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者觀天錄:〈二十四史〉中的天象與曆法(白話典藏圖版)》不僅是一部古代天文史,也是一部古代政治史和社會史。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太陽出入為周期的“日”,將天上的太陽和地上的時日合為一體。日問生活與太陽相關,、夜晚的活動則有賴於月亮。對月亮圓缺周期的發現,產生了另一個時間單位:月。而一年四季的劃分貝以黃昏時分某些星宿的見、伏或處於南中天的時日作為起始標準,及至一每二十四節氣的產生,更將天象、物候與日常生活有機地合為一體。
中國古代,天象的變化與人間萬事的聯繫遠比今天密切。古人大都認為天上的每個星宿都對應著人間的某個區域。天地一體,天象的變化直接預廳相應地區的禍福吉凶。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日者總述
壹 律歷總述
貳 聲律總述
第二章 天文預兆
壹 天文預兆總述
貳 星宿預兆
五大行星預兆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五星逆行
三垣預兆
三垣總述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二十八宿預兆
二十八宿預兆·甲
二十八宿預兆·乙
二十八宿周邊的星官
預兆
其他星宿預兆
星宿預兆雜說
叄 日月風雲的預兆
日月預兆·甲
日月預兆·乙
日月預兆·丙
雲氣預兆·甲
雲氣預兆·乙
其他預兆
肆 天文預兆的應驗
上古至先秦
西漢
東漢
第三章 天文學的發展
壹 隋唐天文學發展
渾天儀·甲
星象圖
渾天儀·乙
黃道游儀
十二星次分野
貳 宋朝天文學發展
極度
黃赤道
中星
土圭
叄 明朝天文學發展
兩儀與七政
恆星
極度晷影
東西偏度
中星
分野
肆 清朝天文學發展
天象
地體
里差
日月五星觀測
恆星數目考
黃赤道十二次值宿
昏旦中星
第四章 曆法
壹 曆法概述
貳 上古至漢代的歷史年代考證
叄 上古至漢代的曆法
肆 魏晉南北朝曆法
伍 唐朝曆法·甲
陸 唐朝曆法·乙
日行盈縮
月行遲疾
柒 宋朝曆法
捌 元朝曆法
驗氣
歲余歲差
周天列宿度
日躔
白道交周
晝夜刻
交食
定朔
不用積年日法
玖 明朝曆法
文摘
壹 律歷總述
聖王創立事理,建立法度,估量事物發展的規律法則,都根據六律,六律就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原理。
這體現在軍事行動中,就特別重視音律的運用。所以說“觀察敵陣上空雲氣的顏色和形狀能預測吉利或兇險,出征前聽律聲可應驗戰爭勝利或失敗”,這是歷代帝王不可改變的道理。
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出征之日,讓樂師吹律聽聲以預測戰爭的勝負,從太簇到大呂,吹聽十二律,都可聽到律管中吹出的音反映出北方的寒氣,充滿了殺機,而律管聲又以武王將士同心的宮音為主,武王出征吉利與律聲相適應,反映了客觀情況,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道理,又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尚書》說“七政”、二十八宿天區。音律和曆法,上天用以貫通五行八節之氣,成熟世間萬物。所謂舍,就是日月所逗留的天區。所謂舍,就是歇息舒氣。
不周風在西北方,主殺生。壁宿位於不周風的東面,主開拓生氣而往東,到達室宿。室宿,主孕育陽氣而產生它。往東達到危宿。所謂危,就是坍塌毀壞。說陽氣至此就殆滅至盡,因此叫危宿。正值十月,應鐘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應鐘,指陽氣相應下藏而不再起作用了。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亥。所謂亥,就是塞藏的意思。說陽氣隱藏在地下,所以塞藏了。
