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竹

早竹

早竹(學名:Phyllostachys praecox)為禾本科剛竹屬下的一個種。又名:早園竹、早哺雞竹等。為禾本科植物,稈高8-10m,徑4-6cm。適宜在微酸性、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而濕潤,坡度平緩的土壤環境生長。筍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謂之早竹。其筍味鮮美,是浙滬一帶早春主要的時令菜鮮之一。此外,還可以供園林綠化觀賞用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早竹早竹

竿高8-10米,粗4-6厘米,幼竿深綠色,密被白粉,無毛,節暗紫色,老竿綠色、黃綠色或灰綠色;中部節間長15-25厘米,常在溝槽的對面一側微膨大,有時隱約有黃色縱條紋,壁厚約3毫米;竿節最初為紫褐色,竿環與籜環均中度隆起。籜鞘褐綠色或淡黑褐色,初時多少有白粉,無毛,有不規則分散的大小不等的斑點,還有紫色縱條紋;無籜耳及鞘口?毛;籜舌褐綠色或紫褐色,拱形,兩側明顯下延或稍下延,致使籜舌兩側露出甚多,邊緣生細纖毛;籜片窄帶狀披針形,強烈皺曲或竿上部者平直,外翻,綠色或紫褐色。末級小枝具2或3葉,稀可5或6葉;無葉耳和鞘口?毛;葉片帶狀披針形,長6-18厘米,寬0.8-2.2厘米。花枝呈穗狀,長4- (5-7)厘米,基部托以4-6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佛焰苞5-7片,無毛或疏生短柔毛,無葉耳及鞘口?毛,縮小葉小形,狹披針形至錐狀,每片佛焰苞內生有2枚假小穗;側生假小穗常不發育,頂生假小穗常含2朵小花,常僅下方的1朵發育;穎1片,被短柔毛;外稃長2.5-2.8厘米,背部有短柔毛疏生;內稃長2-2.5厘米,背部1/2以上疏生短柔毛;鱗被僅見到1片,長約3毫米;花葯12-13毫米;柱頭僅見有2枚。筍期在3月中旬開始,花期4-5月。

大致分布

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

栽培技術

步驟

早竹早竹

種竹的選擇和掘取

宜選二年生稈基直徑為2-3厘米的竹做種竹,常有幾株竹靠近生長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齊掘起。選留強壯的2-3株,成叢種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栽種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種時,整株移植的每畝栽50-70株;移鞭的每畝70-90株。成林後,每畝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養新竹每畝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數者竹。

竹鞭的處理

早竹類留母竹多,竹鞭較淺而密生,發生跳鞭的機會多,不便挖溝埋鞭,可採用鋪土埋鞭。用塘泥、河泥等結合施肥於晚秋成冬季鋪在竹林地面。

造林技術

早竹早竹

早竹的高產林,對土壤的要求與高產毛竹林近似,要求微酸性、深厚、疏鬆、肥沃、排

水良好而濕潤,坡度平緩。造林地的選擇應從氣候、土壤和地形入手,環境宜溫和濕潤。根據浙江臨安等地的經驗,雷竹的造林主要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1)氣候條件

引種早竹首先應考慮所在地的氣候條件是否與原產地相近。早竹原產地臨安、餘杭、富陽。德清一帶的氣候特點是:年降水量1250-1600毫米;年平均氣溫 15.4℃,1月份平均氣溫 3.2℃,7月份平均氣溫 29.9℃,極端低溫-13 3℃,極端最高溫 40.2℃,全年大於 10℃的活動積溫5100℃左右;年無霜期235天左右;年日照時數1850-1950小時。所以,在長江以南、南嶺以北,1月均溫不低於-5℃,極端低溫不低於-15-20℃,年降雨量不低於1000毫米左右的山地丘陵、平原河灘都可引種。

(2)土壤條件

早竹早竹

早竹造林地要求土壤疏鬆、肥沃。透氣,尤以土層深厚、透氣、保水性能良好的烏沙土

、沙質壤土為好,普通的紅壤、黃壤、黃紅壤也適宜栽培,土壤的深度要求達到50厘米以上;PH值 4.5-7.0,以微酸性或中性為宜;地下水位以1米以下為宜。

(3)地形條件

主要是海拔、坡向、坡位與坡度。地形是間接的生態因素,地形條件的不同,可使陽光、溫度、水分、養分產生差異,並對經營活動好壞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早竹筍用林的筍期、產量和質量。因此,營造早竹林選擇造林地時,不能不考慮地形條件。

早竹喜濕潤,怕積水,喜光怕風。因此,早竹造林地最好選擇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的東南坡、南坡;但福建大多數地方氣候相對比其原產地溫和,選擇東坡、東北坡、北坡也很好。坡度以5°-15°的低丘緩坡地為佳,坡位以下坡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更為適宜。高山風口、低洼積水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栽培。優勢是出筍早,經濟效益高,為提早早竹的出筍期,充分發揮早竹的優勢,選擇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的坡位非常重要。

