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教育之路:近代日本兒童文化史考論

(1)藝術教育運動的開展/45 (1)保育內容與兒童的文化生活/52 5.兒童文化論的形成/87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裝: 24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201066366
條形碼: 9787201066363
尺寸: 20 x 13.8 x 1.6 cm
重量: 322 g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岡本定男 譯者:郜寶文
譯者簡介:
郜寶文,現任:天津外國語大學講師學歷: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博士課程修滿學分著述:
編《文學藝術新術語辭典》(1987年版)
譯《中國戲藝神考》(宮本吉雄原著,1992年版)
著譯《經營自己》(2004年版)
編著《現代日漢翻譯教程》(2005年版)
編著《100個你天天面對的生活日語場景》(2007年版)
編著《常用商務日語會話》(2007年版)
編著《掛在嘴邊的日語1000句》(2007年版)
編著《面試日語》(2008年版)
譯《現代教育改革與學校的自我評價》(八尾坂修原著,2008年版)
岡本定男,1969年名古屋大學理學院數學系畢業
1972年大阪教育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碩士
1980年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育學博士課程修滿學分
1983年大東文化大學臨時講師
1984年中央大學臨時講師
1987年奈良教育大學副教授
1998年奈良教育大學教授
同時,兼任和歌山大學、大阪大學研究生院、甲南女子大學等大學的臨時講師;現任日本教育宇宙學會會長、教育科學研究會副委員長、奈良縣民教育研究所副理事長、大阪健康福祉短期大學評議員。

內容簡介

《日本兒童教育之路:近代日本兒童文化史考論》內容簡介:每個人都經歷過孩童時代,但是能夠保持孩童時代的精神,保持其純潔的心靈,則是一件極難做到的事情。於“成年人”而言,心靈的純潔不過是生存於社會的無用之物,抑或是純粹的附屬之物罷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在每個成年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處於冬眠狀態的“自我的孩提”,遇有機會它便會甦醒,再現於成年人的眼神、聲音等。
至少,在“成年人”的內心中,如果他想要生活得自我主體化又想要生活得真實,那么,他在孩提時代所埋下的以及所確認的對待世界的全部感覺,都將會成為其今後成長過程中身體的骨骼、血流等等,以資其養分的補足。這意味著,人始終都是以“成年人”的形態的頑童。不,不如說,此種二分法式的認識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或許說,“成年人的頑童”,抑或是“頑童的成年人”,才是人類社會普遍性的存在。

目錄

緒論
一、兒童文化史研究的視點與課題/1
二、戰前教科外教育之幹流——學校自治與學校活動的開展/5
1.戰後教科外教育的基本問題/5
(1)“特別活動”的地位與名稱的變遷/5
(2)“特別活動”的基本問題/6
2.戰前教科外教育的性質及其開展/7
(1)自治的本質/7
(2)戰前“學校活動”的開展/11
第一部 兒童文化之底流
一、幼兒文化思想及其運動——兒童文化之流路/41
1.明治後期的保育內容及其文化/41
(1)保育實踐中“說話”的地位/41
(2)童話與岩谷小波/43
(3)口述童話的引進/43
2.大正時期的藝術教育和保育文化/45
(1)藝術教育運動的開展/45
(2)土川五郎思想及其律動遊戲的傳播/47
(3)小林宗作的律動法/49
3.昭和初期的兒童文化與保育文化/52
(1)保育內容與兒童的文化生活/52
(2)紙板劇的興盛與保育機構的利用/53
(3)政府對文化生活的全盤統制/56
二、文化與保育的歷史性接點
——關於“鍛鍊主義的幼稚園”/61
序論/61
1.創造奮進的孩子形象/62
(1)岩谷小波與明治時期的兒童文化/62
(2)桃太郎主義教育論/65
2.“鍛鍊主義的幼稚園”的保育內涵/66
(1)桃太郎主義實質性地繼承/66
(2)“鍛鍊主義”幼稚園的表里/71
(3)評書童話運動的發祥地/75
第二部 兒童文化之流路
一、大正、昭和時期的兒童文化論/82
1.大正時期藝術教育運動的發展/82
2.無產階級兒童文學論的發生/84
3.術語“兒童文化”的形成與運動的開展/85
4.兒童文化運動與學校教育/86
5.兒童文化論的形成/87
二、“學校兒童文化”之淵源
——關於奈良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附屬國小的雜誌(成長)/89
……
第三部 兒童文化之沃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