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禮剛

方禮剛

《中國青年報》2004.1.19 32善款應善用《人民政協報》2004.6.2 《中國社會報》2005.11.27

簡介

方禮剛,筆名方禮綱,籍貫:湖北黃岡市。 出生於1963年,1988年畢

方禮剛方禮剛
業於湖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商業經濟系,2006年在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學專業進修,獲在職研究生學歷,2008年赴香港理工大學學習,獲社會服務管理(社工方向)碩士學位。現為海南大學三亞學院副教授/高級經濟師、社會工作系副主任。
曽在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基會從事社會工作期間獲得過希望工程奉獻獎,在新華社湖北分社從事記者工作期間獲得過湖北新聞獎。
研究與寫作的興趣領域在於關注社會、民生。社會評論的代表作有:《戶籍是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中國青年報》,2005.4.20,聯合國報告引用,2005.5.13)、《性侵幼女頻發急須引入駐校社工》(《中國青年報》,2009.5.1),《城管與小販軍備競賽能減少悲劇嗎》(《南方周末》,2009.5.7)、《孕婦之死折射社會管理漏洞》(《中國青年報》,2007.12.4)、《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中國社會報》,2005.11.27);社會工作專業論文代表作有:《評估的概念、意義和模式》(《社會工作》雜誌,2011.9)、《程式邏輯模式篇》(《社會工作》雜誌,2011.10);國際會議論文代表作有:The pilot study of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Decision-making and Social Integration(參加在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召開的第21屆亞太社會工作大會,2011.7.15~18).

歷任職務

1、湖北省黃岡市縣政府公務員;
2、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湖北經濟報》暨《武漢證券報》編輯/記者、發行部副主任;
3、團中央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編輯部及希望工程網站負責人、《中國青基會通訊》主編;
4、海南大學三亞學院社會工作系副主任。

5.瓊州學院社會工作專業負責人、海南省社會工作人才培訓基地副主任

社會兼職

1、國際學校社會工作協會會員;
2、亞太社工教育協會會員;
3、海南省第三勞教所特聘輔導教師;
4、三亞市林業局林業征占用地特聘評審專家;
5、中國東坡赤壁詩詞學會會員、黃岡市作家協會會員、三亞市作協理事;
6、中國邯鄲市武式太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香港武式太極拳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系武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

7.海南省民政服務監督員

8 .海南省第三戒毒所精神戒毒特聘教師

研究領域

旅遊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醫務社會工作、司法-戒毒社會工作、社會服務項目評估等社會工作領域,社會衝突和社會管理領域,太極養生。

