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定棲息圖

方人定棲息圖

方人定棲息圖是一幅中國國畫作品,創作於1961年,作者是方人定。

基本信息

簡介

紙本,設色。縱246厘米,橫122.5厘米。

方人定的繪畫作品既有個性風采,又不乏時代精神。他屬於嶺南畫派第二代畫家,以藝術理論和人物畫著稱,同時兼工花鳥、走獸、山水和書法。早在20世紀20年代,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極力呼籲藝術革命,到40年代他倡導、創作反映現實人生的現代人物畫,產生廣泛的影響。50年代至60年代,他主持廣州地區國畫座談會,團結廣州地區國畫界,使畫家們捐棄前嫌、坦誠相待,創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方人定人物畫或工或簡,風格多樣;花鳥畫更是五彩斑斕、別具一格。作品《棲息》圖便是其花鳥畫的代表作。

特點

款識:一九六一年初春,人定。鈐印:方(朱文) 人定(朱文)。中國美術館藏。

整個構圖高低避讓,張馳有致,顯示作者駕馭巨幅畫面的深厚功力。畫中六隻鷺聚居在淺灘樹叢中,或引吭高歌,或低首覓食,顧盼欲語,極富人情味。盤根錯節的樹根占據了畫面大部,水草叢生、樹藤纏繞,線條瀟灑俊逸,剛勁而富有韻律變化。墨彩交融生輝,又不失傳統國畫的韻味。觀之讓人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野趣中而忘記塵世間的煩擾。

與傳統文人意趣的花鳥畫有所不同,方人定特別重視所畫對象造型的真實性,這反映出其嚴謹的科學的創作觀。此畫在鷺群形象的刻畫上體現的尤其突出。從動物學常識中我們了解到,畫中所畫的鷺種是南亞地區常見的草鷺:它的特徵為頂冠黑色並具兩道飾羽,頸棕色且頸側具黑色縱紋。背及覆羽灰色,飛羽黑,其餘體羽紅褐色。草鷺多棲息在沼澤、田邊、水塘等蘆葦或雜草叢生處,常常3—5隻在一起活動。它們喜歡把巢穴建在枝葉濃密的松、榆等樹上或者偏僻的葦塘邊,所以它們經常在樹上休息。它們長久站立,伸頸張望好似木樁一樣,當食物在近處時,就引頸啄捕,當食物在遠處時,則急步向前捕食。方人定將這些特點都表現得細緻入微,自然生動。可以說,他在花鳥畫創作上所表現的這種嚴謹的理性精神恐怕只有宋人能和其比肩。

方人定的畫作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體現出極其強烈的關注現實的人文精神。1941年,方人定曾在其文章中寫到:“我深覺得當我們民族復興圖存、自力更生的時候,我們所需要的藝術品不是出世的,亟當是關於人生的。然而關於人生的作品,非用人物畫來得深刻爽快,但我們需要以現代的新姿態和靈感來表現現代美為最重要。”這是方人定傾注畢生心血改造傳統中國畫、人物畫的有力證明。1961年之後的一段時間,他的藝術創作由人而物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有趣的是,方人定曾在20、30年代曾極力反對那些“與人生無關”的繪畫題材,而到了60年代初他的藝術創作中除了《西廂記》組畫4幅古裝人物畫之外,其餘幾乎都是“與現實無關”的花鳥、山水之類。同年創作的《青藤書屋》、《錢塘江潮》、《蘭亭》、《西湖煙雨》等,都表現出對名勝古蹟、人文遺蹤、山水草木的熱切關注,我想,若把他在藝術表現上的轉變結合到當時的歷史情景中看,其中原委,還是可以理解的。

方人定早年研習傳統,從山水、花卉、翎毛、走獸、人物都有所涉獵。赴日本求學後,他的畫作中明顯融入某些“浮世繪”的特點。而其後赴美國考察,又研習西洋繪畫。這些經歷促成方人定在中國畫的革新觀念和實踐上的幾次蛻變。因此,反對陳陳相因、固步自封,強調自我、重視生活成為方人定最鮮明的藝術觀。他曾說:“假使說我的畫是專學某一人或某一派的,我必否認。因為我的師,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一個畫家不要受任何畫派的約束,應該自己走自己的路。”

方人定(1901—1975),原名仕欽,廣東省中山縣人。1923年隨高劍父學畫,1926年畢業於廣東省高等法官學校研究部。先後於1929、1933年東渡日本學習西洋畫與日本畫。回國後在香港組織“再造社”。作品曾獲比利時萬國博覽會金牌獎。曾任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授、廣東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