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習性
耐寒,適應性較強,輕鹼地、沙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長,而以濕潤肥沃土壤生長最好。但對水分的要求高於對溫度和土壤的要求,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排水良好。根系分布在土壤深度50CM左右,為散生竹類,具有發達的鞭根系統,生長迅速。形態特徵
竿高6米,粗3-4厘米,幼竿綠色(基部數節間常為暗紫帶綠色)被以漸變厚的白粉,光滑無毛;中部節間長約20厘米,壁厚4毫米;竿環微隆起與籜環同高。籜鞘背面淡紅褐色或黃褐色,另有顏色深淺不同的縱條紋,無毛,亦無白粉,上部兩側常先變乾枯而呈草黃色,被紫褐色小斑點和斑塊,尤以上部較密;無籜耳及鞘口繸毛;籜舌淡褐色,拱形,有時中部微隆起,邊緣生短纖毛;籜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綠色,背面帶紫褐色,平直,外翻。末級小枝具2或3葉;常無葉耳及鞘口繸毛;葉舌強烈隆起,先端拱形,被微纖毛;葉片披針形或帶狀披針形,長7-16厘米,寬1-2厘米。筍期4月上旬開始,出筍持續時間較長。栽培技術
栽培條件
1、園地選擇:要求土壤疏鬆、透氣、肥活,以土層深厚、透氣、保水性能良好的烏沙土、沙質壤土為好。普通紅壤、黃壤也適且栽培。鹽鹼土、石灰性土不適宜栽培,土壤深度要求50cm以上,PH值4.5-7.0左右,以微酸性或中性為宜,地下水位應在1m以上為宜。坡度在20°以下,海拔250m以下為好。早園竹喜濕潤怕積水,喜光怕風,應種在背風向,光照充足的東南坡、南坡。
2、母竹選擇:母竹選擇1-2年生為好,因為這種母竹的竹鞭屬壯鞭生活力強,側芽飽滿,根系發達,種植後容易長鞭生根。還要注意選擇生長健壯、節間勻稱、分枝較低、無病蟲害、無開花枝的母竹。母竹不宜過粗或過細,一般胸徑在8cm左右為宜,每墩1株,少數2株,帶宿土8-10公斤。挖掘時注意留好鞭,來鞭10cm,去鞭15cm。保留枝5-7檔,多餘枝梢削掉,以減少水分蒸發。
栽植方法
早園竹造林除大伏天、冰凍天和竹筍生長期外均可種植,但以5月下旬-6月的梅季和9月桂花季為好。定植密度一般2.5m×3m或3m×3m,每畝70-90株。有坡度的造林地,按等高線種植或築成梯田,挖80cm×50cm×40cm定植穴,穴底要平整,表土放在一邊,先在穴內放10公斤左右經過腐爛的廄肥或1公斤左右菜餅,用10厘米細泥蓋住肥料後再種上竹苗,先復表土,再復心土;也可暫不施底肥,先種上竹,到次年母竹成活後再施肥料。切忌在穴內施較多的尿素、複合肥及濃畜肥,否則要造成母竹肥害,影響造林成活率。種竹宜淺不宜深,可比原來略深,一般以竹鞭在土中20-24cm為好,母竹種植後,如遇降水不足,應適當澆水,儘量不使竹葉失水。
撫育管理
(一)幼林期竹撫育以保證成活和促進生長為主,措施是:1、留筍養竹。造林後頭一、二年,要留筍養竹為主,一般每條鞭留種筍1株,一株母竹留種筍2-3株,第三年後,可先挖一部分筍,後再留養比母竹多2-3倍的粗壯種筍,以促使鬱閉成林。同時,對新竹要進行適當鉤梢,留枝10-15檔,以提高抗風雪災害能力。
2、合理施肥。新造林地肥力差,要做到合理施肥,頭2-3年,可在母竹和新竹周圍塊狀施肥,每墩施腐熟過的畜肥10-15公斤或餅肥1-2公斤,如果天氣乾旱,可施2-5%濃度水肥,施肥時間、次數與成林竹地施肥一樣。
3、撫育套種。新造林立竹稀疏,土壤板結,陽光充足,易蔓生雜草,爭奪養分,應及時鬆土除草,保持林地疏鬆、濕潤、無雜草,以利新竹生長。為了降低造林成本,增加副業收入,頭二年還可在林地空間套種農作物,實行以短養長,以耕代扶,但套種作物最好選擇能固氨的豆科植物或生長期短、施肥量多的植物,如黃豆、碗豆、馬鈴薯、油菜、西瓜、花生、蔬菜等。不要套種秸稈高、藤莖長、耗肥多的玉米、南瓜、蕃茄、芝麻等,尤其套種芝麻,會引起竹鞭腐爛。
4、抗旱和排水。新造林鞭根較少,竹稈較嫩,抗旱能力較差,造林後當年夏秋季要注意保護竹稈,澆水抗旱,以提高新造林的成活率。到了春雨連綿季節,竹地積水過多,又要注意開溝排水,防止地下竹筍和鞭、根腐爛。
(二)成年林須採取以下七條培育措施,才能達到竹筍優質高產的目的:
1、掘地加泥,鬆土除草。一般情況下,每年需掘地二次鬆土除草二次。第一次掘地應在5月中旬-6月上旬進行,掘地前先砍除4年以上老竹及全開花竹,重施有機肥和化肥,墾復深達30cm;第二次掘地應在9月份進行,這次掘地不宜太深,一般10-15cm,同時增施一次有機肥和磷鉀肥。對土層不深、肥力不高、砂性或粘性過重的竹地,每年秋冬初要加3cm左右客土,以改良土壤肥力,水網平原地區在秋冬季節,可捻挑一次河泥,但加土和捻泥都不能太厚。
2、氮、磷、鉀合理配方,實行科學施肥。根據實際調查和有關資料分析,筍用竹林氮、磷、鉀合理配方為5:2:3。早園竹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副,合理搭配,一般一年要施4次肥,即1月中旬施筍前肥,2-3月上旬施筍期肥,5月下旬-6月施行鞭肥,9-10月施孕筍肥。
