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變遷
中世
天文11年(1542年),德川家康出生。
慶長8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創江戶幕府。
元和2年4月17日(1616年6月1日),德川家康於駿河國駿府(今靜岡縣靜岡市)去世,葬於駿府附近的久能山(同年創建久能山東照宮)。 德川家康去世前曾留下遺囑:“死後葬於久能山……一周年忌日過後,在下野國日光山建一小堂,勸請到那成為八州守護。”
元和3年4月15日(1617年5月30日),依德川家康遺囑,將遺體遷葬至日光(現在地)。 遷葬隊伍包括騎馬武士300人,雜兵1000人,隊伍於3月15日從久能山出發,歷時1個月到達日光。
元和3年4月17日(1617年6月1日),德川家康一周年忌日當天,在江戶幕府二代將軍德川秀忠等人的參加下,舉行鎮座祭,“東照社”正式創建。 同年,朝廷追贈“東照大權現”的神號和正一位的位階。
寬永11年(1634年),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參拜東照社,並啟動社殿擴建工程“寬永大擴建”,由秋元泰朝擔任造營奉行,甲良宗廣負責設計施工,狩野探幽負責繪畫。工程耗資巨大,歷時1年5個月,動用木工170萬人、雜役280萬人,耗費金56萬8千兩、銀100貫、米1000石。
寬永13年(1636年),歷時1年5個月的社殿擴建工程“寬永大擴建”完工,形成的社殿群保留至今。
正保2年(1645年),受後光明天皇賜封宮號,改名為“東照宮”。 此後每年例祭時,由朝廷派遣奉幣使(日光例幣使)參加祭祀,直到慶應3年(1867年)廢止,共持續220年。
近代
慶應4年(1868年),戊辰戰爭中,舊幕府軍退守日光東照宮。新政府軍指揮官板垣退助成功說服雙方轉移戰場,避免了文化古蹟的破壞。
明治元年(1869年),明治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日光的神社被劃分為“東照宮、二荒山神社、輪王寺”的“二社一寺”形式。
現代
平成11年(1999年)12月,包含日光東照宮的“日光的神殿與廟宇”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日光社參
基本內容
日光社參特指江戶時代將軍家對日光東照宮的參拜,通常於德川家康祭日的4月17日實施。社參隊伍從江戶城出發,前3天依次宿泊於岩槻城、古河城、宇都宮城,第4天到達日光,停留數日後返程,總計8泊9日。社參隊伍浩蕩,耗資巨大,有向民眾宣揚德川家權威的作用。日光社參共實施了19次,其中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了10次,為歷代最多。
年表
元和3年(1617年)4月,日光東照宮竣工後,2代將軍德川秀忠實施日光社參(第1次)。
元和5年(1619年)10月,2代將軍德川秀忠實施日光社參(第2次)。
元和8年(1622年)4月,2代將軍德川秀忠實施日光社參(第3次)。
元和9年(1623年)4月,大納言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4次)。
寬永2年(1625年)7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5次)。
寬永5年(1628年)4月,大御所德川秀忠實施日光社參(第6次)。
寬永5年(1628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7次)。
寬永6年(1629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8次)。
寬永9年(1632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9次)。因服喪之故,遙拜。
寬永11年(1634年)9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10次)。
寬永13年(1636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11次)。
寬永17年(1640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12次)。
寬永19年(1642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13次)。
慶安元年(1648年)4月,3代將軍德川家光實施日光社參(第14次)。
慶安2年(1649年)4月,大納言德川家綱實施日光社參(第15次)。
寬文3年(1663年)4月,4代將軍德川家綱實施日光社參(第16次)。
享保13年(1728年)4月,8代將軍德川吉宗實施日光社參(第17次)。
安永5年(1776年)4月,10代將軍德川家治實施日光社參(第18次)。
天保14年(1843年)4月,12代將軍德川家慶實施日光社參(第19次,最後一次)。
慶應3年(1867年),15代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
景觀介紹
寬永11年(1634年),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參拜東照社,並啟動社殿擴建工程“寬永大擴建”。
寬永13年(1636年),歷時1年5個月的社殿擴建工程“寬永大擴建”完工,形成的社殿群保留至今。
石鳥居
元和4年(1618年),九州筑前(今福岡縣)藩主黑田長政奉納石鳥居。當時,石材先從九州經水路運至小山,再經陸路由人力運往日光。
五重塔
