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於長海幼承庭訓,自幼即喜書法,後隨父母遷至吉林。16歲進京求學,曾得到唐隸華、啟功、周祖謨、大康和王禹功等諸多名家指點。17歲承蒙著名書法家、篆刻家北大教授王禹功先生舉薦,勤工儉學到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炳森先生一道臨摹清史,同時追隨恩師——北大著名教授啟功先生8年,學習國學、書畫理論及書畫鑑賞,成為啟功先生大弟子。
藝術特色
於長海生於萊蕪,長於東北,成名於江南。他9歲因習書法而聞名鄉里,16歲進京求學,轉年拜師北大教授王禹功和啟功先生。他追隨恩師啟功先生8年,學習國學和書畫鑑賞。晚年移居江南,專攻書藝,獨步滬杭,開一代新風,研創出豐滿妍麗的貴妃書體和飄逸遒勁的行凹書體。 通讀於長海先生的書法作品,盡顯唐風晉韻遺風。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是“秀、雅、潤、險、狂”這五大特色。而這每一特色並非同時出現在同一部作品中,內容不同,對象不同,所用的書藝風格也迥然不同。
其一“秀”。秀得唯美,觀之動容,思之入紙。這些挺拔雋秀的作品主要以行草書體表現,大多出現在扇面、圓光、條屏中,其內容一般是婉約、柔美的唐詩宋詞。我國著名書法家林散之曾道出研習書法的門徑:寫字要從唐碑入手,推向魏漢;再從漢魏回到唐。寫字,一定要研究筆法和墨法,要講究執筆,講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寫字時要做到指實掌空,先懸腕而後懸肘;臨帖要先像後不像,先無我後有我,先熟後生,有靜有動,意在筆先,抱得緊放得開。日久天長,就能達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於長海先生的書法之路完美印證了林散之大師的書法創作門徑之論。其作“秀”中透出“顏筋柳骨”,剛勁挺拔,窈窕合度,個別字型筆畫仍留有恩師啟功的瘦硬清秀、中宮緊湊,四外開合的影子。其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氣概凜然,體現了時代精神風貌和作者對完美人生的追求。
其二“雅”。雅得高古,行間玉潤,法則溫雅。於長海先生融晉人書法善變之韻,借唐人典雅、華貴之風,成功研創出獨具一格、風靡江浙的“貴妃體”。這種字型的主要特徵是橫細豎粗,筆正豎直,點光橫曲,撇厚捺薄,結體豐滿不塞不臃,絲斷意連令人遐想,品位華美典雅之道,意態超然忘我之外,既能透出貴族之氣,又現文人風骨。他的作品追求唯美、典雅的書風,在運筆結體中,他會非常刻意處理每一筆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與每一個轉折,做到意在筆先,一氣呵成,前後呼應。這種刻意卻超出了字形以外,用點線的變化、用筆的疾緩演繹出一種抽象的飛動之美。
其三“潤”。潤得靈動,老而不枯、潤而不肥。於長海先生深知古人用墨之法,筆是骨,墨是肉,水是血,創作中堅守惜墨如金,潑墨如水的用墨原則。他知白守黑,計白當黑。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趨於統一。他把字形筆畫的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繁與簡等對立的因素融為一體,把筆墨的濕潤、濃淡、乾枯有機結合,使其書作力求骨、肉、脂、澤兼而備之,潤含春雨,乾裂秋風,整體墨色鮮潤和美。在章法分布上,既重視整體的氣韻,又兼及局部的完美,書寫時左顧右盼、前後呼應。行與行、字與字之間有正有側、有偃有仰、姿態萬千、生動活潑。以墨的外在張力衝擊讀者視覺,突出了作者個性鮮明的藝術特徵。
其四“險”。險得和諧,絕處逢生,超凡脫俗。造險求穩是書法至高的藝術境界,更多的書家為之探求一生。孫過庭書譜說:“初學分布,但求平整,既知平整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整。”“險”分兩種:一是有意造險,二是無意遇險。有意則“造”時已謀“破”之法,故心手相應,可得意中之妙;無意則須當機立斷,臨見妙裁,有時也可收意外之效。“造險”能使人心驚,但如超越法度一險到底,則有弄巧成拙、敗筆之危,唯能“破險”,便可絕處逢生,出其不意,奪險而出,方可為奇。於長海先生在創作中最忌呆板中庸無起伏變化的作品,他認為“文如看山不喜平”,書法也一樣,必須追求內在變化,在變化中求得大美和諧,詩文講究抑揚頓挫,書家也要有奇思妙想和出神入化的藝術手法。有時,他打破漢字部首搭配的勻稱、上緊下松的結構規律,破壞局部結體均勻,追求整體和諧。特別是在右下部點豎的用筆上多有出其不意、超越想像、誇張造險之勢,但卻能在相呼應的部位“破險”成功,在跌宕起伏中化險為夷,總體上看仍不脫離中軸重心線,險中求穩,讓讀者產生一種險絕美的視覺效果和無限遐思。
其五“狂”。狂得時尚,激情四射,氣勢如虹。筆墨當隨時代,藝術家離不開社會大背景和大環境,在秉承傳統的同時,更要以新的技術手段、技巧方式來豐富演化作品的內涵,這樣的書法才能大氣、豪放。於長海先生在創作中把握了自由、奔放、個性、標新等時尚元素,大膽創新,特立獨行,將傳統厚重的書法精華融入現代自由創作之中。他創作的行凹書體,汲古納今,注入現代書法藝術創意,強調視覺元素和美術構圖,從古典韻味濃厚中透露出尚奇尚趣的現代氣息。
海為龍世界,雲是鶴故鄉。這是於長海先生自勵楹聯。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不僅僅是線條分割的空間視覺藝術,還在於能夠在看似感性的墨象之中,直接亦或間接顯示出人的生命意義並對人的本質加以理性的自我確證。於長海曾說:“誰說隸書是呆板的,寫隸書也要飛起來。”縱觀於長海先生的作品,諸體皆精,法度文雅,氣韻通神,無論是楷、行、隸、篆,還是行楷、行草、狂草都秉承傳統,章法有度。同時,他又汲取古意,博採眾長,兼具時代色彩,創新出獨樹一幟富於變化的嶄新書體,在靜與狂的一對矛盾體中潑墨揮毫,實現藝術自我,笑對書藝人生。
著述榮譽
主要業績:
1980年全國第一,二屆書法篆刻巡迴展〈瀋陽、北京〉任評審;
1982年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任評審;
1983年中國近代百年書法大賽銀獎;
1988年取得題字資格;
1989年文化部舉辦的書法展中獲“群星獎”。
主要著作:
行書:《於長海行書“醉翁亭記”》;
隸書:《〈汝南王修治古塔銘〉集聯》;
行草書:《於長海書“千字文”》。
書法論文及作品散見於全國各類書畫專業刊物。
作品展示
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