相關作品

第一部分 報紙選輯(社會評論)
序號 篇名 作者 刊名(出版社)年/期
1回頭看西南大旱被民間“預測” 方禮綱 《新京報》 2010.3.24
2真是出於公益何須強征暴拆 《新華每日電訊》 2010.4.26
3遏阻富士康“N連跳”的幾點公民建議 《新華每日電訊》2010.5.24
4學校安全防範豈止在汛期 《人民日報》 2005.6.24
5拒絕誘惑 《人民日報》1997.3.12
6希望的支點 《 經濟日報》2001.6.7
7新世紀的希望工程 《經濟日報》2001.6.7
8幫貧困地區孩子們填平數字鴻溝 《新華每日電訊》2001.10.29
9誰來保障弱勢者的利益 《中國青年報》2004.1.19
10引爆黃土地的信息革命 《中國青年報》2001.11.5
11建議用系統論決策“世遺”漲價 《中國青年報》2004.12.21
12戶籍是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最後藩籬 《中國青年報》2005.4.20
13附:中國的戶籍制度:需繼續改革 聯合國報告引用2005.5.13
14戶籍: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 《文摘報》轉載2005.5
15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 《山東青年報》2005.4.21
16孕婦之死折射社會管理漏洞 《中國青年報》2007.12.4
17性侵幼女頻發急須引入駐校社工 《中國青年報》2009.5.1
18監控攝相頭 有還是沒有 《中國青年報》2009.4.16
19城管與小販軍備競賽能減少悲劇嗎 《新京報》2009.5.4
20城管小販冷戰只會導致更多悲劇 《新華每日電訊》2009.5.5
21城管與小販軍備競賽能減少悲劇嗎 《南方周末》2009.5.7
22公安內部監控攝像頭有還是沒有 《南國都市報》2009.4.17
23李麗雲之死能否激活社會管理 《新京報》2007.12.4
24公車見死不救的辯解站得住腳嗎 《新京報》2006.6.5
25一個人離去很多人受傷 《新京報》2007.3.16
26附:有多少孩子需要解放 《新華每日電訊》2007.3.16
27殯葬業暴利根源不只是壟斷 《新京報》2007.4.9
28中國慈善事業已到發展的十字路口 《新京報》2005.11.24
29把生命安全決定權還給個人 《新京報》2005.11.16
30公車護欄能否不冰冷 《新京報》2006.1.6
31激活富人的潛在熱情和能量 《人民政協報》2004.5.25
32善款應善用 《人民政協報》2004.6.2
33中國慈善榜的首創意義 《人民政協報》2004.5.26
34溫州人與希望工程 《人民政協報》1905.6.25
35二十一世紀的希望工程 《公益時報》2001.6.11
36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 《中國社會報》2005.11.27
37讀出自己想要的慈善榜 《中國社會報》2005.5.27
38管身邊的人不如管自身 《承德晚報》2003.11.26
39把生命安全決定權還給個人 《福州晚報》2005.11.17
40希望工程策劃人 《溫州晚報》2003.10.1
41把生命安全決定權還給個人 《燕趙晚報》2005.11.20
42法院執法能否更文明一點 《建設市場報》2005.10.3
43“八零後”市長也可爭議 香港《大公報》評論2009.7.7
第二部分 中國期刊資料庫
44社工項目評估的概念、意義和模式 《社會工作》雜誌2011.9
45社工項目評估的程式邏輯模式 《社會工作》雜誌2011.10
46程式教學法在社會工作教學中的套用 《理論·實踐·探索》2010.9
47 真相背後還有貓貓 《決策探索》2009年3月
48“虎照”真假比有無華南虎更重要 《學習月刊》 2008年1月
49“校醜不外揚”是管理體制之病 《學習月刊》2007年7月
50道德是一種資本 《學習月刊》2006年3月
51公校私營總似霧裡看花 《學習月刊》200年5月
52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 《學習月刊》2006年1月
53 法院應慎用自由裁量權 《學習月刊》2005年12月
54教育不公的責任不應由考生承擔 《學習月刊》 2005年10月
55戶籍是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最後藩籬 《小康生活》2005年6月
56傳統文化:拜師記 《中華武術》2007年4月
第三部分 其他社科期刊
57安監的責任不應止於送達整改通知 《時政瞭望》(社科院)2005年6月
58節約資金與節約資源同等重要 《時政瞭望》2005年8月
59教育不公的責任不應由考生承擔 《時政瞭望》2005年8月
60理性看待美國的“中國威脅論” 《時政瞭望》2005年8月
61尊重外來人口 建設和諧城市 《時政瞭望》2005年9月
62農村災害預防存在認識偏差 《時政瞭望》2005年9月
63不要過高期望審計風暴的作用 《時政瞭望》2005年10月
64解決分配不公 實現和平發展 《時政瞭望》2005年11月
65法院執法可否更文明一點 《時政瞭望》2005年12
66月票改革的重點應體現公益和公平 《時政瞭望》2006年1月
67發展慈善事業立法要先行 《發現》學術專刊2006年
第四部份 編 著
68《成長的希望》(社會工作個案) 參與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
69《星光》(社會工作個案)參與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70《重任在肩》(素質教育叢書)參與 武漢出版社1999年
71《紅燭》(長篇報告文學) 中國文學出版社1996年
72《中國青基會通訊》(社工期刊) 團中央青基會出版2001-2008年
第五部份 國際國內學術會議論文
73The Agenda Studies for Localization of Participatory Urban Decision Making國際社工大會(香港)2010.7
74參與式社區決策與社會整合的試點研究德國洪堡基金(三亞)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11
75The pilot study of Participatory Community Decision-making and Social Integratio亞太社會工作教育大會(東京早稻田大學)2011.7
76旅遊休閒社會工作應當成為社會工作一個新領域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第七屆年會(深圳)2011.6
第六部份 省、市、校級科研課題
77海南社會服務組織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海南省社科聯2010-2012
78三亞市民間組織發展狀況調查三亞市科信局2010-2012
79養老服務成為三亞城市品牌可行性研究三亞市科信局2011-201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