廣莫風在北方。所謂廣莫,是說陽氣位於地下,陰氣寬廣,陽氣廣大,所以叫廣莫。向東到達虛宿。所謂虛,指的是能實能虛,說陽氣在冬天蘊藏於虛宿之中。太陽在冬至這天運行到極南,陰氣開始下藏,陽氣開始向上舒展,所以叫虛宿。向東到達女宿,說萬物都改變其原來的狀態,陰氣和陽氣沒有分離,尚在彼此等候,所以叫須女。時值十一月,黃鐘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黃鐘,指陽氣跟隨黃泉湧出地表。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子。所謂子,就是滋潤;所謂滋,指世間萬物滋潤於下。就十個天干來說,對應壬癸。壬是孕育的意思,指陽氣在地下孕育萬物。癸是揆度揣測的意思,指世間萬物都可以估量,所以叫癸。向東到牽牛宿。所謂牽牛,指陽氣牽引萬物而出。牛,就是往外滲透,向上升的意思,說大地雖然冰凍,也可以冒出生長。牛,還有耕耘種植萬物的意思。向東到達建星。所謂建星,指的是生長形成萬物。時值十二月,大呂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大呂,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醜。
條風在東北,主生髮萬物。條的意思就是調理萬物使其生髮,所以叫條風。向南到達箕宿,所謂箕,指萬物的根柢,所以叫箕。時值正月,太蔟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太蔟,是說萬物叢生,所以叫太蔟。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寅。寅是指萬物剛開始呈現微小的像蚯蚓一樣蠕動的萌生狀態,所以叫寅。向南到達尾宿,是說萬物的萌生狀態像尾巴一樣弱小。向南到達心宿,指萬物的萌生如同嫩芽。向南到達房宿。所謂房,是說萬物的門戶,到達門戶就出來了。
明庶風在東方。所謂明庶,表明萬物都已生髮了。二月,夾鐘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夾鍾,是說陰陽氣在兩側相夾。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卯,卯的含義就是茂盛,指萬物生長茂盛。這個時間段在十個天干中對應為甲、乙。所謂甲,指萬物剖開外皮,開始發芽;所謂乙,指萬物生機勃勃。向南到達氐宿。氐宿,指萬物都已完全成長出來了。向南到達亢宿。所謂亢,是說萬物都長得已經很高了。向南到達角宿。角宿,指萬物都長出了如同角一樣的枝丫。三月,姑洗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姑洗,是說萬物的新生。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辰。辰,指萬物開始孕育新的一代。清明風在東南角上,主風吹萬物而向西。到達軫宿。所謂軫,是說萬物成長越來越大,長勢更為旺盛。向西到達翼宿。翼,指的是萬物都長有了羽翼。四月,中呂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中呂,是說萬物都要移動,發展趨於成熟。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巳。巳,就是陽氣已經沒有了。向西到達七星(星宿)。所謂七星,是說陽數成於七,所以叫七星。向南到達張宿。張,就是萬物都舒張伸展。向西到達注星(柳宿)。注,指的是萬物開始衰落,陽氣開始下降,所以叫注。五月,蕤賓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蕤賓,是說陰氣弱小,所以叫蕤;陽氣萎縮而失去運動功能,所以叫賓。
景風在南方。所謂景,指的是陽氣的發展到達極限,所以叫景風。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午。午,指的是陰陽之氣縱橫交錯,所以叫午。這個時間段在十個天干中對應為丙、丁。所謂丙,是說陽氣的發展明顯,所以叫丙;所謂丁,是說萬物成長壯大,所以叫丁。向西到達弧星。所謂弧,是說萬物凋落趨於死亡。向西到達狼星。所謂狼,就是萬物可以度量,從而判斷辨別,所以叫狼。
涼風在西南角上,主地。所謂地,是指萬物之氣被吞沒。六月,林鐘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林鐘,說的是萬物的發展已經趨於死氣沉沉,毫無生機。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未。所謂未,說的是萬物發展成熟,已經有滋味了。向北到達罰星。所謂罰,指萬物生氣消失,可以砍伐取之。向北到達參宿。參,指萬物可以參驗,所以叫參。七月,夷則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夷則,指陰氣傷害萬物。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申。所謂申,說的是陰氣當值,限制生長,傷害萬物,所以叫申。向北到達濁(畢宿)。所謂濁,指的是碰撞、冒犯,萬物都趨於死亡,所以叫濁。向北到達留(昴宿)。所謂留,指的是陽氣還在逗留,所以叫留。八月,南呂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南呂,說的是陽氣的運行進入閉藏的狀態。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酉。所謂酉,指萬物成熟後進入衰老的狀態,所以叫酉。
