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鷹級航空母艦

日本大鷹級航空母艦

大鷹級護航航空母艦是日本在二戰中用三艘大型豪華郵輪改裝成的護航航母。 本級艦原為客輪“新田丸”“八幡丸”“春日丸”。日本海軍隨後接受進行改造,成為航空母艦大鷹,雲鷹,沖鷹。 本級艦未參加大型戰役,負責運輸飛機和護航船隊任務。均在戰爭中後期被美軍潛艇擊沉。

發展沿革

建造緣由

1937年,日本郵輪公司為了與德國公司新造的客輪沙恩霍斯特級相抗衡,計畫在194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建造3艘歐洲航路專用大型客輪,其中2艘在1938年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

日本郵輪公司名稱縮寫的“NYK”三個字母分別植入到3艘艦艇名稱的首字母,分別為“新田丸”“八幡丸”“春日丸”。

1940年,新田丸,八幡丸竣工,春日丸下水。但是由於歐洲爆發戰爭,東京奧運會面臨取消,因此已經竣工的2艘客輪決定改變原計畫,改行北美航線。

然而改航不到一年,先前就已計畫將民間大型客輪改造為航空母艦的日本海軍,在戰爭日益緊迫情況下,決定進行該項計畫。第一艘進行改造的客輪是下水後進行舾裝過程的春日丸,其他兩艘在1941年秋季至年底移交日本海軍。

建造列表

大鷹級一共有三艘,大鷹、雲鷹、沖鷹,於三菱公司長崎造船廠建造,戰爭爆發後分別改裝為航母,均在戰爭期間為美軍擊沉。

時間表

大鷹

1940年1月6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40年9月19日下水,在佐世保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1941年9月15日完工。 服役期間只參加了一次戰鬥部署,其餘時間主要是執行訓練和運輸任務。1944年8月18日在菲律賓呂宋島西北被美國海軍“紅石魚”號(Rasher,SS-269潛艇擊沉。

雲鷹

1938年12月14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39年10月31日下水,1940年7月31日竣工。完工後被日本軍隊接管,在吳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1942年5月31日完工。 服役期間只用於運輸和訓練。在1944年9月15日在中國南海東沙群島東南被美“劍魚”號(Barb,SS-220)潛艇擊沉。

沖鷹

1938年5月9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39年5月20日下水,1940年3月20日竣工。1941年9月10日交給日本海軍,在吳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8月20日從特設航空母艦正式變為航空母艦,1942年11月25日完工。 服役期間只用於運輸和訓練。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伊豆群島八丈島以東被美“旗魚”號(Sailfish,SS-192)潛艇擊沉。

技術特點

大鷹級航空母艦為平甲板型航空母艦,艦橋位於飛行甲板下面最前端,右舷側有一根向下方彎曲開口的煙囪。

其飛行甲板最初為162米,後增加長度為到172米。其航速降低,僅為21節,不適合參與前線機動作戰,所以主要負責船隊護航任務和運輸飛機。

戰爭後期加強了防空火力。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17830噸
航速21節
主火力127mm火炮8座
副火力25mm火炮8座
艦載機27架

服役事件

大鷹

1943年9月30日的大鷹,此前在小笠原群島被魚雷擊傷,在等待修理 1943年9月30日的大鷹,此前在小笠原群島被魚雷擊傷,在等待修理

日本二戰期間的大鷹號護航航空母艦是由三菱長崎廠的“春日丸”號郵輪改建而成的,同級艦隻還有“雲鷹”號和“沖鷹”號兩艘都是由郵輪改建而成的。

1937年4月,日本開始實施上述計畫,凡是排水量在6000 噸以上、航速在19節以上的客輪、郵輪、貨輪,政府均會在建造之中予以“獎助金”。此艦1940年1月6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40年,日本海軍急速擴充時,三菱長崎廠的“春日丸”號郵輪即被日本軍方徵用,當時該船的建造工程已經完成約30%。1940年9月19日下水,1941年5月1日,該艦轉移到佐世保海軍造船廠改造,於同年9月5日完工編入第5航空戰隊,稍後改編入第4航空戰隊。由於它是用商船改裝的航空母艦,所以在性能上遠不及正規航空母艦。完工後從未作為航空母艦使用,多半用於訓練及飛機運輸任務,只能算是飛機運輸艦。

此艦最初未改名,在成為特設航空母艦並與龍驤編成第四航空戰隊,編入聯合艦隊後成為開戰期間商船改為航空母艦服役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

