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相信
作 者:菲利普·柯爾庫夫著 錢翰譯
叢 書 名:現代社會學文庫出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ISBN:9787801494672
出版時間:2000-12-01
版 次:2
頁 數:171
裝 幀:精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理論
內容簡介
《新社會學》介紹了近現代西方國家社會學發展的一些新流派和新理論,以討論社會理論中幾組傳統上頗具爭議性的範疇為基本視點,闡述了埃利亞斯、吉登斯、布迪厄、戈夫曼、盧克曼、波爾坦斯曼等當今世界上著名的社會理論大家為消除社會理論中的二元對立所做的引人注目的努力,以及作為這種努力之一的構建主義社會理論的諸項新成果。
目錄
引 言
一、社會科學中幾組傳統的對立範疇
1.哲學的遺產
1.1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2 主體與客體
2.社會學的核心:集體與個體
2.1 E.迪爾凱姆對集體的強調
2.2 方法論上的個體主義
3.朝向建構主義的提問方式
二、互動的社會結構
1.非常時髦的開拓者:羅伯特·埃利亞斯
1.1 社會科學:在參與和距離之間
1.2 走出“個人”與“社會”的對立
1.3 相互倚賴的形式,自由的餘地與人格的結構
1.4 與互動相對立的相互倚賴?
1.5 進化論陷阱與歷史性
2.皮埃爾·布迪厄的結構主義的建構論
2.1 結構主義的建構論
2.2 兩個關鍵概念:慣習和場域
2.3 社會秩序的象徵維度
2.4 行動社會學:實踐邏輯
2.5 反思社會學
2.6 客觀結構的決定性作用
3.結構主義建構論批評的發展
3.1 支配結構與大眾實踐:克勞德,格里隆和讓-克勞德·帕瑟隆的問題
3.2 結構的彈性:密歇爾·多布里的政治危機社會學
4.安東尼·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
4.1 結構的二元性
4.2 行動者的能力:實踐意識和話語意識
4.3 行動的非意圖性後果
4.4 對進化論的批判
4.5 系統、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或重新被納入巨觀的微觀
三、社會結構中的互動
四、群體建構和社會歸類
五、複數的個人
結論
參考書目
……
前言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法國的社會學界研究和討論的是哪些概念呢?哪一些既是法國社會學家選擇的方向同時又是對外國同行成果的利用呢?部分現實可以用來說明某種悲觀態度:範式(paradigmes)和理論參照系的多重性,學派之間的對立,學科分支的高度專業化,爭論的頻率很低,等等。我們有時會問自己,到底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科學學科還是一些簡單排列起來的非常不一致的取向和工作。這種現象確實導致了科學研究和爭論的遲滯,不利於未來的發展,但這僅僅是現實的一個方面。因為,與此同時,一些新穎的思想在匯聚,雖然它們並不總是清晰可辨,但已經在一些研究中表現出來,這些研究的出發點和概念資源相當多種多樣。這樣,法國最具創造力的社會學家,藉助於國外的成果,通過各種方式試圖從傳統的二律背反(如物質/觀念,客觀/主觀,集體/個體或巨觀微觀)中解脫出來,如果說這些二律背反曾經構成了社會學,那么今天它們的活力已經非常有限。針對這些越來越導致貧乏的對立概念,逐漸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領域,這裡我們把它稱為社會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e social),因為在這裡,社會現實傾向於被當作建構起來的(而不是自然的或一勞永逸一次給定的)。為此,首先,經典作家的作品得到重新解讀,外國學者(並不一定是新的)得到了討論或再討論,新的研究領域得到了開發。當代法國社會學的領域不僅被分割開,而且將能夠辨認出這些處於運動中的社會學家的共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