閶闔風在西方。所謂閶,指開始發動;所謂闔,指閉藏。說的是陽氣引導萬物,閉藏於地下。這個時間段在十個天干中對應為庚、辛。所謂庚,指的是陰氣改變了萬物,所以叫庚;所謂辛,指的是萬物的新生,所以叫辛。向北到達胃宿。所謂胃,說的是陽氣趨於閉藏,都隱藏於胃了。向北到達婁宿。所謂婁,指的是呼喚萬物並且容納它們。向北到達奎宿。所謂奎,主刑殺萬物,包容收藏它們。九月,無射律管出現吹灰的徵驗。所謂無射,指的是陰氣旺盛當值,陽氣耗盡無餘,所以叫無射。這個時間段在十二地支中對應為戌。所謂戌,說的是萬物都滅絕了,所以叫戌。
精神產生於物質世界形成之前,世間萬物產生於物質世界形成之後。萬物形成後才產生數的概念,才產生宮商角徵羽五聲,所以說精神支配元氣,元氣依附形體。萬物的性質如果可以分類就有類可分。或者異形異類,或者同形同類,種類可以分辨,種類可以認識。聖人了解天地萬物的區別,所以能認識從世界形成後到沒有形成前的各類性質,從而能獲知纖細如太一之氣,微妙如五聲之律。就這樣,聖人因而能夠心領神會去探究細微的事物,儘管微妙也弄清其本質,考察核實,道理就自然明白了。如果沒有聖心去駕馭聰慧智明,又怎能探究天地的精神構成、萬物形體的變化呢?精神,世間萬物領受卻不能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所以聖人敬畏,想保存它。正因為想保存它,精神也就獨立存在了。想保存它的平凡之人,就把它當做最昂貴的東西。
太史公說: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考校日月五星,或天地二十八宿的位置。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律的配合起自上古。建立律制,運算曆法,規劃太陽運行的度數,可以依據測量時令季節。假若要準確反映事物的實際情況,體現它們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必須遵循上述的這些律制。
貳 聲律總述
《虞書》說:“統一音律和輕重、容量、長短這些度量衡”,以此用來使遠近人民整齊劃一,建立他們之間的憑信。從伏羲創製八卦,萬物之數由此產生,到黃帝、唐堯和虞舜時期,已經極其完備了。夏商周三代考於古事,律度量衡的單位制度就更加明晰了。周朝國力衰敗,管理機關廢棄,孔子就陳述後代的帝王應該遵守的準則說:“檢驗並審定度量衡,修復已廢棄的機關工作,全國的政令就都會通行了。恢復被滅亡的國家,提拔被遺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都會心悅誠服了。”漢朝建立後,北平侯張蒼最先開始制定律法和曆法,孝武帝時樂官又進行了考徵。到了元始中期,王莽把持朝政,想顯示聲名,就在全國徵招了100多名通曉音律的人,讓羲和官劉歆等人負責帶領分條上奏,其中所說最為詳盡。
第一為完備數字,第二為和協樂音,第三為明確尺度,第四為標準容量,第五為權衡輕重。運用三五這些小而不定的數加以變化,再交錯綜合變化的各數,考證古今之事,仿效精神和物質,和諧感覺和聽覺,查考經傳典籍,都能得到實際,無不協調一致。
數就是指一、十、百、千、萬,用來計算萬事萬物、順應人生命運規律的。《逸書》說:“首先要建立算數來命名事物。”最早來源於黃鐘之數。黃鐘之數,以一開始,然後用三與它相乘,接著再用三相乘,經歷十二時辰之數,依次乘十二時辰是曆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古代把每天24個小時分為子、醜、寅、卵、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11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半夜1 1點到1點。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24時的晚子時。以三,到亥時得到十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於是五行陰陽變化之數就齊備了。計算的方法是用竹棍,直徑一分,長度六寸,把二百七十一根竹棍捆成六棱形,作為一把。直徑就像十二律六陽中黃鐘的十分之一,長度就像十二律六陰中林鐘的長度。它的數目是按照《易經》中的天地之數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成六爻為陽的乾卦所需要的數目,從而得以象徵周流於六闔之間。推算曆法十二時辰,生成音律製造器物,規矩圓方,權衡輕重,用準繩使測度更加精密,探究無法直觀的隱秘,求取事物的深遠,沒有不用到它的。測量長短的可以不差毫釐,度量多少的可以不錯圭撮,稱量輕重的可以不失黍累。以一起始,以十進制,向百發展,向千擴大,一直延伸到萬,這個法則取自於算術。在全國推廣實行,作為國小所必備的內容。由太史令和羲和官共同擔負相關的職責。
