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隨著通信數位化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新聞信息的傳送、接收、傳輸和交換逐步走向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道路。新聞計算機通信終將淘汰莫爾斯通信、電傳通信、模寫通信等陳舊的通信方式。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與合眾國際社等世界大通訊社從20世紀60年代起,開始把計算機技術套用於新聞通信。到了70年代,世界上許多通訊社和報社已大量使用計算機,建立新聞計算機通信系統,實現新聞的採集、編輯、收稿和發稿全系統自動化。
在新聞的通信處理過程中採用計算機技術,可以使處理過程簡便而迅速。計算機數據通信傳輸速度高,有差錯控制以消除傳輸中的誤碼。新聞稿還可以直接進入報社的編輯處理系統,提高新聞的時效。
1985年中國新華通訊社在新聞通信中首次使用計算機收發中文稿件。採用微型計算機、局部網與數據通信技術,建立了以新華社總社為中心的中文發稿網路。此系統投入使用後,廢棄了從50年代起沿用近30年的速度慢、時效差、字跡不太清晰的模寫工作方式,使稿件的傳輸速度提高了15倍。1986年在漢城舉行的第10屆亞運會上, 中國記者從寫稿、編輯到發稿全部實現計算機化,並首次攜帶小型電腦在現場編寫、傳送稿件。
1985年新華社開始興建計算機新聞信息處理和通信系統,以實現新聞的編輯、通信和資料檢索現代化。這個新系統的建成,是中國新聞通信計算機套用技術的一個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