1942年中途島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第一線航空母艦損失慘重,因此“春日丸”號在1942年8月31日正式編入航空母艦,被更名為“大鷹”號,正式編入日本航空母艦行列之中。

大鷹號護航航空母艦的航速離正規航空母艦甚遠,只能為運輸船隊警戒、護航或充當運輸飛機平台,均末參加較著名的戰役。

1943年9月,大鷹遭到美軍潛艇魚雷攻擊,右舷連續遭到6枚魚雷擊中,原本難逃沉沒,但其中5枚魚雷並未引爆,僅第6枚擊中艦尾,後被拖曳回橫須賀進行修理。修理期間飛行甲板加長到172米,與姊妹艦相同。

大鷹號於1944年8月18日護航船隊由門司出發從馬公前往新加坡途中在呂宋島西北方水域被美軍被美國海軍“紅石魚”號(Rasher,SS-269)潛艇擊沉。

雲鷹

雲鷹前身八幡丸 雲鷹前身八幡丸

雲鷹號航空母艦,為二戰時期日本聯合艦隊所屬航空母艦。是日本海軍為增強空中攻擊力量的產物,它的前身是民用郵輪“八幡丸”。

1938年12月14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1939年10月31日下水,1940年7月31日竣工。完工後被日本軍隊接管,在吳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1942年5月31日完工。

該船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被日本海軍徵用。1939年11月送入吳海軍工廠著手改造,次年5月完成,8月入籍。至此“八幡丸”改頭換臉,由商船變成航母,更名“雲鷹”號,成為聯合艦隊的一員開始執行任務。

由於先天不足,航速過低,無法進行高機動作戰,“雲鷹”在入役後一直屈居二線,充當飛機運送船的角色。從昭和十七年(1942年)9月到昭和十八年(1943年)12月15日編入海上護衛總司令部前,雲鷹號一直在太平洋上進行各種運輸任務,包括了飛機和各式物資的運輸。

隨著戰爭的深入,為了彌補兵源不足及抑制美軍潛艇的攻擊,昭和十八(1943年)年九月“雲鷹”號在吳港再次改裝後(主要是增加武裝)被編入第一海上護衛隊,搭載97艦載攻擊機12架,執行護航和反潛的任務。誰料事與願違,在1944年(昭和十九年)9月17日“雲鷹”反遭美軍潛艇“劍魚”號(Barb,SS-220)擊沉於中國南海東南部。

沖鷹

沖鷹號前身新田丸 沖鷹號前身新田丸

沖鷹號航空母艦的前身是日本郵船公司的郵輪新田丸,原本想行走歐亞航線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戰爆發後祇能行走北美航線,隨著美日關係因中日戰爭而變得日漸緊張,改為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

1943年5月攝於特魯克的沖鷹號航空母艦 1943年5月攝於特魯克的沖鷹號航空母艦

1938年5月9日在三菱長崎造船廠動工,沖鷹號1939年5月20日下水,1940年3月20日竣工,竣工後專門返回東京,在芝浦舉行盛大招待會,1941年9月10日交給日本海軍,1942年5月27日在吳市海軍船廠改裝為航母,8月20日從特設航空母艦正式變為航空母艦,1942年11月25日完工。 服役期間只用於運輸和訓練。

經過簡單改裝。機庫較小,增加了相對較短的飛行甲板,沒有島式上建、彈射器或阻攔索。戰爭期間,日軍為彌補反潛護航力量的不足而改裝,載機20-30架,航速較低,不能跟隨戰鬥編隊出戰。主要用於訓練和飛機運輸。

1943年11月4日結束向特魯克島運輸任務後在八丈島遭到襲擊的沖鷹 1943年11月4日結束向特魯克島運輸任務後在八丈島遭到襲擊的沖鷹

改造之前正值珊瑚海海戰爆發,動工後又爆發了中途島海戰,此艦吸取教訓加強了防空火力。

沖鷹號因為航速慢,跟不上主力航空母艦,祇能在後方作為訓練用航空母艦以及往來日本與南太平洋,作為飛機運輸艦,飛機直接從沖鷹號上起飛再到南太平洋島上的日軍機場降落。

1943年12月4日,在日本伊豆群島八丈島以東海域,沖鷹號被美國潛艇旗魚號(Sailfish,SS-192)發現,旗魚號前後三次用魚雷擊中沖鷹號,沖鷹號船上燃起大火而船底不停入水,沖鷹號帶著1250人沉入大海,當中包括20名美軍戰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