立方米),中型水庫5座和小(一)型水庫13座,合計總庫容3.09億立方米。至1980年已建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共3.3萬千瓦,年發電量1.26億千瓦小時。向各個城鎮、鄉村的總供水量為9.702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占95.4%,地下水占4.6%,用水量8.621億立方米,占總用水量的19.6%,耗水量4.816億立方米,占總耗水量的21.1%,綜合耗水率55.7%(供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及綜合耗水率均為2000年數字)。
礦產資源
昌化江河砂、海砂資源極為豐富,土和雜質含量很少,砂顆粒潔淨,其粒度在2.8mm—3.2mm之間,經地質部門勘察,僅昌化江河砂儲量達10億立方米以上。昌化江入海口海砂儲量達5億立方米以上。昌化江流域的沙資源是:全新統三角洲平原河漫灘沉積砂,其顏色為灰白色—灰黃色,含中細砂、中粗砂、粗砂、砂礫層、 礫石層組成。其產狀以河床為走向,表層由河岸向河床傾斜,傾向由上游向下游傾斜。昌化江河砂資源大部分為裸露沙,質量達到了極粗粒度特級優質河沙的標準。經地質部門勘察,昌化江全流域儲量達10億立方米以上。河砂中含有6%的天然碎石,又稱“鵝卵石”。砂中含有貴重金屬“砂金礦”、“鈦鐵礦”、“磁鐵礦”等重礦。但其含量很少,沒有工業開採價值。另外昌化江流域的沙資源有一大特點: 大部分沉積裸露沙可直觀其品質。在全流域範圍內,挖深幾米沙粒度一致、顏色一致。這是任何礦區都無法相比的。此砂除用於建築外,可發展工業用砂,如鑄造用砂和過濾用砂。在昌化江入海口向南至北黎沙嘴全長20公里的海域下有一條自然堆積的砂帶,其寬度為1000—3000米,平均2000米。堆積沙層深度達15米以上。離海水平面最淺處水深不足1米。砂儲量達5億立方米以上(不含周邊儲量)其細度規模2.8mm—3.4mm之間。土和雜質含量很少。昌化江海沙的生成條件是昌化江每遇大雨大水沖襲,上游流砂隨江水沖入大海,又經海浪沖襲,土、雜質及細砂粒隨海流飄落遠方。中粗沙、粗沙受海流、海浪推移,經多年沉積、堆積,在昌化江入海口至北梨沙嘴這一帶形成了這條沙帶。這條砂帶西邊堆積邊緣水深可達14米。為停泊大型船舶提供了良好的錨地。為采砂加工直接裝船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為大規模產生提供了可靠的資源保障。在昌化江北側白砂嶺向北至白砂村十幾公里範圍內,沉積著品質極佳的金黃色細砂。此砂整齊、無中粗及粗砂,是人造沙灘最好的材料。其砂細度模數 1.5mm—2.2mm之間。在陽光下,乾燥的砂為白黃色,在雨後或海水浸濕的區域呈現出一片金黃色,其品質超過了已知的所有海灘砂質。如海南大東海、亞龍灣、天涯海角及美國的夏威夷等著名海灘的砂同它相比都望塵莫及,此砂曾被上海奉賢區的“碧海金沙”人造海灘工程選為造灘用砂。白砂嶺位於昌化江北側,昌化港北岸1.5公里處,白砂嶺山砂就堆積在此周圍幾平方公里內,其儲量在2000萬立方米左右,白砂嶺山砂顏色為黃白色,顆粒度在2mm—0.15mm之間,其中沒有任何的大砂粒,含土量也很少。昌化江流域還擁有著豐富的花崗岩資源。昌化長嶺位於昌化鎮3公里處,山體石質為花崗岩。經地質礦產部海南省中心實驗室測試,抗壓強度(MPA)平均值124.6,肖氏硬度值(HSD)110.8,其色澤為灰白色,儲量達幾億立方米,可用作花崗岩石板材、塊石、碎石等石料,用於建築。
流域內經濟
昌化江流域的人口為131.2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2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69.28億元,工業總產值28.15億元,耕地129.65萬畝,糧食產量45.58萬噸(2000年統計數字)。
污染
昌化江的水源林分布瓊中、白沙、樂東等市縣,這一地區貧困居民很多,對環境依賴程度很高,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很嚴重,2003年以來森林火災又有抬頭,其中白沙就燒毀水源林130公頃,導致這一流域局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水質幾度惡化。僅2003年,昌化江水資源就減少了近1.74億立方米。昌化江砂儲量十分豐富,達15億立方米以上,巨大的利潤使許多采砂者盲目采砂,不顧保護當地的環境,瘋狂破壞河床和河堤。每到洪峰來臨,大批的流沙湧入水淹地區,使下游大片地區成為荒砂地,也使曾經繁盛一時的昌化港變成了廢港,同時造成了資源浪費。昌化江及其支流附近的海南鐵礦、海南鋼鐵廠等近二十餘家工廠,每天將未經過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廢水排入昌化江,造成河床淤積,廢水中的重金屬元素和有毒物質導致河水變色,地表水源受污染,並直流河口、海區,嚴重污染海域,破壞水生生物的繁殖生長,致使昌化漁汛受到影響,嚴重影響了沿岸的工農業生產。2000年,昌化江流域年排放廢水0.543億噸,其中工業污水0.330億噸,占60.8%,生活污水0.213億噸,占39.2%。2006年,為了了解昌化江地面水源水質衛生狀況及受污染狀況,有關部門採用環境流行病學的抽樣調齊方法,對昌化江流域的污染情況進行現場調查,並分枯水期、豐水期對該流域上、中、下游8個斷面24個採樣點的29項指標696個水質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昌化江上、中、下游均有污染物排放,尤以中、下游排放量最大。水源水質感官、細菌學指標超標嚴重,化學指標中鐵、耗氧量超標嚴重,超標率分別為41.7%、29.2%,最人超標倍數分別為13.1和14.2倍,毒理學指標汞在下游昌江段嚴重超標,超標達6.9倍。而在2002年,昌化江全年期屬Ⅱ類水的河長還有200公里,占總河長的86.6 %,Ⅲ類水河長16公里,占總河長的6.9%,污染河段僅長15公里,占總河長的6.5%。短短几年,昌化江的污染已經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粵桂瓊沿海諸河水系
本任務盤點粵桂瓊沿海諸河水系的各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