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
保暖工作:從早產兒出生前就應準備好。要求產房的溫度26-28℃,出生後立即放在預熱好的輻射搶救台、暖箱、保暖床上,毛巾及衣物均應預熱好。轉運時亦需使用預熱好的轉運暖箱。
環境要求
(1)適宜的溫度及濕度:適中的環境溫度和濕度,能使早產兒保持理想的體溫和體重的增長,室溫一般24-26℃,相對濕度50%-60%。
(2)消毒隔離:早產兒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生感染,故環境的空氣、物表、暖箱、床等應該定期消毒、擦拭;接觸早產兒前,套用流動水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以降低其發生感染的風險。
(3)減少光線刺激:過強的光線刺激有可能使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率增高,對大腦發育影響較大,生長緩慢。持續性照明會導致早產兒生物鐘節律變化和睡眠剝奪。可以使用睡眠燈、拉上窗簾、暖箱上使用暖箱罩等方式,給早產兒營造子宮內幽暗的環境。
(4)減少噪音干擾:出生後,早產兒的大腦仍在不斷發育中,噪聲的刺激會致寶寶呼吸暫停、心動過緩等,生命體徵的持續波動會導致日後的後遺症如聽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等。故建議白天不高於45分貝、晚上不超過35分貝為宜。
病情觀察
(1)體溫監測: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調節體溫的能力差,易出現體溫過高過低的情況,故密切監測體溫非常重要,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保暖或適當的散熱。一般而言,暖箱中的溫度和濕度應根據早產兒的體重、孕周、成熟度和病情來綜合確定,保持膚溫在36.5℃。
(2)保持舒適體位:暖箱內的寶寶不要包裹、保持近似於宮內的屈曲體位,有安全感。舒適的體位能促進早產兒的自我安撫和行為控制,以及神經行為的發展。無論哪種體位,都應嚴密監測,以防窒息等發生。待寶寶情況許可時,可要家長參與,採取袋鼠式護理的體位。
(3)皮膚護理:加強對臍部、皮膚皺褶及臀部的護理,一旦出現微小感染灶即應引起重視,並認真處理,以防感染擴散。
(4)觀察大小便:要注意大小便的量、色澤、性狀等,對於特殊情況應該給予稱量。
(5)減少疼痛刺激:進行侵入性操作和治療時,動作要輕柔,並同時給予撫觸、安慰奶嘴等撫慰,能減輕疼痛,必要時使用止痛劑。也可以在操作時播放錄製好的母親的聲音給寶寶聽。
(6)皮膚顏色:觀察膚色是否紅潤,經皮氧飽和度是否正常。如出現皮膚青紫或血氧下降應給予合適的氧療方式,嚴重時要給予呼吸機治療;如皮膚有黃染,則應密切監測並給予及時的藍光等處理;如有面色蒼白,則要注意有無貧血、嚴重感染等情況。
(7)自主呼吸:應觀察自主呼吸是否有規律,有無呼吸減慢或急促、三凹征等呼吸困難的表現,對於異常的呼吸情況應給予酌情的恰當處理。
(8)循環監測:監測心率、血壓,了解是否在正常範圍。
(9)胃腸道:早產兒胃腸道功能發育不完善,吸吮、吞咽能力較差也不協調,消化吸收能力弱,胎齡越小情況越嚴重,易發生溢乳、嗆咳、嘔吐、腹脹、腹瀉等,需要密切觀察,酌情處置。餵養要耐心,增加奶量不要太快。
(10)神經系統:早產兒各種反射都比較差,覺醒程度較低,常常處於嗜睡、肌張力低下、反射不完全的狀態。有神經系統疾病時,大多沒有明顯的表現,也可出現驚厥、抖動、呼吸暫停等,需要專業護理人員的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