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建築名詞]

方丈[建築名詞]

方丈原為道教固有的稱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借用這一俗稱。在道教中,講人心方寸,天心方丈,方丈是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的稱謂,亦可稱“住持”。據《維摩詰經》說,身為菩薩的維摩詰居士所住的臥室雖僅僅一丈見方,卻能容納二千師子之座,有不可思議之妙。道世《法苑珠林·感通篇》載:“吠舍厘國宮城周五里,宮西北六里有寺塔,是維摩故宅基。尚多靈神,其舍壘磚。

基本信息

【詞目】方丈

【拼音】fāng zhàng

【釋義】佛寺最高領導者稱為方丈,可由住持升座。

詳細釋義

(1).一丈見方。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白傅葬龍門山,四方過者,必奠卮酒;冢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濘。”

明 歸有光 《項脊軒志》:“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茅盾 《鍛鍊》二:“窗外是不滿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極言肴饌之豐盛。

語出《孟子·盡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 趙岐 註:“極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晉 葛洪《抱朴子·詰鮑》:“食則方丈,衣則龍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貶誤》:“﹝書生﹞乃於口中吐一銅盤,盤中海陸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從者數百;今日至親只這三四口兒,好生傷感人呵!”

梁啓超 《〈史記·貨殖列傳〉今義》:“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養焉。”

(3).初指寺院。後指僧尼長老、住持的居室。

《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象。” 張銑 註:“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經象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臨方丈。”

唐 歐陽詹 《同諸公過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詩:“寂爾方丈內,瑩然虛白間。”

《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那尼姑連忙出門迎接,邀入方丈。”

《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兩位男性住北間,兩位堂客住南間,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觀住持的居室。

《水滸傳》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九:“看過了呂純陽、韓湘子跨鶴並飛的亭子……便在方丈內坐了一會。”

(5).指寺院、道觀的住持。

唐 陸龜蒙 《和襲美寒日書齋即事》之三:“名價皆酬百萬餘,尚憐方丈講玄虛。”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總其成。”

郁達夫 《在寒風裡》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辭別了方丈,走下山來。”

(6).傳說中海上神山名

《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史記·孝武本紀》:“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入則有四明、天台。”

宋 賀鑄《海月謠》詞:“頓覺蓬萊、方丈,去人不遠。”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臥三腳木榻上,覺四體舒適,心神開朗,如居蓬萊、方丈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