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佃農家庭。幼時父去世,稍長便做短工,當縴夫,藉以養家餬口。21歲時,因觸犯鄉紳,被迫棄家從軍,開始戎馬生涯。他在川軍中驍勇善戰,謀略過人。1926年,已從士兵、班、排、連、營、團長,升至四川軍閥楊森部的憲兵司令,併兼任楊森總司令部所在地、川東重鎮萬縣的城防司令。1926年5月,北伐戰爭開始,他擁護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為北伐軍的勝利而歡欣鼓舞,設法與在重慶活動的國民黨省黨部(左派)負責人、共產黨員楊暗公、吳玉章等人接觸,開始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9月初,當楊森在朱德、陳毅等革命者的推動下,決定懲罰在長江上游肆意尋釁的英國軍艦時,他毅然請纓。於9月5日親率部隊與英國侵略軍在萬縣江面展開激戰,使帝國主義的“炮艦”政策遭到挫折。在近三個小時的激戰中,他脫掉上衣,掄起大刀,與敢死隊員一起奮力拚殺。雖頭部負重傷,仍不下火線,並怒目高呼:“弟兄們,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給我打!打!打!”打死打傷英國官兵數十名,捍衛了中華民族尊嚴,被譽為“民國以來,中國軍人與外強開戰的第一位愛國英雄。”不久,楊森易幟,所屬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同年10月,朱德到萬縣任二十軍黨代表,並開辦軍事政治學校,他奉調在第一期受訓。這期間,與朱德等人多次接觸、暢談,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根據黨組織的安排,仍留在軍中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楊森追隨蔣介石背叛革命,他強烈不滿,被楊森解除職務,並密令予以查辦。他被迫離開萬縣,在成都、南充短暫停留後,經張瀾介紹,到川軍劉湘的第二十一軍二師六旅任旅長,後改任軍部少將參軍。1930年8月,被中共四川省委任命為江津兵變總指揮,當他察知兵變訊息走漏,為保存我黨在軍隊中的骨幹,曾向起義前委提出暫不發動兵變的建議,因受“立三路線”的影響,其建議未予採納,改任李家俊為起義總指揮。兵變失敗,被迫化裝潛到重慶。後奉省委指示,重返劉湘部隊。1934年在成都被任命為省會警察局局長。時值四川處於嚴重的白色恐怖中,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遭到殘酷迫害。他強忍悲憤,利用職務之便,積極設法營救,掩護軍中的同志和進步人士,在極其艱苦困難的條件下,為黨保存了部分力量。1935年1月,被調離成都,改任教導師第二旅旅長,派赴與紅軍作戰的前線。同年5月,防守川西北險要隘口土門一帶,他乘機巧妙地虛留豁口,讓路西進的紅四方面軍。同年10月24日,張國燾率領南下的左路紅軍,發動進攻“天(全)、蘆(山)、雅(安)、名(山)、邛(崍)、大(邑)”戰役。他接到朱德的秘信後,再次將所在防地為紅軍讓路,引起敵人懷疑,被撤去旅長職務。1936年初,以少將參議頭銜,派赴日本考察軍事。1936年“西安事變”後回國,在成都與車耀先等聯絡川軍故舊,進行抗日救亡活動,並出資支持創辦《力文》半月刊,旗幟鮮明地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後被國民黨當局以“言論極為反動”為由查封。1937年9月,劉湘率川軍出川抗日。他被召回軍隊,任第七戰區三十集團軍新十六師副師長兼第七戰區游擊司令,開赴贛東北前線。1938年9月,因與追隨蔣介石甚緊的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意見不合,憤而棄職回川,擇居成都。利用其較有影響的社會地位和聲望,積極參與對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1942年,經張瀾介紹,加入民主政團同盟,在複雜的鬥爭環境裡,為發展壯大民主進步力量做出了卓著的貢獻。1944年,民主政團同盟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被選為“民盟”四川支部成都北區分部主任委員,後被選為“民盟”四川支部執行委員。1946年,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朴、聞一多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後,他與張瀾、楊伯愷等在成都籌備舉行了“李聞追悼大會”。會後,國民黨特務製造混亂,用墨水瓶投擲張瀾先生,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保護張瀾,厲聲面斥肇事歹徒。並通過輿論界,對國民黨當局的無恥行徑進行了猛烈的抨擊。1947年6月2日凌晨,國民黨特務機關在成都進行大逮捕。他被成都警備部稽查處特務緝捕,押禁在省特委會看守所。在敵人的審訊堂上,他鎮定自若,歷數蔣介石發動內戰、禍國殃民的種種罪行。面對敵人的威脅,他寸步不讓,抓起桌上的茶碗,擲向敵人。並斷然拒絕敵人提出“聲明脫離民盟則釋放”的條件。他叮囑來探監的女兒:“對生活要有信心,將來一定比現在好,一定要好好讀書,將來是有用的。”1949年12月7日深夜,與32位難友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在成都外西十二橋側。 |
相關詞條
-
於淵[四川射洪籍烈士]
於淵,四川射洪人。又名光藻,號邦齊,爆發後出川抗日,任新十六師副師長兼第七戰區游擊司令。
基本信息 生前情況 犧牲情況 -
古淵頭村
古建築古淵頭位於東陽市北部,距城區25公里,西北倚峋山,正北而東烏竹溪環抱,南面一馬平川。
鄉村名人 鄉村文化 經濟發展 參考資料 -
何子淵
何子淵(1865—1941),字臨淑,諱東漢,廣東梅州興寧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 1906年加入同盟會,任嘉應州主盟人,是廣東潮州黃...
人物生平 人物軼事 人物著作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
淵子崖保衛戰[戰爭名稱]
1941年12月20日,在山東省莒南縣淵子崖村,在年僅19歲的村長帶領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鐵叉和鍘刀,與1000多名裝備精良的日軍展...
簡介 重大意義 紅色旅遊 -
張淵
張淵為人名,主要有名的同名人物有:張淵(1135-1212)字叔潛,號平園老叟。宋代福建永福(今屬永泰縣)人。(1868~1916)字深如。陝西興平人。...
明朝歷史人物 宋朝歷史人物 清朝歷史人物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陝西烈士 -
何子淵紀念文集
2、教育革新 2、何子淵等人創辦的興民中學 8、革命家
-
淵子崖保衛戰
淵子崖保衛戰中的淵子崖村位於山東省莒南縣縣城西15公里處,抗戰期間屬沭水縣。
基本簡介 歷史經過 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
淵子崖慘案
這天正逢劉莊大集,趕集的民眾一見鬼子來了,立即紛紛逃散。 與此同時,守衛西南炮樓的村民也與鬼子展開了激戰,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另一路鬼子從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