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鹿兒島航天中心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縣城內,占地0.71平方公里,始建於1967年,主要用來發射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種子島航天中心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竹崎發射場占地0.79平方公里,1968年開始使用,主要用來發射小型衛星,大崎發射場占地7.6平方公里,1975年開始使用,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衛星,吉信綜合發射場具有相當的現代化程度,可與卡納維拉爾角的“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該發射場主要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
一、鹿兒島(Kagoshima)航天中心
日本鹿兒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是日本探空火箭和科學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1962年2月,該研究所在鹿兒島縣的內之浦附近選中一個多山丘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作場址,並開始興建,1963年12月投入使用。1965年,鹿兒島航天中心已擁有發射卡帕和蘭姆達固體燃料探空火箭的全套設施。1970年2月11日,用蘭姆達4S-5火箭把日本的第一顆技術衛星(24公斤重的大隅號衛星)送入337/5141公里的軌道。 此後,科學衛星的發射率大約為每年一顆。自1964年以後,發射場進行了擴建,以發射推力更大的繆運載火箭。鹿兒島航天中心位於北緯31°14′,東經131°04′45″,占地面積約0.71平方公里。各種專用設施建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山頂坪上。 在海拔320米的高地上設有靶場控制中心、遙測接收機(配有18米的拋物面天線)、衛星無線電跟蹤站和有效載荷總裝車間。蘭姆達火箭發射場海拔277米,設有幾座卡帕和S火箭機動發射台,還包括一個炸藥處理室。以前設在這裡的蘭姆達火箭發射台已遷到繆火箭發射場。
繆火箭發射場是鹿兒島航天中心最大的發射場,海拔220米,面積25000平方米。它擁有繆火箭服務塔、總裝車間、發射控制掩體(離發射台約80米)、衛星測試車間、動平衡測試車間以及推進劑貯存庫。繆火箭服務塔架為36米高的10層鋼製結構,重350噸。整個服務塔架可沿直徑為10米的圓形軌道迴轉。火箭在塔內的發射架上垂直組裝好,然後,服務塔便轉到發射方向。隨後,發射架與火箭移出塔架並傾斜到一個合適的發射仰角(75°~80 °)準備發射。
二、種子島(Tanegashima)航天中心
種子島航天中心隸屬於日本宇宙開發事業團,是日本套用衛星發射中心。它位於種子島的東南端,在鹿兒島航天中心以南約100公里處,航天中心的總面積約為8.65平方公里。該島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9.5℃。種子島航天中心主要由竹崎發射場、大崎發射場以及吉信綜合發射場組成。
竹崎發射場
竹崎發射場於1966年9月開始建設,1968年投入使用。該發射場占地面積約0.79平方公里,位於北緯30°22′20″, 東經130°57′55″。主要用來發射小型衛星。該發射場的主要設施有發射台、發射控制室、裝配車間、綜合測試車間、氣象觀測室、固體火箭點火試車台、推進劑庫、跟蹤站等。
大崎發射場
大崎發射場於1969年開始建設,1980年全部建成,占地面積約7.6平方公里,位於北緯30°23′38″,東經130°58′22″。該發射場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火箭,如N火箭和H-1火箭。1975年開始使用,主要用來發射大型液體衛星,吉信綜合發射場具有相當的現代化程度,可與卡納維拉爾角的“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該發射場主要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1975年9月,第一枚H-1火箭從這裡起飛,把83公斤重的菊花衛星送入軌道。
大崎發射場的發射設施主要包括發射台、控制中心、火箭總裝車間、推進劑貯存庫、發動機靜態點火試車台、氣象台等。
吉信發射場
吉信發射場於1985年開始興建,1986年底勤務塔基礎工程基本結束,1988年8月建成發射控制中心,1988年12月建成LE-7發動機點火試驗設施。測控中心、動力站、液氧、液氫以及高壓氣體庫等也相繼建成。該發射場位於大崎發射場東北方向約1公里處,是為適應H-2新型運載火箭的發射而興建的。
吉信發射場的設計基本要求是:縮短發射場的發射準備周期,降低操作費用,45天內能發射兩枚運載火箭;發射場的設計具有靈活性,以利於將來進行改建與擴建。為了體現上述要求,設計儘量採用平行作業;採用自動檢測系統(手動的備份系統);採用一個活動發射架和一個火箭裝配廠房,一發火箭進行裝配,另一發火箭準備發射。
吉信發射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和最現代化的發射場之一。它可與庫魯的阿里安4發射場以及卡納維拉爾角的大力神3發射場相媲美。發射場耗資33億美元(1990年幣值),主承包商是三菱重工業公司。 主要由四個工作場區組成:固體發動機貯存及檢驗區;衛星準備與總裝區;運載火箭裝配樓區;發射台及服務塔區。
固體發動機貯存及檢驗區的主要任務是:
1)助推器無損檢驗及貯存;
2)助推器的電氣機械系統功能檢查。
衛星準備與總裝區的主要任務是:
1)衛星的最後裝配與檢查;
2)加注推進劑與高壓氣體;
3)衛星、衛星連線件及整流罩的總裝。
運載火箭裝配樓區的主要任務是:
1)助推器的起豎與最後裝配;
2)芯級火箭的起豎並與助推器連線;
3)子系統及系統檢驗。
發射台及服務塔區的主要任務是:
1)高壓滲漏檢驗;
2)整體火箭的系統檢查;
3)演練(推進劑加注試驗);
4)加注推進劑及高壓氣體、發射前倒計數及發射。
H-2發射場興建了4年,然後進行了為期兩年的地面設施驗證。並在1994年2月首次發射H-2火箭成功。
H-2火箭在裝配樓垂直地被安裝在機動發射平台上,沿鐵軌運往發射台座和服務塔處。機動發射平台重44噸,寬22米,長18米,從地面到平台頂面距離為7米,平台行駛最大速度為8米/分。 平台由川崎公司製造。
固定服務塔高75米、寬30米。固定服務塔的兩邊有兩個可繞圓形鐵軌迴轉的服務塔架。左服務塔高75米,通過工作平台可以接近火箭的上面級與有效載荷;右服務塔與固定塔的下半部相接,可接近火箭的下半部分。
服務塔的頂部是一個100000級的清潔室。在火箭發射時,服務塔的可動部分可迴轉180°,對火箭進行檢查,工作完畢後,塔架可迅速回到原來位置。服務塔的中間部分為臍帶塔架,各種電氣系統以及推進劑系統管線都裝在臍帶塔內。
H-2火箭裝配樓高66米,高頂廠房部分在前,寬27米,有13層工作平台。低頂廠房部分在後部,寬32米,長46米。裝配樓由川崎重工業公司負責建造。
發射控制中心接近裝配樓,是一座圓形建築,由日本電氣公司負責建造。
運載火箭與控制中心之間的通信主要採用光纖系統。因此,指令信號和監控信號都是數字式的。此外,還有一套硬體備用系統供安全應急用。
H-2火箭發射場還建有大型火箭發動機試車台,用於試驗LE-7液氧/ 液氫發動機。試車台靠近發射設施布置,其目的是節省成本,發射與試驗可共用液氧/液氫貯存庫設施。
此外,還改建了老的45米高的試車台,以試驗H-2火箭的固體火箭助推器。發射場還包括高壓氣體、推進劑貯存設施以及衛星準備樓等其它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