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委關於大力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教師。加強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提高中國小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基礎教育水平的關鍵措施。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雙語”水平和教學質量,是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的突破口。希望各地各部門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強化培訓,經過努力,使我區教師隊伍的素質、教育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有顯著提高,使我區教育事業的發展適應二十一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主要內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轉發自治區教委《關於大力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通知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州、市、縣(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區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自治區教委《關於大力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轉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關於大力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和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

認真學習貫徹江澤民總書記視察新疆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強化對幹部的政治、業務培訓和“雙語”教育,建設一支高素質幹部隊伍,對加快我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促進穩定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全區20萬中國小教師是我區幹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的基礎教育重任。長期以來,我區中國小教育尤其是少數民族中國小教育一直存在著教育質量不高、教師素質偏低的問題,而教師素質偏低又是導致教育質量不高的直接原因。大力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是我區基礎教育戰線的一項緊迫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國小校(含中師、中專、中等職業學校、幼稚園、特教學校,下同)要高度重視,從速行動,抓緊抓實,抓出成效。自治區決定把1999—2004年作為我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第二個五年管理周期,現就本周期內的若干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鄧小平理論是強大的思想武器,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鄧小平同志關於“三個面向”和“大力培訓師資”的指示,為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指明了方向。江澤民總書記視察新疆時的重要講話,特別是他關於加強新疆幹部隊伍建設的精闢論述和具體指示,對我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大力開展繼續教育,全面提高廣大中國小教師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整體素質,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澤民總書記指示,促進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教師繼續教育是學歷後教育,是終生教育的主要內涵。當前,我們要加大繼續教育工作力度,不失時機地將教師培訓工作重點從學歷補償教育轉到提高素質的軌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國小校的領導,必須充分認識繼續教育對提高教師素質進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巨大作用,充分認識提高教師素質對深化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做到認識到位,措施到位,行動到位,扎紮實實地推動繼續教育工作。中國小教師必須具有崇高的使命感,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和行動,自覺投身繼續教育,加快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雙語”教育和漢語課教師隊伍建設,是本管理周期的重點工作之一。語言是吸納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語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語言不通,就不能交流。為了加強學習和交流,各個民族都要克服相互之間的語言障礙。漢族要學習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也要學習漢語,有條件的還要學習外語,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全社會愈來愈認識到,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提高教師“雙語”水平,提高漢語教學質量,既是提高民族教育質量的突破口,又是民族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廣大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雙語”的客觀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做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師。各級領導要切實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認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實事求是地解決好相關問題。

二、統籌部署,分工負責,全面落實繼續教育工作

自1992年自治區教委頒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暫行規定》以來,各地(州、市)、縣(市)從當地實際出發,開拓性地開展工作,使教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發展很不平衡,由於缺乏激勵和保障機制,繼續教育工作力度較弱。本管理周期擬在各地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遵照教育部相關要求,加以統籌部署。

本管理周期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從不同地區、不同語種、不同學科、不同教師職務的實際出發,以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科學文化、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整體素質為目的,堅持“分類指導、按需施教、學用結合、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開創我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新局面。

落實繼續教育工作,由自治區、地(州、市)、縣(市)教育行政部門統籌部署,分工負責。自治區教委負責全區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規劃、部署,制訂高中教師培訓計畫,並安排在高等師範院校、進修院校或其他高等院校實施;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州、市)繼續教育工作的規劃、部署,制訂國中教師培訓計畫,並組織教師在本地或委託外地本專科高等師範、進修院校及其他院校實施;縣(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縣(市)繼續教育工作的規劃、部署,制訂國小教師培訓計畫,並組織教師在本縣(市)進修、教研機構或委託中等師範學校及其他中等教育機構實施。全體在職教師原則上都要接受不少於240學時(新教師為120學時)的崗位培訓(有條件的可實施職務培訓),這是本管理周期繼續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同時還可進行骨幹教師培訓或參加其它專題業務培訓,其接受培訓的時數可計入培訓總時數之內。經批准參加高一層次學歷培訓、第二學歷培訓的教師和年老病弱教師可免予參加崗位(職務)培訓。培訓方式可因地制宜進行,在職自學與離職辦班、函授學習與面授輔導相結合。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鄧小平理論、民族團結教育和職業道德修養;專業知識更新、擴展和教材教法研究;現代教育理論、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教學技能訓練;“雙語”教育等。各地(州、市)、縣(市)教育部門和師範、進修院校、教研機構,可根據本地本校實際,參照教育部師範司頒布的《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選定有關內容,制定教學計畫,開展培訓教學。培訓教材採取統編、編譯、推薦、自選相結合的辦法,按自治區教委編譯一些、推薦一些和各地各校自選一些教材、編印一些講義來解決。

建立繼續教育證書登記制度,考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學完規定時數的課程,考核成績及格,平時思想表現和教育教學工作考查合格,應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及時進行記載,並頒發由自治區教委統一印製的《繼續教育結業證書》。教師取得《繼續教育結業證書》是教師職務評聘、晉級的必備條件。由於教師本人原因沒有參加繼續教育而延誤了晉職機會的,由教師個人負責。凡在本管理周期內未被安排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有權向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做出妥善處理。

各級師範、進修院校和教研機構,是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基地。教師所在的中國小校是繼續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它高中等院校可在教育行政部門統一部署下,承擔部分繼續教育任務。對辦學質量差或未經教育主管部門審批、委託而舉辦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班的單位,教育行政部門應責令其限期改進、停辦或取消其辦班資格。