聲就是指宮、商、角、徵、羽。以此用來譜寫音樂,是用來調諧八音,滌除人的邪念,完善人的正直秉性,改變風氣轉換習俗的。八種樂器是:用土做的叫塤,用匏做的叫笙,用皮做的叫鼓,用竹做的叫管,用絲做的叫弦,用石做的叫磬,用金做的叫鍾,用木做的叫祝。五聲、八音和諧,因而音樂就形成了。商之所以被稱為章,是因為事物成熟之後,性質穩定,可以明顯地測量。角就是觸,植物頂破地面生長出來,頭上帶著尖尖的嫩角。宮就是中,位於中央,通暢四方,首先開始產生,它是四聲中起決定作用的部分。徵就是祉,事物興旺強大之後,就會繁榮多福。羽就是宇,萬物都聚集隱藏在宇宙的下面。聲音,就是以宮為中間,從角慢慢開始,到徵逐漸強大,到商已然顯著,到宇就擴散到了整個宇宙,所以後面四聲被宮聲管理。若用五行來協配,那么角就是木;用五常來配就是仁;用五事來配就是貌。同理類推,商就是金,是義,是言;徵就是火,是禮,是視;羽就是水,是智,是聽;宮就是土,是信,是思。從君、臣、民、事、物方面來說,那么宮就是君,商就是臣,角就是民,徵就是事,羽就是物。此唱彼和,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定的體系,所以就可以用君臣的地位來論說,這就是事物的本體。
五聲的本源,產生於黃鐘的律音。將宮聲的長度定為九寸,加以減損或者增益,用來確定商、角、徵.羽四聲。九和六之間相互生成,是陰和陽相互呼應的結果。樂律有十二,其中六個陽律稱為律,六個陰律稱為呂。律是用來統領氣息模仿萬物的,第一為黃鐘,第二為太蔟,第三為姑洗,第四為蕤賓,第五為夷則,第六為亡射。呂律是用來集中天地之陽以發出氣息的,第一為林鐘,第二為南呂,第三為應鐘,第四為大呂,第五為夾鍾,第六為中呂。有天統、地統、人統的含義。相傳為黃帝所作。黃帝派遣泠綸從大夏國向西去,到達崑崙山的北面,取得解谷所產的竹子。採用竹孔與肉厚薄均勻的竹子,折斷兩竹節之間的部分吹奏,作為黃鐘律的宮聲。製作了十二個竹筒用來聽鳳凰的鳴叫聲,其中雄鳳叫了六下,雌凰也叫了六下,若合之於黃鐘律的宮聲,這十二下叫聲都可以由其上下相生得到,所以黃鐘宮為律呂之本。到了太平的時代,天地間的冷熱陰陽等氣相融合就產生了風,天地間的風氣端正了,月氣各應其律,那么十二律就定了。
黃鐘:黃是中間的顏色,也就是君主的服飾。鍾就是種。天數的中間數字是五,就以五作為聲音數,聲音以宮聲為上,五聲中沒有比它地位更高的了。地數的中間數字是六,就以六作為律數,律有形狀有顏色,顏色以黃色為上,五色中沒有比它更艷麗的了。因此陽氣在黃泉之下動養孕育萬物,為天地四時之氣的本元。用黃色命名本元之氣的律,是為了突出宮聲的重要地位。宮聲以九唱六,陽唱陰和,變動不停,周流於六闔之間。從子位開始,在十一月。大呂:呂就是旅,是說陰氣強大,共同幫助黃鐘通暢四方之氣使萬物萌生髮芽。宮位於醜位,在十二月。太蔟:族就是湊,是說陽氣長大,會聚到地下而使萬物生長發達。宮位於寅位,在正月。夾鍾:是說陰氣夾著陽氣幫助太蔟通暢四方之氣而使萬物的種子長出地面。宮位於卯位,在二月。姑洗:洗就是潔,是說陽氣清洗萬物使萬物一定要潔淨。宮位於辰位,在三月。中呂:是說很小的陰氣剛剛開始起來還未能形成,把它放到裡面是共同幫助姑洗暢通四方之氣使萬物協調一致。宮位於巳位,在四月。蕤賓:蕤就是繼;賓就是導,是說陽氣開始引導陰氣使它繼續滋養萬物。宮位於午位,在五月。林鐘:林就是君,是說陰氣接受任務,幫助蕤賓統理播種的萬物使它們生長得壯大茂盛。宮位於未位,在六月。夷則:則就是法也,是說陽氣嚴正法度,因而使陰氣損傷應當受到損傷的事物。宮位於申位,在七月。南呂:南就是任,是說陰氣一同幫助夷則去損 害那些生成的萬物。宮位於酉位,在八月。亡射:“亡”通“無”,“射”就是厭,是說陽氣要終結萬物,因而讓陰氣將萬物悉數剝落,終而復始,永不窮盡和滿足。宮位於戌位,在九月。應鐘:是說陰氣回響亡謝,把萬物都閉藏起來,並夾雜著陽氣使萬物作種。宮位於亥位,在十月。