慶安3年(1648年),若狹小濱(今福井縣)藩主酒井忠勝奉納五重塔。
文化12年(1815年),五重塔因火災而損壞。
文政元年(1818年),若狹小濱(今福井縣)藩主酒井忠進重新奉納今存五重塔。
表門
表門左右兩側設有仁王像,因此又稱為“仁王門”。
三神庫和《想像之象》(重要文物)
三神庫是上神庫、中神庫、下神庫3棟建築的總稱,用於存放每年例祭時武者遊行使用的馬具和裝備。
上神庫的屋檐下設定有大型雕刻《想像之象》,由狩野派畫家狩野探幽繪製。
神廄舍和三猿
神廄舍是神馬的馬廄。 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訪問日本參觀時,見馬廄是空的,特地贈送一匹荷蘭馬。
神廄舍壁面上設有8組猿猴雕刻,以猿猴的故事反映人的一生。神廄舍和猿猴的組合,源自當時“猿保護馬”的觀念。
《三猿》是雕刻中最有名的作品。《三猿》位於第2組,內容為“勿聽猿、勿言猿、勿視猿”(日語中“勿”和“猿”同音)三隻猿猴,取意自《論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日本的庚申年郵票曾取《三猿》圖案。
御水舍
元和4年(1618年),九州佐賀(今佐賀縣)藩主鍋島勝茂奉納水盤。
陽明門
陽明門是日光東照宮中最有名的建築,由狩野派畫家狩野探幽設計。門寬7米,高11.1米,長4.4米,裝飾有以中國典故為主的各式雕刻508件,整體造型華麗。
陽明門取名自平安京平安宮的宮門“陽明門”,由朝廷賜予。
陽明門又名“日暮之門”。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參拜時被陽明門的豪華絢爛所吸引,發出“看到天黑也看不夠”的感嘆,由此得名。
唐破風屋檐下設有額束“東照大權現”,由後水尾天皇題寫,因此陽明門又稱“勅額門”。
迴廊
迴廊是陽明門兩側延伸的建築物,外壁裝飾有日本最大規模的花鳥題材雕刻。
唐門
唐門是本社的入口,整體以日本畫料“白鬍粉”上色,並裝飾有各類題材的雕刻。
本社
本社分為拜殿、石之間、本殿三部分,是日光東照宮中最重要的建築。
神輿舍
神輿舍用於存放每年的春秋渡御祭時使用的神輿。
祈禱殿
祈禱殿是婚禮等活動時進行祈禱的場所。
《睡貓》
《睡貓》是位於奧宮入口處的雕刻,作者據說是傳說名匠左甚五郎。
《睡貓》的正面圖案是“在盛開的牡丹花旁邊睡覺的貓”,背面圖案是“在竹林間嬉戲的兩隻麻雀”。
關於《睡貓》的主題,一般認為是象徵和平:在由德川家康結束戰亂而開創的江戶時代里,貓悠閒地睡眠,麻雀自由地嬉戲。 另一種觀點認為:貓是奧宮的守護者,因為它的前腳伸出,是假裝睡覺以麻痹入侵者,並在必要時一躍而出。
奧宮
奧宮是德川家康下葬的場所,分為鑄拔門、拜殿、寶塔等部分。
實用設施
日光東照宮設定有晃陽苑(旅館)、寶物館、美術館、武德殿(武道場)等設施。
三猿詳解
母子猿
母子兩隻猿猴。母猿以手遮目遠望,視線處有枇杷果實,遠處有紅色祥雲。小猿望著母猿,充滿期待。
意為:“低齡期,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 (註:解釋取自日光東照宮宣傳負責人高藤晴俊著書,下同。)
三不猿
三隻猿猴分別以手捂耳、口、眼,名為“勿聽猿、勿言猿、勿視猿”(日語中“勿”和“猿”同音)。
三猿取意自《論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在雕刻組中意為:“幼年期,對於不好的事情要勿聽、勿言、勿視,保持純粹的心靈而健康成長”。
獨坐猿
一隻猿猴獨坐。
和前兩組不同,本組中的猿猴只有一隻,意為:“少年期,開始形成獨立生活的能力”。坐姿意為:“離能夠獨立生活還差一步”(日語中“獨立”和“站立”同語)。
抬頭猿
兩隻猿猴抬頭望天,右上有青色祥雲。
意為:“青年期,須有青雲之志”。
低頭猿
三隻猿猴,中間的猿猴低頭看著,左邊的猿猴以手扶持。
雕刻組按4-4分布在神廄舍兩側,本組作為第5組開始轉入另一側,意為:“人生的轉折期”。低頭看的猿猴稍有不慎即將跌落而死,意為“因視野不明而遭遇危險”。左邊的猿猴以手扶持,意為“在益友的幫助下得以安穩”。
戀愛猿
兩隻猿猴,右側猿猴坐著若有所思,左側猿猴倒掛在樹上。
右側猿猴的表情意為:“陷入苦戀”,左側猿猴倒掛著意為“避而不見”。
婚後猿
兩隻猿猴,共同注視著面前的波浪。
兩隻猿猴不再背對,意味著“得以結合”。波浪意味著“人生的波瀾”,共同注視意為“二人合力克服”。
懷孕猿
一隻懷孕的猿猴。
本組是雕刻組中的最後一幅,懷孕的猿猴生下小猿猴後,內容將回到第一幅,意為“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春季例大祭
春季例大祭於每年5月17日、18日舉行。
例祭在江戶時代原本始於德川家康祭日當天(4月17日),明治時代採用公曆後,才改為現在的5月17日。
5月17日
10時,德川宗家、東照宮產子會(信徒組織)幹事、其它來賓齊集,例祭開始。
13時,在表參道特設馬場奉納小笠原流馬術的“神事流鏑馬”。
15時30分,“發輿祭”開始,3基神輿向二荒山神社渡御,渡御隊伍由神職人員組成。
傍晚,神輿到達二荒山神社後,由兩社神職人員共同舉行“宵成祭”。
5月18日
上午,在二荒山神社的三佛堂奉納“延年舞”。
11時,“神輿渡御祭:百物揃千人武者行列”正式開始。遊行隊伍以神輿為中心,由鎧武者、火槍手、長槍手、弓箭手等53種約1200名人員構成,從二荒山神社出發,向御旅所行進。 隊伍在形式和規模上,再現了當年將德川家康的遺體從久能山移送至日光的遷座隊伍。
12時,神輿到達御旅所,之後舉行神事:先由宮司獻上神饌“三品立七五膳”,然後依次奉奏“宮司祝詞”、“八乙女神樂”、“東遊”。
13時,神事結束後,遊行隊伍返程回東照宮。
神輿回到東照宮後,由神職人員舉行“還御祭”,例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