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在地方教育事業費中專項列支,一般應不少於教師工資總額的2%。從地方教育費附加和人民教育基金中各劃出5%用於教師培訓,由縣(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不得截留和挪用。對教師的必要收費,要從各地實際出發,以不增加教師負擔為原則,經當地物價部門批准。

三、加強教師“雙語”教育,提高教師“雙語”水平

適應改革、開放和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客觀要求,不斷提高教師“雙語”水平,是今後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我區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第二個五年管理周期內的一項重要內容。本周期內“雙語”教育的重點對象是1964年以後出生的少數民族青年教師,要求在繼續鞏固、提高母語用語用字水平的同時,學好漢語。同時,倡導、鼓勵少數民族中老年教師主動學習漢語,漢族教師主動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提高“雙語”水平。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積極穩步地推行HSK,是促進提高漢語言文字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國小教師和師範生應該達到的HSK暫行等級標準為:漢語教師:高中8級,國中6級,國小5級,其他學科教師:高中5級,國中4級,國小3級。高師本科生、專科生、中師生在畢業時應達到的HSK等級要求,分別與高中教師、國中教師、國小教師的等級要求相同。

加強以少數民族青年教師漢語為重點的“雙語”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紀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要切實堅持“一杜絕”、“二普及”、“三提高”的方針。一要從2002年起堅決杜絕漢語言文字能力不達標的大中專畢業生、社會錄用人員進入教師隊伍。對在校的少數民族師範生要大力加強漢語教學,有條件的師範院校可試點從二年級開始有一門課程用漢語授課,各師範院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進行試點。1999年新入學的高中等師範生畢業時HSK達不到等級要求者,暫不予頒發畢業證書,待取得HSK達標證書後補發。二要對漢語言文字能力較差或不具備漢語言文字能力的少數民族教師進行普及性教育,以期經過五年左右的努力,使他們普遍得到提高,其中1964年以後出生的非漢語課教師力爭有相當一批能夠通過2004年舉行的全區性漢語水平考試達到HSK初3級。三要進一步提高漢語課教師和其他學科教師中具有漢語基礎、但尚未達到HSK等級要求者的漢語水平,使他們在現有的基礎上逐步有新的提高。

四、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漢語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民族中國小漢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漢語教師。目前我區中國小漢語課教師隊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缺二低:即數量缺、特別是南疆四地州縣以下中國小缺額較大;在職漢語教師普遍教學業務水平低、漢語言文字能力低。針對這種狀況,一要採取有力措施,儘快解決漢語教師缺額問題。二要儘快把漢語教師培訓擺到突出地位,加大培訓工作力度。

解決缺額的主要措施是: 1.實施“定向漢語師資班”招生計畫。從1999年開始,以漢考民考生、民考漢考生為主要招生對象,在招生總計畫中安排專項招生指標800名,在漢語言環境好,師資力量強的高中等師範院校或有條件的其它高等院校開設維專班、漢專班。這批考生在參加全國統考的基礎上,擇優統一錄取,定向分配。畢業後全部分配到南疆四地州縣以下民族中國小從事漢語教學工作。其工作關係由當地縣(市)教育部門管理,戶口保留在縣城,享受當地有關優惠待遇。2.繼續穩定各高中等師範維、漢專業招生規模。其中凡志願到三、四類地區縣以下民族中國小任教的,也可享受“定向漢語師資班”的分配政策。3.從各類大中專院校漢考民、民考漢畢業生中有計畫地錄用一部分,經過培訓定向分配缺漢語教師地方的縣以下民族中國小任教。4.每年分配到非教學單位的大中專畢業生應按支教規定,把適合當漢語教師的,安排到缺少漢語教師的縣以下中國小支教二年。

對漢語教師實行目標管理,強化漢語言培訓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與中國小校、各中國小校與每位漢語教師,都應建立目標責任制,落實提高與培訓措施。要組織漢語教師於今、明兩年內,參加一次HSK考試,科學地檢測漢語言文字能力。其中對1964年後出生的漢語教師,實行HSK達標與繼續教育證書掛鈎制度,到2002年末達不到等級要求者,即使獲取繼續教育證書的其他條件已經具備,也暫緩頒發繼續教育證書,因此而影響晉職晉級的,責任自負。對漢語課教師的繼續教育,除了重視思想道德素質、漢語言文字水平的培訓外,還必須高度重視對他們的教育教學業務和教書育人能力培訓,廣泛開展教研、交流,促進深化教學改革。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所有民族中國小校,一定要採取有力的措施,務必把漢語課教師的繼續教育全面落到實處,務必把漢語課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到適應教育教學要求的水平。

五、加強領導,培育典型,實施督查,確保工作落實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國小校的領導,必須把教師繼續教育、“雙語”教育和漢語課教師隊伍建設擺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儘快深入調查研究,制訂五年規劃,落實年度計畫,形成層層落實、逐級負責的工作機制,扎紮實實抓落實,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要進一步加強師訓機構和培訓基地的全面建設。發現和培訓開展繼續教育工作的典型,及時推廣先進經驗,使繼續教育工作一年比一年有發展,一年比一年有進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督查,自治區教委將於2002年和2004年進行兩次階段性總結檢查,表彰工作優秀、成效突出的地(州、市)、縣(市)和師訓機構、師訓工作者。

發布時間

1999年3月1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