三統是上天多施行、大地所造化、人間多行之事的記載。十一月時,對應於《周易·乾卦》中的初九,陽氣沉伏在地下,開始時顯露為一體,萬物開始萌芽生長,種子種於陰氣極盛的地方,因此黃鐘就是上天的正統,律管長度為九寸。九是被用來窮究和中和的,是萬物的開始。《周易》說:“建立上天的規律,就是陰和陽。”六月,對應於《周易·坤卦》中的初六,陰氣從陽氣極盛的地方接受孕育,用來繼續滋養萬物,使萬物得以發展成長,在未這個位置壯大茂盛,使種子堅硬有力地生長,因此林鐘就是大地的正統,律管長度為六寸。六是被用來包含陽氣施行於萬物,在天地四方盛行,使得剛和柔形成產生的。“建立大地的規律,就是柔和剛。”“乾卦可以知道萬物的起源,坤卦可以造化成就萬物。”正月,對應於《周易·乾卦》中的九三,萬物開始通氣,簇擁聚集出現在寅這個位置,人小心捧著使它成形,用仁德來撫養,用道義來對待,使萬事萬物各自符合自己的規律。寅位,屬木,是五常中的仁;它的聲音為商聲,是五常中的義。因此太蔟就是人的正統,律管長度為八寸,象徵八卦,八卦是宓戲氏用來順應天地,溝通神明,類推萬物情狀的。“成為人的原則,就是仁和義。”“在天形成天象,在地就形成形體。”“君王效仿於此,裁度天地交通之道,輔助天地化生之宜,用以輔佐庇佑人民。”這些說的就是黃鐘、林鐘和太蔟三律,這就是三統。
序言
天文學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自然科學之一。《日者觀天錄》從二十四史中節選了與天文曆法有關的章節,從天文預兆、儀器製造、天象觀測、曆法發展幾個方面展示了古代天文學的成就,同時也展示了天文學在古代政治、軍事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星占色彩十分濃厚,觀測研究天象的主要目的是占卜軍事成敗、政治變動和社會變遷。這是由於古代的天文學研究被皇權壟斷,研究天文學的目的並非純科學探索,而是為皇權服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天文學在古代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古人對天象十分重視和敬畏。朝代的更迭,被認為是天意所授,必有相應的天象來佐證,如漢高祖登基時,就有所謂五大行星會聚於東井宿的天象出現。政治人物在策劃政治大事時,也要依據天象而定,如漢武帝時的淮南王劉安,因為大彗星出現,聽信了方士的言論,認為自己有天子之望,便策劃謀反。
當權者如此重視天象,官員們則利用天象吉兆來粉飾太平,或者利用天象凶兆來勸諫君主,甚至利用天象來打擊政敵。北宋宋徽宗時,重臣蔡京與鄭居士等相鬥,鄭居士等利用太陽中隱現黑子的異常天象,派方士郭天信密奏皇帝,認為這是宰輔欺君的預兆,最終將蔡京排擠出官場。
制定曆法,更是古代的一件政治大事。一個政權使用哪個王朝的曆法,便是承認該王朝在理論上的統治權。因此新王朝開始,必定要制定新的曆法。
雖然古代天文學具有極強的政治實用性,但這並不妨礙我國古代天文學取得卓著成就。從另一個角度看,皇家對天象和曆法的極其重視,客觀上也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這在本書中,有詳盡的體現。
古人對天象的觀察,無論是日月、五大行星、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和運行情況,還是日食、月食等異常天象,都留下了豐富的觀測記錄。此外,古人將天文和地理相結合,對各地的經度、時差、晝夜變化,也有翔實記錄。對天象的精確觀測,有賴於精良的天文儀器。渾儀和渾象是用來觀測和描繪天象的主要儀器,歷朝歷代的天文學官員竭盡所能,對它們不斷改進。古代的天文儀器在製作上精益求精,如渾天儀等,不僅是科學儀器,也是精美的工藝品。
古代曆法則更集中地體現了古代天文學成就。通過對日、月、五大行星運動的數值描述,來研究它們的運動規律。在內容上,不僅有年、月、日、時、節氣的推算和分配,還包括日、月、行星的運動,日食、月食的發生時刻,晷影等許多天文學內容。如唐代的《大衍曆》和元代的《授時曆》是古代最優秀的兩部曆法。前者採用了科學的方法,從製造儀器開始,通過實際觀測確定基本天文數據,在對天體運動的計算、測量方面有重大革新;後者是古曆法中行用最久的,在天文數據、計算方法等方面發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日者觀天錄》濃縮了我國古代天文學發展的歷史,相信對廣大的天文愛好者有所裨益。也充分展現了一種自然科學如何與古代政治緊密相連,無論是天文愛好者,還是對古代歷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會從中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