3、開溝排水,澆水抗旱。早園竹地下竹鞭生長既怕積水,又忌過乾,因此每年秋末冬初,如久晴不雨,氣候乾燥,就要澆水抗旱,促進筍芽分化、膨大。梅雨和秋雨季節,如雨水過多,竹地過濕,要事先開溝排水,平坦竹地,一般每隔4-6m開一條排水溝,山坡竹地,每隔4-8m開設水平避水溝。
4、適時挖筍,留好種筍。竹筍出土盛期(3月中旬-4月中旬),應根據竹地出筍遲早選擇最佳的留養種筍時間。要選擇筍體粗壯,分布均勻的“烏樁頭”留作種筍,並插上標記。一般每畝留養新竹250-300株為宜,且每年留養種竹數量不宜忽多忽少。
5、挖除老竹,保持合理的竹林結構。早園竹的立竹量一般每畝700-1000株,理想的年齡結構:1-2年竹各占30%,3年竹占30%,4年竹占10%,無5年生以上老竹。挖除老竹的數量與留養新竹數量基本相等,立竹偏高的竹林,要多挖除一些老竹,偏低的竹林,要少挖除一些老竹。
6、適時鉤捎,合理留枝。鉤捎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進行,一般鉤捎後留枝10-15檔。
病害防治
蚜蟲
俗稱膩蟲、油蟲,以春、夏季危害為重。1、保持竹林合理密度,增強林間通風透光。2、早春,用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3、注意保護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
竹螟
俗稱卷葉蟲,一般在5-7月發生危害,6月中旬為危害高峰期。1、5-7月,用黑光燈誘殺成蟲(蛾子)。2、6月份,用20%殺滅菊脂1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3、秋冬季(10-12月),進行林地墾復,擊斃幼蟲或土繭。
竹小蜂
俗稱炮仗蟲,受害小枝節間膨大,5-9月為危害期。1、加強撫育管理,及時鬆土施肥。2、5月上、中旬,用80%敵敵畏1000-1500倍液或50%殺螟松1000倍液噴霧防治成蟲。3、幼蟲初期(5月中旬—6月),用40%氧化樂果兌水10倍竹腔注射,每株約2毫升。
金針蟲
俗稱鐵絲蟲,是為害早園筍的主要地下害蟲,土溫達15℃左右時害蟲活動為害,3-4月為危害高峰期。1、人工挖退筍時將害蟲直接殺死。2、危害嚴重的竹林,在筍期過後(4月下旬),用90%敵百蟲400-500倍液噴澆或用5%辛硫磷顆粒劑按每畝2-2.5公斤均勻翻入土層15厘米左右。
竹叢枝病
俗稱竹掃帚病、雀巢病,發病枝不斷長出側枝形似掃帚或鳥巢。1、加強撫育管理,及時鬆土施肥,提高抗病力。2、清理林地,砍除重病竹。3、4月之前,剪除林內所有叢枝並燒毀。
竹稈鏽病
多發生在竹稈中下部或基部,夏季、冬季病部產生黃色的病菌。1、加強撫育管理,保持合理立竹量。2、冬季,清除林內重病竹。3、3月底之前,人工刮除黃色病菌及其周圍部分竹清,注意不跳刀、不遺留。
繁殖方法
母株繁殖。
主要價值
景觀價值
早園竹,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早園竹姿態優美,生命力強,在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天津、河南、北京等省市引種表現良好。其在城市園林綠化中,早園竹可廣泛用於,公園、庭院、廠區等。也用於綠化邊坡、河畔、山石。早園竹成本較低,而綠化效果好,栽植當年即可體現非常好的觀賞價值。深受各地景觀工程的喜愛。
食用價值
竹筍味道鮮美、產量高、出筍時間早,亦為優良筍用竹。
其他價值
竹材可劈篾供編織,整竿宜作柄材、曬衣竿等。
植物文化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發祥地,從殷商時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時代。中國人民種竹、用竹、愛竹、詠竹、畫竹之風長盛不衰,綿延數千年。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深入研究中國科學發展史後也認為,東亞文明就是“竹子文明”。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中,竹子起著重要的作用。
亭亭玉立的竹子經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集堅貞、剛毅、挺拔、清幽於一身。人們把竹子的生物學特徵總結升華成了做人的品格和情操。自古以來人們不僅喜歡竹子的外形,更愛竹子的內涵。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賦予許多生物以人的靈性,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喻為“四君子”。
謙虛謹慎是竹的品格,堅韌不屈是竹的氣節,無私奉獻是竹的風骨,高風亮節是竹的靈魂。
在中華民族文明史的進程中,幾乎處處打上了竹的烙印,處處都可以見到竹子的蹤跡,從而構築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