(4)其他條件

早竹造林地的選擇,除了考慮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及地形條件以外,還應考慮竹筍產品的銷售市場、交通運輸及經營規模等問題,一般來講,早竹造林地宜選擇在大、中城市的市郊和交通運輸方便、離市場較近的地區。可因地制宜,選擇房前屋後、低丘緩坡、田頭、地坎、山腳、溪邊,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做到適地適竹,發展早竹生產就能成功。

早竹類栽培特點

早竹類包括早竹、各種哺雞竹和尖頭青竹等,都是散生的中小型筍用竹,它們的春筍、鞭筍產量高,品質比毛竹好。由於它們的筍芽形成期遲,而且形狀小,故不能採收冬筍。

早竹類的栽培務求基本同毛竹,僅將特點說明如下:

1、種竹的選擇和掘取宜選二年生稈基直徑為2-3厘米的竹做種竹,常有幾株竹靠近生長在同一竹鞭上,可一齊掘起。選留強壯的2-3株,成叢種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2、栽種竹和留母竹的密度栽種時,整株移植的每畝栽50-70株;移鞭的每畝70-90株。成林後,每畝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養新竹每畝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數者竹。

套用價值

筍味美,筍期早,持續時間長,產量高,是良好的筍用竹種,浙江農村常見栽培;竿壁薄,節間又常向一側腫脹,僅能作一般柄材使用。

區別差異

早竹早竹

雖然很多地方都將早竹叫為雷竹,其實他們還是存在區別的。早竹與雷竹在植物分類

中屬同一物種。雷竹是早竹中的一個新的類型,在浙江省有200多年種植歷史,因春雷響時出筍而得名。

雷竹與早竹的主要區別如下:

① 早竹的竹稈節間較均勻;雷竹節間的近節下部稍縮小,中部膨大變粗;用手捏住竹稈節間從上至下摸之,即可感覺。

② 早竹的新竹稈節間被白粉,有的部分節有紫褐色;雷竹的新稈僅節下一圈有白粉環。

③早竹的小枝上葉片一般2-3片,少數5-6片,葉片較大且平展;雷竹多數5-6片,少數9-10片,葉片狹小,且稍捲曲。早竹與雷竹在浙江的杭州、湖州、嘉興各地普遍栽培,每1/15公頃(1畝)產量高達2000-2500公斤,竹農有豐富的高產培育經驗。

相關的種

尖頭青竹 Phyllostachys acuta C. D. Chu et C. S. Chao

黃古竹 Phyllostachys angusta McClure

石綠竹Phyllostachys arcana McClure

人面竹Phyllostachys aurea Carr. ex A. et C. Riv.

黃槽竹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McClure

桂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 et Zucc.

蓉城竹 Phyllostachys bissetii McClure

毛殼花哺雞竹Phyllostachys circumpilis C. Y. Yao et S. Y. Chen

白哺雞竹 Phyllostachys dulcis McClure

甜筍竹 Phyllostachys elegans McClure

角竹 Phyllostachys fimbriligula Wen

曲竿竹 Phyllostachys flexuosa (Carr.) A. et C. Riv.

花哺雞竹 Phyllostachys glabrata S. Y. Chen

淡竹 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

貴州剛竹 Phyllostachys guizhouensis C. S. Chao et J. Q. Zhang

龜甲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紅殼雷竹 Phyllostachys incarnata Wen

紅哺雞竹 Phyllostachys iridescens C. Y. Yao

假毛竹 Phyllostachys kwangsiensis W. Y. Hsiung

台灣桂竹 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ata

美竹 Phyllostachys mannii Gamble

毛環竹 Phyllostachys meyeri McClure

富陽烏哺雞竹 Phyllostachys nigella Wen

紫竹 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灰竹 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

灰水竹 Phyllostachys platyglossa Z. P. Wang et Z. H. Yu

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

高節竹 Phyllostachys prominens W. Y. Xiong

早園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芽竹 Phyllostachys robustirama S. Y. Chen et C. Y. Yao

紅邊竹Phyllostachys rubromarginata McClure

衢縣紅殼竹 Phyllostachys rutila Wen

金竹 Phyllostachys sulphurea (Carr.) A. et C. Riv.

天目早竹Phyllostachys tianmuensis Z. P. Wang et N. X. Ma

烏竹 Phyllostachys varioauriculata S. C. Li et S. H. Wu

長沙剛竹 Phyllostachys verrucosa G. H. Ye et Z. P. Wang

東陽青皮竹 Phyllostachys virella Wen

粉綠竹 Phyllostachys viridiglaucescens (Carr.) A. et C. Riv.

烏哺雞竹 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雲和哺雞竹 Phyllostachys yunhoensis S. Y. Chen et C. Y. Yao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